几日,那战局便彻底的不一样了。”林南感慨的说道。
贾诩想想说道:“主公所言甚是,可是,万一我们的援军不到,那主公可就危险了。”
林南道:“以当时的战况,近卫军被围,第一师和后备手不来接应,那一定是受阻。而以徐公明和于文则之能,他们必定会向并州送信求助。如此一来,你贾文和便一定会发援军,否则,我为什么把你贾文和留在并州啊?”
林南说完,贾诩也不禁点了点头。
随即,林南又道:“只是,我太心急了,忘了这一层的关系,担心会全军覆没,所以,才会疡突围。而以当时近卫军的状况,再坚守三天应该不成问题。而到那时,援军一到,里应外合,此战便可大获全胜。”
听了林南的话,贾诩便笑着说道:“是啊,所以此战失利,主公是要负全责的。”
林南并没有理会贾诩的笑意,而是又叹了口气说道:“我不仅要负全责,还要感谢你贾文和啊。若不是你贾文和领着援军及时赶到,南和那一万多近卫军恐怕就全部玉碎了。”
一听林南这么说,贾诩也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眼神也变得专注了起来。
接着,林南又道:“被围之时,张翼德曾主张拼死一战,或可还有胜算。现在想来,当时如果拼死一战,可能战局也会发生变化。”
林南说完,贾诩便道:“拼死一战绝对不可。战阵之道,在于以优击劣,以众击寡。若拼死一战,虽有胜算,但近卫军可能就会一战而亡。诩并不怀疑近卫军的战力,但鲜卑骑兵也不是一般的军队,而对方的兵林是我军的近四倍。
若是兵力相若,或者是两倍之敌,以近卫军的战力,战而胜之并不难,可毕竟对方的兵力是我军的近四倍啊、且,此战过后,主公如果想要重近卫军,那可是天下第一难事。”
林南点头说道:“文和所言甚是,从那时的战况来看,唯有坚守才是上策啊。”
诚然,通过两个人的对话,可见征鲜卑之战失利的主要原因还在林南身上。
所以,林南不由得又叹了口气说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啊。南无能,让两万并州子弟白白葬送了性命。”
见林南如此惆怅。贾诩便道:“主公不可如此,胜败乃兵家常事、且,此战我们也仅仅是一次失利而已,而失利的前提还是我们对敌情的掌握不明。”
林南道:“此战从一开始,我们就陷入了被动,先礼后兵,给了鲜卑人准备的时间,未战先退,在士气上我们又输了三分,幸好后来援军及时赶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贾诩劝解道:“不过,我军还是重创了鲜卑人,虽然表面上鲜卑人是赢了,我军是败退,但是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双方心里都是清楚的。”
贾诩说完,林南便笑道:“好你个贾文和,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
不过。林南随即又是一叹,说道:“经此一役,南才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自己和‘冠军侯’这三个字。还是不能相提并论啊。”
贾诩道:“皇上这样任命,就应该有他的道理,并且。主公年纪轻轻便得以统领三军,镇抚边地。令匈奴左右两部争相归附,如此功劳。也只有前朝冠军侯可比。而此战虽有失利,但毕竟我军占了上风、且,人非圣贤,岂能无过?以主公虚怀若谷、英敏聪慧的气质,相信经此一役,主公统兵之能,征战之略,必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主公怎可因一战的失利而妄自菲必?”
贾诩说完,林南便连忙起身拜谢说道:“文和之言,南自当紧记。”
而贾诩也忙起身还礼说道:“主公不可如此,诩受之不起。诩本山野狂生,若非主公,诩怎有出头之日?主公但有所命,诩必效犬马之劳。”
见贾诩如此恭谦,林南便握着贾诩的手说道:“文和真吾之子房啊。”
随即,林南便和贾诩又谈论了一番兵法。
见三更天已过,林南便领着赵云和太史慈告辞了。
林南走后,贾诩不禁暗叹:这个主公啊!
回府以后,林南便问赵云和太史慈二人:“你们可知,我去拜访贾文和的用意?”
二人摇了曳,都说不知。
林南微微一笑,说道:“打了败仗,总要给下属吃一颗定心丸啊。”
几天后,一切的战后事宜处理完毕,近卫军各部也在克伦整训完毕,林南便命龙骑军和狼骑军依然驻军云中,熊暴军和虎贲军依然驻军雁门,而自己则和贾诩沮授等人领着飞蝗军、特种兵和侍卫营回到了晋阳。
林南一回晋阳,晋阳的百姓自然又是一番热烈欢迎,毕竟,没有林南,就没有晋阳美好的今天嘛。
见过蔡邕,见过并州众臣,林南便闲了下来。
闲来无事,林南便来找王越切磋,不得不说,王越虽然是三国的顶级高手,但和林南的差距还是非常非常大的,两人切磋了两次,王越便知道自己远远不是对手,而林南也觉得无聊,就随手将一套自己看来还算比较简单实用的太极剑术传授给了王越,可没想到王越灵机一动,经过几天的艰苦奋斗,竟然创造出了适合普通人习练的三国版太极剑法。
一见王越创造了太极剑法,华佗老头儿一发狠,硬是提前鼓捣出了五禽戏。
于是,林南便在全并州推广五禽戏和太极剑,号召并州百姓一起锻炼身体,保家卫国。
而在医院和武馆的压力下,郑浑也没闲着,集合技校的精英技师,还有一些工场的高级工匠,硬是搞出了一种连弩,尽管只能一弩五发,不过林南也觉得这人确实是个人才了。
当然,管宁一直都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正因为如此,林南才遭殃了。
一见并州各处都在搞发明创造,管宁便赶紧着林南,还有蔡邕和许多并州名士,开始给书院编教材。
结果,整个并州便掀起了一股发明创造的狂潮。
而对于这些发明和创造,林南从来都是支持和鼓励的,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 管有一部分人还不同意。
转眼,一些日子便过去了,到了三月三日。
而林南盼这一天,盼得眼睛都直了。因为这一天是蔡琰的十六岁生日,而在这个时代。女子十六岁成年,及笈后便可出嫁。
于是。在林南的催促下,蔡邕赶紧也弄了个仪式。
而蔡琰及笈后的第二天,蔡邕便赶紧来找林南商议他和蔡琰的婚事。
一见蔡邕急忙急火的样子,林南便笑道:“老师何故如此啊?”
蔡邕白了他一眼道:“人言可畏啊,子扬你是可以不拘汹,老朽可受不了。”
于是,两个人一商量,林南和蔡琰的婚事便定在了四月二十六,因为那一天是黄道吉日。又在春耕之后,又是眼前最近的一个好日子了。
可尽管两个人商量的很及时,但林南还是没控制自己。
那是四月一日,林南领着蔡琰主持完并州的春耕大会以后,二人便回到了蔡府。
而并州的春耕大会,实际上就是为春耕生产主持个仪式,祭祀天地,号召百姓,辛勤劳动。多打粮食。
在外面吹了一天的春风,蔡琰回府以后便洗了个澡,而蔡琰洗完澡,一到大厅。林南便暴露出了英雄本“色”。
一见蔡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绝色南姿,林南便又呆住了。
而一见林南直勾勾的看着自己√琰便感觉心跳明显加快了。
无奈,蔡琰只好拿起一本书。砸醒了林南。
见蔡琰用书砸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