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大战基本结束,全世界各国都开始进战后创伤恢复期。
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为了打败自己的对手,不得不大规模让本国货币贬值,以便期待更多的军费开支来赢得战争。
全世界各参战国当中,除了中华帝国的民币之外,其他国家的货币全部大幅度贬值。尤其是美元、
元随着
美两国的战败,这两种货币直接跳水。美元和
元均贬值为废纸,直到中华帝国派遣军将大量的
民币带
美国和
本,
美两国
民纷纷抢购
民币,从而在
常生活中也只认
民币,不再使用美元和
元了。
不过随着美两国6续成立了由中华帝国监管下的临时过渡政府,
美过渡政府纷纷发行了1898年版新美元和1898年版新
元,这两种货币因为是在中华帝国监管之下发行的货币,因此信誉有所保证,新美元兑换
民币为五兑一,新
元兑
民币为二十兑一。
这是美元自186o年之后,第一次在汇率上如此接近民币。此前的美元基本上跟
民币的汇率是1o比1,一度下跌至二十比一,甚至五十比一,已经令美国
不再相信美元了。
中华帝国要帮助克利夫兰政府恢复经济,否则美国就没钱买中华
的商品了,所以中华帝国才会出面帮助恢复美元信用。
实际上,这也是李卫国在战后推行民币国际化的一个策略。
民币跟黄金直接挂钩,世界其他货币将跟
民币直接挂钩,而美元则是第一个尝试者,目的就是在美国推行
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货币,让美国
购买中华帝国的国债,这样中华帝国就可以不断地掠夺美国
的财富了。
预想割韭菜,必先种韭菜,预想割羊毛,必先养肥了羊才行。
于是,美国就是中华帝国打算养肥的一只羊,然后不断割羊毛。
当然,前提是把美国养成羊,却不能养成狼。这当中包含着复杂的国际策略,一旦弄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就好像8o年代中美蜜月期间一样,美国的初衷是想把中国养成羊,可惜策略失误,导致美国
割了中国十几年羊毛后,突然发现中国不再是羊了,而是变成了一
狮子不能再剪羊毛了。
那是美国的战略失误,或者说是中国的战略聪明。
但如今的中华帝国,李卫国可不想让美国变成狼,要时刻遏制美国崛起,当一只肥羊永远养下去。
同样的策略也放在本,明知政府就是中华帝国打算圈养的一只羊,不过这只羊似乎不太听话。不过对待
本不同于对待美国,因为美国有丰富的资源、
和科技基础,可以养成一只肥羊,但
本没资源,没科技基础,就算当羊养着,也很难养肥。
所以,李卫国对待本的政策就是不听话就打。
英国则是第三种况,虽然也跟
本一样是个岛国,不过英国本土有资源,作为几百年的老工业强国,大英帝国的底蕴丰厚,是可以养成羊的。
于是中华帝国同样也帮助英国罗斯政府恢复英镑信誉,同样是英镑跟民币直接挂钩,在以
民币为后盾的
况下恢复信誉。
战争期间,英镑贬值2oo倍,坑苦了英国老百姓们。
中华帝国占领了英国央行,夺取了大英帝国全部的黄金和白银储备,总计62o吨黄金,15oo吨白银。
这些黄金和白银,原本是大英帝国打算在战争期间来跟其他国家换战略物资的,这当中主要是美利坚,可惜美利坚战败的太快,导致大英帝**方打算从美利坚进
军火和战略物资的计划泡汤了,全世界除了美利坚外,再无能够提供给大英帝国高技术装备和战略物资的国家了,因此大英帝国在终止黄金、白银兑换英镑后,积累了巨额的黄金和白银都卖不出去,直到中华帝国来攻,将如此巨量的黄金和白银都拿走了,英国
叫苦不迭,后悔也晚了。
英国的殖民地不少,英属印度,英属加拿大,英属南非,英属中东阿拉伯等,这些殖民地之前都是使用英镑作为结算货币的,随着大英帝国战败沦陷,如今这些地方的英镑迅速替换成民币,对
民币全面国际化起到了加速作用。
然后就是那些接受中华帝国经济援助的国家了,比如沙俄帝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哥伦比亚联邦、西帝国等等,这些国家有的需要中华帝国帮助抗衡德意志帝国在欧洲的扩张,有的需要中华帝国的扶持,所以其国内都大量接受
民币,导致其国际收支结算不得不以
民币作为外汇储备。
最后是那些在世界大战期间保持中立的国家了,他们虽然没有在世界大战期间遭到攻击,其国民经济运行良好,本来不需要大规模采购民币的,可问题是世界大战结束,同盟国集团胜利,协约国集团彻底败亡。整个世界都是同盟国集团说的算了,没有了协约国的制衡,这些国家对同盟国就产生了忌惮,担心同盟国随时
侵,所以必须立即找靠山。
中华帝国无疑是最佳选择,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只有向中华帝国摇尾乞怜,才有可能存在下去。
于是购买中华帝国国债,也就是储备民币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战后短短半年时间,全世界各国大量买进民币,使得
民币迅速成为各国的储备外汇。
全世界8o的黄金,超过一万吨黄金和四万吨白银流中华帝国,使得中华帝国成为全世界贵金属的储备中心,上海、北京、大京都武汉成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伦敦、纽约则因为战争导致其原本的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被取代了。
以民币为主的全球货币体系开始建立,中华帝国以巨量的黄金等贵金属储备作为发行
民币的基础,
民币直接跟黄金兑换,世界其他国家则纷纷以本国货币跟
民币进行挂钩,从而确立了
民币的国际统治地位,成为全世界唯一的国际支付货币。
作为中华帝国未来的唯一竞争对手,甚至是敌,德意志帝国对于
民币国际化持反对态度。
柏林,帝国大厦。
威廉二世这些子以来因为
民币国际化这件事急的
发白了一大片。他非常清楚
民币国际化的巨大经济价值,以及对德意志帝国的潜在威胁。
世界大战以前,民币虽然也打
了国际市场,成为很多国家的储备货币,但还没有彻底取代英镑、美元、马克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货币结算能力,很多国家同时使用这些货币作为国际结算手段,使得这些货币之间可以形成竞争关系,即便一种货币出现问题,这些国家还可以转向其他货币进行资金避险。
可是世界大战后,中华帝国取得了主导世界的实力,联合国的成立,中华帝国拥有唯一一票否决权,经济总量、军事实力空前强大,支撑民币成为全世界最坚挺购买力最强大的货币,世界各地的商
争先恐后的购买
民币,间接胁迫了他们所在国家也一起购买
民币进行储备和国际支付。
而传统的英镑、美元都消亡了,德国马克也因为在世界大战期间疯狂的贬值,导致其失去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无力跟民币抗衡。
眼看着民币统治全世界金融市场,威廉二世自然急的团团转了。
“有什么方法迅速恢复马克吗?”
威廉二世直接问向希特拉,希望得到帮助。
希特拉也是愁眉苦脸,回答道:“目前民币支配全世界已经成为事实,难以撼动。我们德国马克因为在战争期间贬值几十倍,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要慢慢恢复才行。”
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