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最新网址:www.wkzw.me,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龙腾小说 > 辣文肉文 > 苏东坡传 >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轮回1984 重生之我为神兽 武灵天下 末日领主 披着警服的犯罪天才 人体使用手册 恋风恋歌(全文) 史上第一混乱 我的团长我的团 帝级大明星

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

比。这样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因为每当他向皇帝进谏或替皇帝草

拟圣旨之际,或在引用历史往例之时,他决不会茫无头绪,就如同现代律师之引用

判例一般。再者,在抄书之时,他正好可以练习书法。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此种抄写工作自不可免,但是在苏东坡时,书籍的印刷早

已约有百年之久。胶泥活字印刷术是由一个普通商人毕升所发明。方法是把一种特

别的胶泥做成单个的字,字刻好之后,胶泥变硬;然后把这些字摆在涂有一层树胶

的金属盘子上,字板按行排好之后,将胶加热,用一片平正的金属板压在那些排好

的字板上,使各字面完全平正。印书完毕之后,再将树胶加热,各字板便从金属盘

上很容易脱落下来,予以清洗,下次再用。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

当时的科举考试有其固定的规矩形式。就像现代的哲学博士论文一样。当年那种考

试,要符合某些标准,须要下过某等的苦工夫,要有记住事实的好记忆力,当然还

要一般正常的智力。智力与创造力过高时,对考中反是障碍,并非有利。好多有才

气的作家,像词人秦少游,竟而一直考不中。苏洵的失败,其弱点十之八九在作诗

上。诗的考试,须要有相当的艺术的雅趣,措词相当的精巧工稳,而苏洵则主要重

视思想观念。因为读书人除去教书之外,仕途是唯一的荣耀成功之路,父亲名落孙

山而归,必然是懊恼颓丧的。

晚辈高声朗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老辈认为是人

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因初学者读经典,自然有好

多困难。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

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

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儿子再射一样。孩子的目光和朗朗

之声使父亲相信他们猎取功名必然成功,父亲因而恢复了希望,受伤的荣誉心便不

药而愈。这时两个青年的儿子,在熟记经史,在优秀的书法上,恐怕已经胜过乃父,

而雏风清于老风声了。后来,苏东坡的一个学生曾经说,苏洵天赋较高,但是为人

子的苏东坡,在学术思想上,却比他父亲更渊博。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

虽未能考中,若因此对儿子高中还不能坚信不疑,那他才是天下一大痴呆呢。说这

话并非对做父亲的有何不敬,因为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

为政之法,乃至国家盛衰隆替之道,我们并非不知。

对苏东坡万幸的是,他父亲一向坚持文章的醇朴风格,力诫当时流行的华美靡

丽的习气;因为后来年轻的学子晋京赶考之时,礼部尚书与礼部主试欧阳修,都决

心发动一项改革文风运动,便藉着那个机会,把只耽溺于雕琢文句卖弄词藻的华美

靡丽之文的学子,全不录取。所谓华美靡丽的风格,可以说就是堆砌艰深难解之词

藻与晦涩罕见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在此等文章里,很难找到一两行朴质自然的

句子。最忌讳指物直称其名,最怕句子朴质无华。苏东坡称这种炫耀浮华的文章里

构句用字各自为政,置全篇效果于不顾,如演戏开场日,项臂各挂华丽珠宝的老姬

一样。

这个家庭的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各种图书插列满架。祖

父现在与以前大不相同了,因为次子已官居造务监裁,为父者也曾蒙思封赠为“大

理评事”。此等官爵完全是荣誉性的,主要好处是使别的官员便于称呼。有时似乎

是,求得这么一个官衔刻在墓志铭上,这一生才不白过——等于说一个人若不生而

为士绅,至少盼望死得像个士绅。若不幸赶巧死得太早,还没来得及获得此一荣耀,

死后还有一种方便办法,可以获得身后赠予的头衔。其实在宋朝,甚至朝廷正式官

员,其职衔与真正职务也无多大关系。读者看苏家的墓志铭,很容易误以为苏东坡

的祖父曾任大理评事,甚至做过太傅,而且误以为他父亲也做过太子太傅——其实

这些荣耀头衔都是苏辙做门下侍郎时朝廷颁赠的。苏东坡这时有个叔父做官,两个

姑母也是嫁给做官的。因此他祖父和外祖父都拥有官衔,一个是荣誉的,另一个是

实际的,刚才已经说过。

在苏家,和东坡一齐长大一齐读书而将来也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他弟弟辙,

字子由。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与以后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苏东坡这

个诗人毕生歌咏的题材。兄弟二人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

之间,写诗互相寄赠以通音信。甚至在中国伦理道德之邦,兄弟间似此友爱之美,

也是绝不寻常的。苏子由生来的气质是恬静冷淡,稳健而实际,在官场上竟尔比兄

长得意,官位更高。虽然二人有关政治的意见相同,宦海浮沉的荣枯相同,子由冷

静而机敏,每向兄长忠言规劝,兄长颇为受益。也许他不像兄长那么倔强任性;也

许因为他不像兄长那么才气焕发,不那么名气非凡,因而在政敌眼里不那么危险可

怕。现在二人在家读书时,东坡对弟弟不但是同学,而且是良师。他写的一首诗里

说:“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子由也在兄长的墓

志铭上说:“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走笔至此,正好说明一下三苏的名宇。根据古俗,一个中国读书人有几个名字。

除去姓外,一个正式名字,在书信里签名,在官家文书上签名,都要用此名字。另

外有一个字,供友人口头与文字上称呼之用。普通对一个人礼貌相称时,是称字而

不提姓,后而缀以“先生”一词。此外,有些学者文人还另起雅号,作为书斋的名

称,也常在印章上用,此等雅号一旦出名之后,人也往往以此名相称。还有人出了

文集诗集,而别人也有以此书名称呼他的。另外有人身登要职,全国知名,人也以

他故乡之名相称的。如曾湘乡,袁项城便是。

老苏名询字明允,号老泉,老泉是因他家乡祖莹而得名。长子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这个号是自“东坡居士”而来,“东坡居士”是他谪居黄州时自己起的,

以后,以至今日,他就以东坡为世人所知了。中国的史书上每以“东坡”称他而不

冠以姓,或称东坡先生。他的全集有时以溢法名之,而为《苏文忠公全集》,宋孝

宗在东坡去世后六十年,赠以“文忠公”溢法。文评家往往以他故乡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本站必读
新书推荐: 觉醒——性奴养成系统 被洗脑的小镇 假面情深 春帐暖 恶心肥宅的催眠后宫果然没有错 全小区都想睡我这个保安 合欢圣子探花录 娇妻美妾任君尝同人·救赎篇 从斗罗开始收取性奴的诸天之旅 曾是星辰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