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道德,轻宗教。龙腾小说 Ltxsfb.com中国的愚夫愚,和全世界的老百姓一样,对宗教的需求很强烈,但秦汉以来,从来都是国家在儒学之上,儒学在释、道之上,大教在小教之上。王莽以下,国家大典是国家大典,民间信仰是民间信仰,二元化,宗教本身,多元化。这一直是政治上的不安定因素。孔子,地位虽高,和百姓有距离感,他们是敬而远之。道教、佛教和其他小教,对民间更有影响力。宗教是儒家的软肋。
五、”造孔教”和”孔教乌托邦”
孔子不是工具,也不是道具。后学不仁,以”圣”为刍狗。
西化派和本土派是欢喜冤家,表面上水火不容,实际上相互学习。
孔子的遗产,是文主义,但受西化刺激,本土派的条件反
,首先是模仿西方,将孔子宗教化。如辛亥革命第二年成立孔教会,会长是康有为。他的《孔子改制考》,不但把儒家说成教,先秦诸子都是教。近代,国
目睹西方用武力传教,才有把儒学变成世界宗教(或准宗教)的强烈冲动。弘扬家,动言传统中断,其实这才是最大的传统中断。
中国的传统,是只取经,不传教。
孔子的学派,本来叫儒家。儒家是思想流派,并不是僧团教派,就像当时的道家或其他家,本来也不是教派。但孔子有一套救世主张,喜欢聚合徒众,到处宣传,还有点蒙难的经历,作为思想正统,作为意识形态,又颇有几分宗教的味道。特别是与道教、佛教并立,为了保持对称,也被称为教,而且很早就有这种说法。
儒家是宗教吗?这个问题,对宗教第一的西方是大问题。当年的礼仪之争,就是争这个问题。中国,烧香磕
,拜天地君亲师,是宗教不是宗教,对罗马教廷是无法绕过的大问题。他们不但向中国传教,还把中国介绍给欧洲。我们要知道,最早输出”孔教”,不是我们是他们。他们引进孔子,前后反差非常大。这事,对反省中国有帮助。
中国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欧洲自己。
西方初遇中国,孔子是代表”中国形象”。这个形象,是由宋明理学塑造,有我们自己的标准,但在欧洲的心中,却经常改变。17世纪,充满神秘;18世纪,狂热崇拜;19世纪,骂声一片;20世纪,臧否不一。中国制造的孔子,西方制造的孔子,都是
为制造的孔子,作为过程和连续体,有
叫”
造孔教”。
孔子的以德治国,曾经是启蒙时代的福音。有叫”孔教乌托邦”。
乌托邦的本义,是到处找不着又说不定在哪儿撞见的好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却在,灯火阑珊处”。地理大发现,使他们
进了这类幻想。
17世纪,传教士把遥远、古老的中国介绍给欧洲,西方突然发现,中华帝国,就是他们苦苦追寻的乌托邦。
乌托邦,是西方的古老传统。这个传统,可推始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以道德文章选官,君王也饱读诗书,曾使西误解,这就是文艺复兴以来,他们朝思暮想,想在海外发现的哲学王。
18世纪,启蒙时代,是”孔教乌托邦”的黄金时代:”哲王(中国皇帝)统治下的
民最幸福”,”中国的儒教是令
钦佩的”,”
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他们真是赞不绝
。
康熙皇帝、乾隆皇帝,被启蒙思想家吹上了天。与之并世的欧洲君王,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腓特烈大帝、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他们的游说下,皆奉中国为榜样。”孔教乌托邦”,一度成为反迷信和政的工具。
用孔子的理哲学代替宗教,用中国的开明君主代替他们的专制君主,当时很时髦。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