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3章空有仙缘
烟雨湖畔,望湖楼下,遇仙桥。龙腾小说网 Ltxsfb.com
青石板铺就的地面,在江南丝雨的滋润下,水光盈盈,光滑如镜。镜中是一对对打着油纸伞、脚穿高底儿帛木屐的青年男。
沿着青石板路,说说笑笑,穿过湖岸上刚刚吐出一丝鹅黄新绿的护堤柳林,上得遇仙桥,凭栏远眺,欣赏春雨中烟雨湖的烟雨迷蒙。
据说,三百年前,这遇仙桥还不叫遇仙桥,而是叫滴翠桥。
相传,那一年的夏天,滴翠桥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个衣衫褴褛、满身脓疮、浑身恶臭、已经垂死的老乞丐。
路见之,皆捂鼻绕路而行,避之唯恐不及。只有一个五岁的小姑娘夷箩,把手里刚咬了一
的大苹果递到了老乞丐的跟前。
就见那乞丐三两
、连皮带核,把一个苹果吃下,黑乎乎的脏手却是从怀里掏出一个晶莹剔透,足有婴儿拳
大小的水晶球,放到了小姑娘的手里。
说来也怪,那水晶球刚一放到小姑娘手里,便发出一圈一圈蓝莹莹的水光。那水光亮到极处,甚至于已经压制了正午的阳光。
老乞丐忽然哈哈大笑,对着小姑娘的爷爷说道:“这孩子与我有师徒之缘,我要带她去问道求仙。念尔等世俗之,自是有些牵挂,与尔等定下三
之期,三
之后,老夫来此接
”说罢,那老乞丐却是突然仙踪渺渺,消失不见。
三后,老乞丐在此,带着夷箩,脚踏祥云而去。
时皆叹夷箩境遇之奇,以一个苹果换得一世的仙途。却不知,那夷箩乃是水属
的天灵根。
为了纪念这段佳话,从此,滴翠桥改名为遇仙桥。
至今,在遇仙桥上,当年夷箩遇仙的地方,还有夷箩送给老乞丐苹果的一组雕像。已经成了烟雨湖十景之一——烟雨寻仙。
而夷箩的家,便是这南齐王朝的祖先。凭借着当年夷箩
得仙途的名声,建立起了南齐的第一片基业。数代
的开疆拓土,成就了如今雄霸天下的南齐王朝。
真应了那句话:一得道,
犬飞升。
如今的南齐王朝,夷箩被封为护国圣道公主,食帝王俸禄,享间香火。
为了弘扬夷箩公主的善良感动神仙,更因为南齐的数代帝王均通帝王之术,所以虽然贵为护国公主,但是夷箩的形象走的却是亲民的路线。
连续二十年的风调雨顺更是被渲染成为护国公主惜南齐百姓。一时间,南齐王朝是家家供奉夷箩的雕像,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香火之盛,一时无两。
除了每年的春秋大祭或者求雨、占卜之外,遇仙桥上的公主遇仙雕像都是对老百姓开放的。数百年来,却从未有过什么亵渎雕像的事
发生。可见夷箩在南齐王朝的声望之隆,到了什么程度。
细雨黄昏,遇仙桥上,烟雨寻仙雕塑附近,更是攒动,游
如织。
流密集的地方,自然是少不了小商小贩、各种的小吃。
烟雨寻仙雕塑两边,沿着桥面,一溜排开几十个小吃摊子,各种江南小吃:小笼包,三鲜馄饨、桂花元宵、麻油丝、油炸臭豆腐……
烟雨寻仙雕塑北侧,第一家摊位,就是一个三鲜馄饨的小吃摊。摊主是一对年过六旬的刘姓老夫。
老两当年就是在这座桥上认识、相恋、成家,并一起经营这个小摊位。
一晃就是四十多年过去了,老两如今已是儿孙满堂。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倒也是衣食不愁,殷实富足。
本来,以刘大爷老两这些年生意攒下的家底儿,那是怎么都够花了,自是不必年过花甲还辛苦出来做生意。
只是,多年的习惯,突然闲下来很不适应。而且,多年经营下来,一堆的老主顾,还真就舍不得老两皮薄大馅、汤汁鲜美的三鲜馄饨。
刘大爷老两一商量,看看自己身板儿还挺硬实;孙子也都大了,上了私塾。老两
在家呆着也是无趣,索
重
旧业,又支起了馄饨摊。
可是今天,那些老主顾一边溜达,一边到了刘大爷刘大妈馄饨摊儿跟前,却是发现,馄饨摊儿换了。
馄饨摊后边,站着的却是一对儿年轻夫。男的浓眉大眼,
的娇小玲珑,虽不是什么俊男美
,倒也看着般配齐整。
只是再看这馄饨,就不那么齐整了。
江南馄饨,讲究的是小巧致、皮薄大馅儿、馅儿鲜汤美。
首先这馄饨要个适中,大小均匀。馄饨皮儿要劲道透明,一眼要能看清馄饨馅。这是江南
吃馄饨第一要看的。达不到这个要求,你就是馄饨再好,瞅都不瞅,转身走
。
看看这两个年轻的馄饨。一个个跟小牛犊子似的,这个
儿,小的四个能吃半饱,大的四个能吃饱
再看这馄饨皮儿,白亮亮,憨乎乎。瞅一眼,感觉不是馄饨皮儿,而是旁边卖炒饼的刚出锅的大饼。
别家的馄饨是五个铜子儿一碗,这两个年轻
的馄饨却是二十个铜子儿。
这馄饨如此卖相,又是这么个价钱,这生意可想而知。
那两个年轻似乎也并不着急,而是东张西望,倒不像是来做生意,而是来烟雨湖看风景一般。
一些上了年岁的老家看了都直摇
,“哎……这年轻
哪,做生意可真不靠谱”
从天刚过下午,这小两开始出摊儿,直到傍晚,这小两
是一张也没开。
就在这个时候,遇仙桥北边的桥,走上来祖孙俩。老爷子慈眉善目,小孙子五六岁的样子,生的是眉清目秀。
老爷子姓许,心眼极善,称“许老好”,就住在烟雨湖湖东不远。所以,老爷子经常领着小孙子许山出来,到烟雨湖这边走走。
此时,雨已经停了。仙桥上的游也更加多了起来。
这祖孙俩一路缓缓行来,正好路过馄饨摊儿前,许老爷子的好心眼儿劲又上来了。
“年轻啊,你们这么做生意怎么行。我这走一道,就没见你们开过张。一看你们就是
一回做生意。哎……这做生意不开张怎么行二十文就二十文吧,给我煮两碗”
老爷子唠唠叨叨的,领着孙子在旁边撑起的一把大伞下的桌子边上坐了下来。
两个年轻别看馄饨卖相不咋地,
倒是挺机灵。
小伙子连忙冲老爷子点:“谢谢老爷子光顾,我这馄饨可是祖传的手艺,保准您吃了这碗想下一碗”
那小媳连忙过来擦抹桌案,嘴里甜甜笑着说道:“老爷子,谢谢您的好心,您老吃了我们这馄饨,保证您老身体健康,益寿延年”
丫心说:“一粒益生丹,您老爷子,不益寿延年才怪了呢”
老爷子倒是老脸一板:“年轻,小本儿生意讲究的是经济实惠,薄利多销,光嘴甜可不行别嫌我老
子唠叨……”这老
是挺好,就是
唠叨了点儿。
梁远和丫连连点
称是。
少时,两碗馄饨已经上得桌来。老爷子的一碗四个肥嘟嘟的大馄饨,小孙子的一碗还好点儿,怎么说也是装下了八个。
还别说,这馄饨看起来不怎么样,吃起来味道还真不错爷孙俩本来已经吃过晚饭出来,却也是食指大动,一气把两碗馄饨吃完。
老爷子吃完这一碗馄饨,只觉得浑身舒泰,神清气爽,仿佛年轻了十年一般,心里暗自称奇。
再看旁边的小孙子,却是手捂着肚子,仿佛肚子不舒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