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来缠上一回,欺负她哥腿脚不便,兄妹俩在蕃舶街你追我赶,飞狗跳。薛三郎冷艳高贵形象,因为妹妹拖后腿,毁于一旦。自从有了上回东牌坊的热闹,宋微本来就挺有名,这下更是出尽了风
。任谁都知道宋小郎一身桃花债,各种羡慕嫉妒恨。
他要躲薛小姐,最好的去处莫过于丽楼。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宋微有钱了,又有窈娘存心放水,西都顶级青楼逛起来便没什么压力。这地方薛四小姐跟不进来,薛三郎却大可来得,结果一来二去,变成薛三公子和宋小郎一块儿逛青楼。
这个年代,男之间从广泛意义上的好基友发展成好火包友,再从好火包友发展成狭隘意义上的好基友,司空见惯。薛璄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先跟宋微混熟了再说。虽然对于窈娘移
别恋略有微词,但丽
楼适时推出了几个新
,其中一个颇对薛公子的胃
,作为过渡时期权宜之计,临时上着。
翁寰单独找宋微问过一回跟薛家兄妹往的事。听罢前因后果,见宋微态度明朗,说得合
合理,哈哈一笑,再不多问。下回在丽
楼撞见他和薛璄,还主动打招呼。原本翁寰最讨厌薛三那副二五八万的拽样,自从知道他被
打成猪
,又因为伤了腿,重阳节没法上场比赛,连击鞠队也被妹妹趁虚而
硬抢了去,幸灾乐祸许久,恨意居然渐渐淡了。薛璄一开始就想着与宋微暗地
往,因为不争气的妹妹搞得
尽皆知,一直担心翁寰找碴,比宋微还心虚。这时迎面撞见,没料到翁十九会跟自己打招呼,一愣之后,也就回应过去。也不知怎么回事,最后两拨
变成一拨
,叫嚣呼嚷,同桌喝起了花酒。
本来就没什么仇大恨,男
的
,要么打出来,要么喝出来,快得很。两顿花酒喝过,都成了狐朋狗友。
这一训练完,翁寰道是最近大伙儿辛苦,明
旬休,今晚他请客,去丽
楼喝酒。一行
前呼后拥来到洒金街。几个成家的击鞠手坐不多久,都申请回去陪老
孩子。翁寰嫌冷清,让
去叫常往来的朋友,又特地差仆役往薛府请三公子。薛璄听得宋微在场,岂有不来之理,没半个时辰就到了,翁公子包下前院二楼中厅最豪华的房间,由当红名
窈娘、秋娘及薛三公子新结的相好作陪,一帮子喝酒聊天。
说罢酒色玩乐之类,因在座好几位贵族公子,话题不由得扯到千里之外的京城皇宫上。
翁家大公子本是三品郡守,地方大员,最近刚重新调中央,故而京里的消息翁府来得十分灵通。而薛长史则正在设法打通关节,想叫儿子进京考个武举。薛大
觉得自家儿子年轻有为,西都虽好,毕竟方寸之地,前途有限,于是对京城动向也更加关注。他的消息,多数来自西都府尹。
薛璄对进京考武举这事儿颇为犹豫。一方面舍不得眼下的自在生活,另一方面,又抵不住对广阔天地的向往。见翁寰那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出于独纠结不若众纠结的心理,貌似关切实为险地问:“翁贤弟来年及冠,也该准备科举了吧?不知是在西都参考,还是去京城参考?”
各级公学,不论中央太学,还是县乡府学,都只招收二十岁以下的学生。等翁公子满了二十,就不可能还在学校里混子了。
翁寰果然被问得一顿,色立时有些尴尬。贵族子弟到了这个年纪,无不面临生规划的问题。随着年岁增长,不思进取的压力越来越大,比起宋微这样的平民后代,其实更难做
。
翁寰打个哈哈,忽地将几个伺候的闲杂之挥出去,压低嗓音,一脸秘:“科什么举啊,我听说……我信得过各位,可别往外
说啊。听说皇上龙体欠安,不知道熬不熬得过这个冬。明年会不会按时开科举,还没准呢!”
众纷纷表示震惊。倒是薛璄听罢,接过话
:“我也听说皇上龙体抱恙,确实有些
子了。不过只要等太子登基,最多不过是往后延迟,总不至于误了科举。”
当今太子,也是皇帝嫡长子。弱冠成年就被立为太子,已经十几年了。朝野间没听说他有什么大的建树,同理也似乎没什么大过失。多年来表现平平,存在感并不强,但始终顽强地存在着。大概正因为如此,众似乎都默认了,皇帝驾崩之后,自然该太子登基。
翁寰听了薛璄这话,撇嘴道:“诸位难道不知道,我咸锡朝的太子,哪是那么容易登基的?”
翁公子此话自有因由,不是秘密,在座几个贵族出身的都清楚。
原来当高祖立国,雄才大略高瞻远瞩,非常认同盛衰兴亡,起于天命,终于
事的道理。为激励皇室后裔努力上进,保宋氏江山长治久安,高祖与他的忠心臂膀们共同商议了一个方略:在确保继承
乃皇室嫡系血脉的前提下,每一任太子登基,须得到三公五侯八位开国功臣世家当家
的认可。只要三公中的两位,五侯中的三位,对太子
选无异议,则八大世家宣誓效忠,新皇重新封赐金印玉册,结成新一
君臣誓约,君主臣辅,共治天下。
听众中有脑子快嘴也快的,立即道:“你这意思,太子至今也没得到八大世家中五家的支持?这也太……”
太什么?太窝囊太无能了。
咸锡朝的言禁远没有后世那般苛酷,皇家八卦,乃是阳春白雪、下里的共同
好。翁寰一面故作秘,一面大放厥词,哧笑道:“十个
里有九个喜新厌旧,太子在那个位子上蹲了十几年,他自己没待腻,不定看的
都看腻了呢?”
大家想起最近几年声名鹊起的三皇子隶王爷,在朝里兼着实权职务,很是做了几件大事。与脾气温和却平庸无为的太子比起来,确实能太多。皇帝跟几个世家要喜新厌旧,也在
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