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选好了地方挖窑。窑是用来烧炭的,几个人挖了一个两米深的大坑,呈圆锥形,把选好的木头往坑里插。中间的最高,两边的略低,在上方离窑坑半米的地方要挖一个烟囱。从地面竖直的挖下去,与窑坑底一样平再横向与窑坑挖通。这个烟囱可有讲究,要底下大上面的口小,这样才有利于烟的冒出。
挖烟囱并不好挖,地上到处都是纠结的树根和藤条,挖的人要有力气还得有耐心,这些事情都是陈大石和林小满在配合。等烟囱挖好了,还要在窑坑下方开个灶膛一样,把灶膛开得内大外小,那样才能方便关火,在窑坑相通处只能挖个碗口大小的通火口,这样的灶膛叫火嘴。
最后,还要把从家里的挑来的稻草和着黄泥被上面盖起来,在再盖子上铺土,要把土夯实了。为了防止窑坑下塌,要把土一次次的杵上去,在窑柴顶处合拢。
五个青中年,起早贪黑的干了两天才开了四个窑洞,把火嘴点上,就开始烧炭了。一开始烟囱冒的烟是冷的,因为柴火水份重,要烧很长时间。林小满在烟囱口放了三根小嫩树条,说是等这小嫩树条被烟熏到可以拍断也就行了。
因为火不能停,晚上要留人在这烧火。宋大山年纪大,首先被剔除了,陈大石和林小满一组,宋添财和赵言修一组,准备轮换着守夜。今天第一天,陈大石和林小满先守着。
天气已经很冷了,宋添财帮他们找了个山洞,又帮着糊了风口,从家里带上铺垫和棉被以及两件大棉袄。为了怕他们冷,还把以前留着的柴炭拎些上了烧了两个火盆取暖。还带了瓦罐碗筷和一些吃食,防止他们饿了渴了。
等第二天众人上山,陈大石和林小满精还不错,明显得也是分了上半夜和小半夜看火的。宋添财让他们回去休息,自己接着烧火。等烧了一天一夜后,那嫩树枝有了反应。宋添财和赵言修赶紧把烟囱和火嘴塞好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