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打入冷宫,正常情况下,何家应该低调行事才对,现在居然还敢跟我唱反调,完全不会看人脸色。
何文言道:“皇上,现在国家国库空虚,实在没有那个能力再去征战,微臣认为,现在最该要做的就是休养生息,扩充国库,如果现在打仗,万一郑国看此漏洞,想要对我大同再度出兵,咱们可就腹背受敌了。”
“咱们休养生息,郑国不也得休养生息?他们不会出兵的。”都是帝王,将心比心,我对郑国皇帝欧阳海的心思还算能摸得准。欧阳海差不多六十来岁,过了壮年之时,已经没有那个野心去到处征战,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他的下一代,我想欧阳海现在最需要的是平静,安度晚年,然后再在那些良莠不齐的皇子里们选出一个新的接班人,来接替他的皇位。
欧阳海的儿子不少,反正比我多,为了皇位,郑国内部也会有大的变动,哪还有心思管我们大同打不打仗啊。
“就算如此,国库内也没有足够的银两来支持打仗了啊。”何文言着急的说道:“而且行兵打仗劳民伤财,不仅要征兵,可能还有加重税收了。皇上,这样老百姓们该怎么活啊!”
我耸耸肩,无所谓道:“那就增加税收好了,百姓们会理解的。”苛刻重税的事我前世又不是没做过,那时候我重税十多年,百姓们不也任劳任怨的。
“皇上!”何文言依旧极力反对,“请您三思啊!”
这次还不等我开口,贾凡站了出来,打断何文言的话,“何丞相,你先冷静点,皇上是说打算打仗,这仗还不一定能打得了呢,你急个什么劲啊。”
贾凡分析的很对,这仗还真不一定能打得了。因为小国永远都是依附大国而存在,除了每年为大同或者郑国进贡的小国外,还剩下两个小国处于中立派,假如对这两个小国中的任意一个国家发动攻击,他们三条路走,第一奋力反抗,第二向大同投降,第三投靠郑国。
这三条路很明显,只有向大同投降,才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
“打仗的消息一传下去,百姓必然哀声怨道。”贾凡说的道理,何文言岂会不明白,这万事都有说不准的时候,就算不一定真的要打仗,可前期的准备必不可少,这都是要剥削民脂民膏的事,“皇上,咱们与郑国的战争才刚刚结束,万事都需要休养,实在不是该出兵的时候啊。”
这就是我前世今生都不喜欢何文言的原因,过于耿直,就算是为了国家好,为了帝王好,却拨了天下最有权力人的面子,说白了,他是个忠臣,但不是贤臣,“何丞相,你刚才没听贾丞相说么,仗还不一定能打成呢,你何必一副大义凌然,慷慨激昂样子?”
“皇上……”
“行了,”我摆摆手,懒得再跟何文言计较,“朕说会出兵,那就是会出兵,你别再多言,还有什么事么?没有咱们就下朝吧。”
早朝过后,我去慈宁宫给母后请安。母后在慈宁宫的小佛堂里念经,我在门口等着她,不让内监们去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