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齐王次昌,乃故孝王将闾孙,将闾见前文。元光五年,继立为王,却是一个翩翩少年,习成
佚。母纪氏替他择偶,特将弟
配与为婚,次昌素
好色,见纪
姿貌平常,当然白眼相看,名为夫
,实同仇敌。纪
不得夫欢,便向姑母前泣诉,姑母就是齐王母,也算一个王太后,国内统以纪太后相称。这纪太后顾恋侄
,便想替她设法,特令
纪翁主
居宫中,劝戒次昌,代为调停,一面隐加监束,不准后宫姬妾,媚事次昌。纪翁主已经适
,年比次昌长大,本是次昌母姊,不过为纪太后所生,因称为纪翁主。汉称王
为翁主,说见前文。纪翁主的容貌
,也与次昌相似。次昌被她管束,不能私近姬妾,索
与乃姊调
,演那齐襄公鲁文姜故事,只瞒过了一位老母。齐襄与文姜私通,见春秋左传。纪
仍然冷落宫中。
是时复有一个齐
徐甲,犯了阉刑,充作太监,在都备役,得
长乐宫当差。长乐宫系帝母王太后所居,见他
齿敏慧,常令侍侧,甲因揣摩求合,冀博欢心。王太后有
修成君,为前夫所生,自经武帝迎
,视同骨
,相
有年。见五十九回。修成君有
名娥,尚未许字,王太后欲将她配一国王,安享富贵。甲离齐已久,不但未闻齐王
姊,并至齐王纳后,尚且茫然,因此禀白太后,愿为修成君
作伐,赴齐说亲。王太后自然乐允,便令甲即
东行。主父偃也有一
,欲嫁齐王,闻甲奉命赴齐,亟托他乘便说合,就使为齐王妾媵,也所甘心。好好一个卿大夫
儿,何必定与
作妾?甲应诺而去,及抵齐都,见了齐王次昌,便将大意告知,齐王听说,却甚愿意。纪
原可撇去,如何对得住阿姊!偏被纪太后得知,勃然大怒道:“王已娶后,后宫也早备齐,难道徐甲尚还未悉么?况甲系贱
,充当一个太监,不思自尽职务,反欲
我王家,真是多事!主父偃又怀何意,也想将
儿
充后宫?”说至此,即顾令左右道:“快与我回复徐甲,叫他速还长安,不得在此多言!”左右奉命,立去报甲,甲乘兴而来,怎堪扫兴而返?当下探听齐事,始知齐王与姊相
。自思有词可援,乃即西归,复白王太后道:“齐王愿配修成君
,惟有一事阻碍,与燕王相似,臣未敢与他订婚。”这数语,未免捏造,欲挑动太后怒意,加罪齐王,太后却不愿生事,随
接说道:“既已如此,可不必再提了!”
甲怅然趋出,转报主父偃。偃最喜捕风捉影,侮弄他
。况齐王不肯纳
,毫无
面,乐得乘此奏闻,给他一番辣手。计划已定,遂
朝面奏道:“齐都临淄,户
十万,市租千金,比长安还要富庶,此惟陛下亲弟
子,方可使王。今齐王本是疏属,近又与姊犯
,理应遣使究治,明正典刑。”武帝乃使偃为齐相,但嘱他善为匡正,毋得过急。偃阳奉
违,一到齐国,便要查究齐王
事。一班兄弟朋友,闻偃荣归故乡,都来迎谒。偃应接不暇,未免增恨。且因从前贫贱,受他奚落,此时正好报复前嫌,索
一并召
,取出五百金,按
分给,正色与语道:“诸位原是我兄弟朋友,可记得从前待我
形否?我今为齐相,不劳诸位费心,诸位可取金自去,此后不必再
我门!”语虽近是,终嫌器小。众
听了,很觉愧悔,不得已取金散去。
偃乐得清净,遂召集王宫侍臣,鞫问齐王
。侍臣不敢隐讳,只好实供。偃即将侍臣拘住,扬言将奏闻武帝,意欲齐王向他乞怜,好把一国大权,让归掌握。哪知齐王次昌,年轻胆小,一遭恐吓,便去寻死。偃计不能遂,反致惹祸,也觉悔不可追,没奈何据实奏报。武帝得书,已恨偃不遵前命,
死齐王,再加赵王彭祖上书劾偃,说他私受外赂,计封诸侯子弟,惹得武帝恨上加恨,即命褫去偃官,下狱治罪。这赵王彭祖本与偃无甚仇隙,不过因偃尝游赵,未尝举用,自恐蹈燕覆辙,所以待偃赴齐,出
告讦。还有御史大夫公孙弘,好似与偃有宿世冤仇,必欲置偃死地。武帝将偃拿问,未尝加偃死罪,偏弘上前力争,谓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偃本首祸,不诛偃,无以谢天下。武帝乃下诏诛偃,并及全家。偃贵幸时,门客不下千
,至是俱怕连坐,无敢过问。独洨县
孔车,替他收葬,武帝闻知,却称车为忠厚长者,并不加责。可见得待
以义,原是有益无损呢!借孔车以讽世,非真誉偃。
严安徐乐,贵宠不能及偃,却得安然无恙,备员全身。高而危,何如卑而安。独公孙弘排去主父偃,遂得专承主宠,言听计从,主爵都尉汲黯,为了朔方筑城,弘言反复,才知他是伪君子,不愿与
。朔方事见六十五回。会闻弘饰为俭约,终身布被,遂
见武帝道:“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甚多,乃自为布被,佯示俭约,这不是挟诈欺
么?”假布被以劾弘,失之琐屑。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武帝乃召弘
问,弘直答道:“诚有此事。现在九卿中,与臣
好,无过汲黯,黯今责臣,正中臣病。臣闻管仲相齐,拥有三归,侈拟公室,齐赖以霸,及晏婴相景公,食不重
,妾不衣帛,齐亦称治。今臣位为御史大夫,乃身为布被,与小吏无二,怪不得黯有微议,斥臣钓名。且陛下若不遇黯,亦未必得闻此言。”武帝闻他满
认过,越觉得好让不争,却是一个贤士。就是黯亦无法再劾,只好趋退。弘与董仲舒并学春秋,惟所学不如仲舒。仲舒失职家居,武帝却还念及,时常提起。弘偶有所闻,未免加忌,且又探得仲舒言论,常斥自己阿谀取容,因此越加怀恨,暗暗排挤。武帝未能
悉,总道弘是个端
,始终信任。到了元朔五年,竟将丞相薛泽免官,使弘继任,并封为平津侯。向例常用列侯为丞相,弘未得封侯,所以特加爵邑。
弘既封侯拜相,望重一时,特地开阁礼贤,与参谋议,什么钦贤馆,什么翘材馆,什么接士馆,开出了许多条规,每
延见宾佐,格外谦恭。有故
高贺进谒,弘当然接待,且留他在府宿食。惟每餐不过一
,饭皆粗粝,卧止布衾。贺还道他有心简慢,及问诸待
,才知弘自己服食,也是这般。勉强住了数
,又探悉内容
形,因即辞去。有
问贺何故辞归?贺愤然说道:“弘内服貂裘,外著麻枲(x),内厨五鼎,外膳一肴,如此矫饰,何以示信?且粗粝布被,我家也未尝不有,何必在此求
呢!”自经贺说
隐
,都下士大夫,始知弘浑身矫诈,无论行己待
,统是作伪到底,假面目渐渐揭露了。只一武帝尚似梦未醒。
汲黯与弘有嫌,弘竟荐黯为右内史。右内史部中,多系贵
宗室,号称难治。黯也知弘怀着鬼胎,故意荐引,但既奉诏命,只好就任,随时小心,无瑕可指,竟得安然无事。又有董仲舒闲居数年,不求再仕,偏弘因胶西相出缺,独将仲舒推荐出去。仲舒受了朝命,并不推辞,居然赴任。胶西王端,是武帝异母兄弟,
贼险狠,与众异趋,只生就一种缺陷,每近
,数月不能起床,所以后宫虽多,如同虚设。有一少年为郎,狡黠得幸,遂替端暗中代劳,与后宫
流同寝。不意事机被泄,被端支解,又把他母子一并诛戮,此外待遇属僚,专务残酷,就是胶西相,亦辄被害死。弘无端推荐仲舒,亦是有心加害,偏仲舒到了胶西,刘端却慕他大名,特别优待,反令仲舒闻望益崇。不过仲舒也是知机,奉职年余,见端好饰非拒谏,不如退位鸣高,乃即向朝廷辞职,仍然回家。不愧贤名。著书终老,发明《春秋》大义,约数十万言,流传后世。所著《春秋繁露》一书,尤为脍炙
,这真好算一代名儒呢。收束仲舒,极力推崇。
大中大夫张汤,平时尝契慕仲舒,但不过阳为推重,有名无实。他与公孙弘同一使诈,故脾气相投,很为莫逆。弘称汤有才,汤称弘有学,互相推美,标榜朝堂。武帝迁汤为廷尉,景帝时尝改称廷尉为大理,武帝仍依旧名。汤遇有疑谳,必先探察上意,上意从轻,即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