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动全身,就算是皇帝,也触逆不了这么庞大的力量。 然而,藉由社会矛盾激化而不理,深受其害的不只是平民百姓,整个朝廷迟早被拖垮,这也是为何古代王朝更迭的根本所在,表面看是因为昏君的关系,其根本是王朝由盛转衰,朝廷矛盾激化到不可协调,出现了一个昏君、暴君或枭雄、大旱之年、外族入侵等等,任何一个导火线都会致使王朝倏然倒塌。 所以即使龙天羽不是一个政治家,但以两千年封建社会朝代更替为借鉴,也意识到要想长治久安,获得长远利益,就必须让利于民,并采取有力措施缓和社会矛盾,剔除平时难以撼动的积习、旧制,矛盾就可以逐渐迎刃而解。 龙天羽开口道“三权分立的事宜就交给丞相府、枢密院、兵部、刑部、吏部负责,以太尉和丞相为主,办理此事,有关人员升迁、调质、上任的细节,待四部门拟定合适人选在大殿商议确定后,再行公布人员职位。” 汉王明白在目前这种群雄并立,封建社会定型时期,要想成功改革,只有自上而下,做到事权归一,如果不加强朝廷对各级机构的控制力,改革就是一纸空文,上边费尽心机制定的政策,到下边敷衍了事,根本得不到贯彻实施,三权分开,层层控制、层层考核,赏罚分明、明确责任,才能加强提高朝廷官员的责任心。 当然龙天羽对现在的变法还是持着稳定踏实的心态,不敢操之过急,与这个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前提下,尽量变革求新,加入一些唐宋元明清及现代的治国方法,毕竟在目前这种大环境下、在目前的科技水平、讯息能力、民智习俗下,要是想搞民主专政,那纯粹是脑袋让驴踢了,社会主义拿来古代来实施不搞得天下大乱才怪。 曹参、萧何、周勃、陆贾、周昌五位重臣大员躬身领旨,共同负责这次三权分立的部门建立、职责划分、俸禄爵位等具体事宜。 龙天羽关心科举的事,说道“张太傅不日便归来,由翰林院拟定科举的事宜,出卷命题,在西川下朝廷檄文,定在明年开春三月,进行科举考试,这是汉室第一届科学考试,尤为重要,命题分为文综、理综和武综,通过科举笔试面试为朝廷选拔人才,这一届仅限汉人户籍的士子会考,户部要仔细核查考生籍贯,以免有外地的探子和奸细混入,如果举办妥当,第二届再扩大考生范围,诸卿可有异议” “汉王英明,臣等无异议”百官附和高诺道。 龙天羽想起兴汉学院和兵工厂,心头一热,道“明日早朝取消,本王要去兴汉学院及兵工厂走访一番,在看一看王城禁卫军的操练情况,各部门不必派人跟随了,由御林军护驾、御史台执笔官随行便可,诸卿若无事奏,今日早朝就议论到此,散朝” 百官叩拜恭送汉王,龙天羽入乡随俗,尽管刚开始不习惯这种跪礼,但在两千年前的古代,这就是一种君臣之礼,王权天赐的荣誉象征,圣庄严的,如果你不让他们跪,甚至取消这个礼节,反而让满朝文武不能接受,就是天下百姓也不认同,上跪天地、下跪父母,中跪君王,此乃天经地义的事,如果王权淡化,皇家威严不在,君不君,臣不臣,国将不国,朝廷必乱。 早朝散毕,龙天羽走入内殿,一名宦官禀奏道“汉王,锦衣卫副指挥使夏侯博、葛离求见汉王,此刻正在乾清门外候旨听宣。” “锦衣卫”龙天羽沉吟一下,现在锦衣卫可不单单是一个特务机构,更是掌握朝廷向外通商的经济命脉,一个大商会,如今夏侯婴未归来,两位副使求见不知有何要事,说道“宣两位指挥使进内殿议事”本卷完
第五十六章 振兴西川 第一章 孔雀王朝
龙天羽在内殿接见了夏侯博、葛离,虽然夏侯婴担任着龙牙和锦衣卫的总指挥、厂督,但锦衣卫的商业运作方面都是他的堂兄夏侯搏来操纵,这倒不是夏侯婴有意偏袒自家人,而是这夏侯博天生就是做生意的脑子,只接手了半年,就将锦衣卫的生意做到了中原各地,甚至连周围番邦都有锦衣卫活动的身影。 “两位指挥使入宫求见,不知有何要事”龙天羽开口询问道。 夏侯博从怀内取出了一叠奏折,呈递给宦官,又大内宦官递到龙案前。 “启禀汉王,这时近月来各地锦衣卫在各地经商立足的基地,以及收入,还有最近的重要情报” 龙天羽打开奏折,发现里面写着密密麻麻的郡县地名,除了西川和巴蜀之外,陇西六座县城,北地郡七座县城,河东郡、三川郡、南阳郡、九江郡、颍川郡、泗水郡、渔阳郡、辽东郡、九原郡、雁门郡秦王划分的三十六郡县均有锦衣卫的暗点商会。 车行、酒肆、青楼、商舍这些地方三教九流,各个阶层都有涉及,加入锦衣卫的商会中,看似人海战术,鱼龙混杂,其实知道为大汉朝廷做事的只有各地的核心人物,其它外围人士只知道生意买卖,并不知道太多底细。 锦衣卫机构也不断在完善中,除了厂督、指挥使、还有大档头、二档头、三档头,负责保护商会安全的明卫扮作家将武士和侍卫,而负责刺探情报和刺杀行动的暗卫一律叫番子。 再往下看,西域三十六国的城域和落脚点,还有北部匈奴、东胡、图安、夫余、乌恒等少数北狄游牧部落,燕国太白山以东的高丽、大雪山以南的藏原羌部,甚至还有波斯帝国、孔雀王朝 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