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正如先前信中所言,匈奴不日将会进犯。你我皆知,我朝吃败已久,此次邺城危急,我亦渴慕英才,协我谢氏渡此难关。”
“然而,郎君既然如此直率,我便也坦白而言,我并不能确信,郎君之能耐能否达到如此地步,因而暂且先许你一个七品职位。邺城塞驻军中,挂帅的多是我谢氏族人,平日偏安邺城一隅。真正上战场的兵士,除你之外,便是一名五品将军。但此人乃是攀附谢氏的小族里,中正官推举上去孝廉,性情懦弱,偏听偏信,凭你之能,掌控其易如反掌。”
裴述举着已经凉透的水,一饮而尽,心中清爽许多。他继续听谢玄彦道:
“裴郎君,你所要的直言,便是如此,我于你,是机遇;你于我,也不过一试耳。邺城塞,便是你我试水之处。”
“邺城若破,洛京一步之遥,亦岌岌可危,到时危及的不仅是我谢氏。故而邺城塞若守不住,朝廷必会调中军前来,同我谢氏募兵一同拱卫邺城。”
“若至此地步邺城仍破——”
“那便说明,司马氏的王朝,注定气数将尽了。”
谢玄彦之言,说得云淡风轻,眼却像穿越过烽火连天,已然看见千疮百孔的江山社稷。他眼悲戚,面色隐隐怆然,那张濯濯春柳的玉容摆出如此色,实在闻者伤心,观者落泪。
但裴述彼时却觉不屑又嘲讽,他恶意地猜测,这位芝兰玉树所伤心的对象,是可能沦陷的邺城繁华,还是因此仓皇逃窜的谢氏。但无论如何都不会是为那个更加可怜的,失去江山的司马皇族。
就如他自认是个恶匪,如此世道人人皆若蝼蚁,别人性命又与他何干;他也不信那些理所应当地榨取着民脂民膏,整日只知清谈阔论、放浪形骸的门阀士族,会出现真正悲天悯人、忧国虑民的仁人志士。
他只觉得机会终于来了,来了个虚伪做作却明眼知趣的人,同他一拍即合。就该是这样,不带期待地互相利用,好合好散,各取所需。裴述心里快乐又满意,深觉这趟邺城之行,充实又圆满。
连带着谢玄彦那副磨叽又矫作的姿态,在他眼里都顺眼了几分。起码这个不太诚实的谢六郎,比他好色又任性的叔父,要靠谱得多。
“既是如此,便再好不过,我仍是那句话,你的情,我承;此时我仍处于微末,他日即使平步青云,此时相助之谊,我亦会铭记于心!”裴述满心壮志,放下豪言,又忽然话锋一转,“注意合理范围——我姓裴,不姓谢!”
谢玄彦忍俊不禁,此时再看裴述,便如同看自家得了便宜,却还要警告着小心反水的幼弟一般。他哂笑一声,收起心绪,又为不通风雅的裴郎君斟了一杯热茶,二人都带着趁对方夜深头脑大约不太清醒的猜测,居心叵测地想要尝试着得寸进尺一番,面上却双双一脸诚恳,认真地商议着后续事宜,直至东方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