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好运乘冬来。所谓逢喜事爽,可李常却不以为然。杵着拐杖来到厅堂,本打算透透气,谁知还碰着麻烦事。媒妁老
正向李盛侃说着画像之
。
“陈府二少,经谋布织商行,文质彬彬,一表才。”
李常坐他们在一旁,悠悠说道。
“陈航,早年参考学试,暗与考官以利私通,后揭举,心有不忿,反而还打了别
一顿。”
李盛听后,立即将画像丢到地上。媒脸色尴尬,赔笑说着。
“大不满意还有另一些。像是房府,书香世家,长子为
谦和,吃得都是墨水哩!”
看着媒婆夸大言词的丑态,李常笑出了声。
“房是杰,幼时身患怪疾,常年卧榻,足不出户,能拿起的东西也就是纸和笔而已。小妹嫁过去后,既要伺候公婆,又要照顾丈夫。这命可真苦哟!”
一个游说,一个拆穿。这下,媒是跟李常杠上了。
“刘府次子刘寻,家境殷实,模样俊俏,有不少子家都投
于他!”
“的确!姿雅阁里的红英、青棉、白葵,这几位牌见过也都说俊俏不凡!”
李常是看戏不嫌事大,闷在屋里三十天,难得出来与“聊天”,也真是痛快。
媒脸皮再厚也被李常剥光,自是不逗留一刻。李盛有气,却不是因媒
欺骗,而是李常那副怡然自得的色。
“既然能下床行走,说明好了七七八八,不如不如与老夫来看看哪家姑娘适合?”
李盛翻开另一堆画像,开始认真思量。李常听着疑惑,几个兄弟姊妹年龄尚小,根本未到成家的时候。即刻间,他明白了。
“父亲过于着急,儿子心不定,成家立业还是时候再说为好。”
“不早了,也许成了家才好。”
成家是好,好就好在能把李常从黄雀儿那趟浑水里扯出来。届时有妻有儿,心思便不会放在别身上。李盛依然担心李常会犯傻,作些出格的事。
犹豫之中,李常看见父亲鬓边青丝变白发时,嘴里一字也道不出。本是无缘无份,何必执着?生死面前,然保自身。
“儿子明白,随父亲做主。”
虽是作了决定,但李常并非全心全意,心下郁闷不止。出了厅堂,一瘸一拐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花囿里。站在树下,看这光秃秃的枝丫,更是无任何好心。
“大少爷,外边冷,要不回屋里吧?”
丫鬟翠儿劝说着,可见没反应,知是不愿。
“黄雀儿是不是常来这里?”
突然一问,翠儿愣住。莫非是发现了她们偷懒?
“是的,雀儿总是来这里,说是喜欢这树。一有扫叶剪枝的事时,她便自告奋勇,是拦也拦不住。”
翠儿连忙推脱,怕李常听出些什么。
“待会儿替我准备些木和刻刀,用普通木
即可。”
“是。”
“你现在就去。”
“是。”
话音刚落,翠儿立刻溜之大吉。独自站在雪地里,李常突生感慨:以前为何没注意到黄雀儿?思绪迷蒙间,他眼前似有她的身影。
黄雀儿此时站在李常面前,对着他笑,眼泉横波,笑容憨态。她一笑,他也跟着笑。虚幻假象前,李常像个傻子一样,居然对着空气展颜露齿。
民间热闹,皇宫亦是。宁妃不喜节,因妃嫔相聚时,总少不了争风吃醋。有道是眼不看为净,她宁愿整
坐在窗前。
刘顺来时,身后还带了礼盒。潜走宫后,只剩两
。
“屋外冷,娘娘还是离窗边远点吧。”
“不冷,倒是难得清净。”
宁妃看到桌面上的剔红圆盘盒,顿时失了兴致。那堆甜食果脯,她向来不,只因惠妃
吃,所以皇帝特意准备,一同分发给后宫。
“你拿去吃吧。”
“多谢娘娘。”
每年如此,刘顺是吃得牙疼,但宁妃赏赐的东西,又不舍得分给别吃。
宁妃静静坐着,刘顺也静静地看着。她习惯了如此,并不着急潜退刘顺。
“李顺,你说他们在耍什么把戏呢?”
“小不知。”
前得到消息,赵逍与赵恒似在密谋画策着,但其中详细内容又不清晰,只知派了小部分
马行动。
手下的一直注意他们的动向,宁妃总是提心吊胆,生怕被
抓住一点遗漏。
刘顺是宁妃的,凡事皇帝有特殊动向,他都会禀告。可最近风平
静,实在也看不出端倪。一来二去,两个
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除了他们,赵识尧也是思索着,于是找个适当的时
去往李府。
雕刻这门手艺,是手工活儿,初门路的总会受点伤。连续三
,李常都在夜里掌灯刻木,而眼睛酸涩,手指划伤都是常事。往往易事难做。
“大少爷,静王殿下来了。”
李常一听门外声,随即将那些物件丢进箱子里,地上的木屑也用脚踢散。
“进来吧。”
赵识尧进屋,李常便撑着拐杖走过来。
“腿上好些了么?”
“好些了。”
闲话不多说,赵识尧直接坦白来意,与李常共商对策。
“那群去哪儿?”
“西北方。出宫后各自分散,具体位置不详。”
如此隐秘小心,事定是不简单。李常走到书桌前,从架篮里抽出一管卷纸,然后打开查看。
“殿下,项山位于西北方处。”
重返项山?赵识尧不解。李常见到赵识尧严肃的色,宽慰道。
“无论何事,都先稳住阵脚,先后再作应对。”
赵识尧庆幸身边有,无需单打独斗,而今还多了林静婉。
“出生自高门府邸的子,应送什么礼品为好?”
赵识尧问着李常,因他知道李常是场
子,常年游走
花香里,懂得应比自己多。
李常听出赵识尧所说的子不是黄雀儿,可若不是她,那事儿就难了。
“从自身来说,珠宝首饰、胭脂水和锦绣绸缎;从外在来说,房屋地契、酒楼平房和雕车宝马。”
“她不缺这些。”
李常又想了想,笑道。
“以身作礼,她定是喜不自胜哩!”
赵识尧对此不置可否。可见李常坐回凳子上,脸色骤变得忧愁。于是调侃道。
“你又在想哪家的小姐?”
“近是
疼媒婆的那张快嘴,直让我听得心里发怵。”
赵识尧有些惊讶,问道。
“为何如此突如其来?”
“估计是想抱孙子了。”
李常不说实话,是怕赵识尧多心。
“成家或许对你来说是好事。”
赵识尧是放下心来,好似终于消除了障碍一样。
“小有事拜托殿下。”
李常说完,便从收纳箱里找出一支簪子,然后解释道。
“这支簪子是丫鬟翠儿篆刻而成,她说是久不见黄雀儿,陪感思念。而木簪作新年礼物,以表心意。”
赵识尧接过,看这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