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
薛钱乐御着兰妃给自己做的蒲团,飞到东方朔面前。
“老,我想参加这一届的科考。”
她直接说明来意。
东方朔停下笔:“科考,后天开始。”
“这个我知道,可那些主考官不让我去,还说什么‘子不能为官’。”
“我严重怀疑他们有没有看过国法。”
薛钱乐嘟起小嘴,面带委屈。
“我记得国法中,并没有明文规定子不能参加科考。也没有限制考生年龄。”
她把国法搬了出来,辩驳道。
“没错,我们东国向来秉承有能者居之的原则,所以从未规定子不能参加科考。”
东方朔没有告诉她:她已经错过了童试、秋闱和春闱,是无法直接参与殿试的。
他只是笑了笑,问道:“你为什么突然想参加科考了?是想当官么?”
“我想开个私塾,科考拿个夫子资格。”
薛钱乐并没有任何隐瞒。
“原来如此。也罢,就给你一个补考的机会吧!”
“不过,朕给的补考机会可是很有难度的。”
“你若是进不了三甲,那就不给你夫子资格!”
东方朔面带4虐的笑容。
其实,一个夫子资格而已,他随随便便就能给她了。
只是,难得她来找自己一回,他想看看这小丫在皇宫看书都学到了什么,适不适合开私塾。
“三甲?这有点难哦!”
“要费脑子的事,没有甜
,我不想
。”
薛钱乐转了转眼珠子,嘟起小嘴说道。
她还趁机递给东方朔五百两银子,想要拿回自己当初写的借条。
“这小丫,让她考个三甲,她居然说要甜
?这是想坑朕吧!”
东方朔拒收那五百两,却把借条还了给她。
薛钱乐当即开了个钱来也钱庄的一万两投资证明,盖上钱来也钱庄的印章后递给东方朔。
那份证明上,挂的是东方镜的名字。
看了一眼证明,东方朔满意地点了点并将证明收了起来。
“只要你能考进三甲,朕亲自给你们私塾题名。”
东方朔拿出了‘御笔亲书’来诱惑。
“切,将来我的字指不定还比你的好看呢!”
薛钱乐不买账。
“赏银一万两?”
东方朔换了个诱惑。
“这个不好,我爹若是发现我突然有那么多钱,肯定会被吓死。”
“甚至还怀疑是我偷回来的!”
薛钱乐依旧不买账,还脑补了一下当爹爹看到一万两后的景,浑身打了个激灵。
“这事你还不想让你爹知道?”
东方朔无语了。
之前老钱特意跑来问自己为何投资他儿开糖葫芦店。
当时他就已经觉得老钱对自己儿的事
不大清楚。
现在看来,应该是这小丫有意瞒着老钱的。
老钱该不会连她儿和我家镜儿有婚约都还不知道吧?
东方朔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以老钱那怕事的格,若他知道小七要
赘他家,必定
胆战心惊,不敢直视自己。
东方朔问道:“那你要什么奖励?”
“要不,增加我爹的俸禄?”薛钱乐转了转眼珠子,提议道。
“好。”东方朔爽快答应。
“不过,有条件。”
薛钱乐竖起耳朵听着。
“你若是得了个第三名,那只加一文钱。”
“若得了第二名,加一两银子。”
“若是得了第一名,朕直接将你爹的俸禄翻倍。”
东方朔露出了狡猾的笑容。
“老,你这不是
着我考第一么?”
薛钱乐嘟起小嘴,思索了好一会才道:“可以,不过我也有条件。”
薛钱乐双手环胸,摆出一副老成的样子。
东方朔晓有兴致:“说来听听。”
薛钱乐:“若是我真拿了个第一,你不能让任何知道,哪怕是我爹。”
“对外的榜单上绝对不能有我的名字出现。”
听了她的话,东方朔反倒是疑惑起来:“这是为何?”
薛钱乐解释:“因为我不在朝中当官,只是个私塾的夫子。”
“我不想因为这个事,得罪了全东国的读书。”
东方朔浅笑:“你就是怕这事传出去后,你爹在朝中做难吧?”
“还怕朝中官员以各种借报复你私塾的学生。”
东方朔才不信她的鬼话。
薛钱乐点应了一句:“嗯。”
心道:“东方家的都是魔鬼,既然知道那为什么还问,费我
舌。”
东方朔笑容满面:“好吧!你的条件,朕答应了。”
这小丫比他想象中要懂事得多。
他让小德子取来一张科考用的纸,亲自在纸上定考题,让薛钱乐答题。
因为这届科考,老钱是监考官之一,为了保证考题没有泄露出去。
东方朔出的题与科考的题完全不同。
御书房内安静异常。
薛钱乐认真地在纸上作答。
东方朔停下手上所有事,看着她答题。
小德子在御前伺候着。
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薛钱乐便答完所有的题。
她重新看了一下卷子,确认没有写错后,上试卷,离开御书房。
东方朔审阅着她的卷子,越看越认真,越看越喜欢,笑得合不拢嘴。
她的卷子,答得实在是太好了。
可见她的才华更甚于年少时的老钱。
回忆水涌现。
年少时的东方朔喜欢四处游历,在离城认识了两位才子:钱学艺和钱仲学。
钱学艺立志要朝为官,而钱仲学却打算学做生意。
三以才学结识,时常齐聚吟诗作对,
甚好。
后来,钱学艺如愿考取了功名,还扶摇直上,当上了三品礼部尚书。
从那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机会聚在一起。
过了没多久,皇帝病逝,东方朔继位。
知道东方朔的身份后,老钱钱学艺和东方朔之间就只剩下君臣之礼了。
东方朔收起思绪,另外在一张纸上把自己出给薛钱乐的题目列了出来。
让小德子命拓印一堆,将先前准备好的考卷全部替换下来。
皇帝临时替换考卷,这让监考官们非常疑惑。
有些官员忍不住去打听皇帝为什么要临时更改考卷内容,却无功而返。
大家猜测着是不是有出卖了考题内容被皇帝知晓,所以才临时更改内容。
左想右想,这个可能很大。
顿时,监考官们一哄而散。
个个都严于律己,科考开始前夕都不敢与任何往来,以免被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