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言语,与崔赐笑道:“崔赐,我问你一个小问题,一两一斤,两种分量,到底有多少重?”
崔赐越发迷惑,这也算问题?
李希圣继续说道:“两个分量,是谁定的规矩?最早的时候,秤与砣又是在谁手里?万年之前,万年之后,会不会有丝毫的偏差?若是有一丝一毫的差别,天下万物运转,又有哪些影响?”
崔赐稍稍深思,便有些头疼欲裂。
李希圣缓缓道:“世间一些极为纯粹的学问,看上去距离人间极远,但不能就说它们没有用。总有些看似没用的学问,得有人来做。我与你说些事情,能帮你挣一枚铜钱,还是精进丝毫的修为?”
崔赐摇摇头,道:“不太能。”
李希圣望向画卷中那位迟暮老态的书院读书人,有些感伤,收起视线,转过头,望向这个只是由一堆碎瓷拼凑而成的“非人”少年,说道:“淬炼灵气,化为己用,步步登天,长生不朽,便是修行问道。我们儒家将道德文章、纸上学问,反哺俗世人间,便是儒家教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便是学问至境。”
李希圣沉默片刻,望向那只香炉上方的袅袅香火,说道:“一收,是那天人合一,证道长生。一放,自古圣贤皆寂寞,唯留文章千百年。真正的儒家子弟,从来不会只求长生啊。”
老先生到底是老了,说着说着自己便乏了,以往一个时辰的书院课业,他能多唠叨半个时辰,今儿竟是半个时辰过后,便没了再讲下去的心气和精。
老先生色哀伤,直直望向远方,自言自语道:“我其实知道,没人听的,没有人在听我说这些。”
老先生轻声道:“二十年前,听山长讲,隔三岔五,还偶尔会增加些雪花钱的灵气,十年前,便很少了,每次听说有人愿意为老夫的那点可怜学问砸钱,老夫便要找人喝酒去……”
说到这里,老先生挤出一个笑脸,抓起那本游记,道:“便是版刻这本书卖钱的老家伙,眨眼工夫,酒没喝几顿,便都老了。最近几年,更是没能靠着这点学问,帮着书院挣来一枚雪花钱,良心上过意不去啊。”
老先生色萧索,放下那本书,突然气笑道:“姓钱的老混账,我晓得你在看着,怕我不帮你卖书不是?他娘的把你的二郎腿给老子放下去!不放也行,记得别把酒菜吃完,好歹留下点,等我出了书院吃几口就成。”
老先生站起身,作了一揖,黯然道:“此次讲学,是我在书院最后一次自取其辱了,没人听更好,免得花了冤枉钱,山上修道大不易。我这些讲了三十年的学问,真没啥用,看看我,如此这般模样,像是读书人、学问人吗?我自己都觉得不像。”
老先生准备去收起镜花水月。他空有一个书院贤人头衔,却不是修行之人,无法挥手起风雨。就在此时,青蒿国李希圣轻轻丢下一枚谷雨钱,站起身,作揖行礼道,“读书人李希圣,受益颇多,在此拜谢先生。”
那老先生愣在当场,呆了许久,竟是有些热泪盈眶,摆手道:“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然后老先生有些难为情,误以为有人砸了一枚小暑钱,小声道:“那本山水游记,千万莫要去买,不划算,价格死贵,半点不划算!再有仙钱,也不该如此挥霍了。天底下的修身齐家两事,说来大,实则应当从小处着手……”
本打算再唠叨些大道理,老先生突然闭上了嘴巴,色落寞,自嘲道:“不说了不说了。”
突然又有一人砸了一枚谷雨钱,朗声道:“刘景龙,已经聆听先生教诲三十年矣,在此拜谢。此次出关,总算没有错过先生最后一次讲学!”
不光是老先生跟遭了雷劈似的,就连崔赐都忍不住开口询问道:“先生,是那太徽剑宗的年轻剑仙刘景龙吗?”
李希圣笑着点头。
老先生那叫一个老泪纵横,最后正了正衣襟,挺直腰杆,笑道:“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来找我喝酒!不在书院了,但也离得不远,好找的,只须说找那裹脚先生,便一定找得到我。到时候再埋怨你小子为何不早些表明身份,好让老夫在书院脸面有光。”
突然有第三人的声音回荡:“这次讲学最差劲,帮人卖书的本事倒是不小,怎么不自己去开座书4,我周密倒是愿意买几本。”
老夫子压低嗓音,试探性问道:“周山长?”
那人笑呵呵道:“不然?在北俱芦洲,谁能将‘我周密’三个字,说得如此理直气壮?”
那位老先生赶紧跑开,去合上一本摊开之圣贤书,不让三人见到自己的窘态。
上了岁数的老书生,还是要讲一讲脸面的。
正值山君魏檗离开披云山之际,一支车队浩浩荡荡,举家搬迁,离开了龙泉郡槐黄镇。
不是没钱去牛角山乘坐仙家渡船,是有人没点头答应,这让一个管着钱财大权的妇人很是遗憾,她这辈子还没坐过仙家渡船呢。
没办法,是儿子不点头,她这个当娘亲的也没辙,只能顺着。
杏花巷马家,在马婆婆死后,马婆婆的孙子马苦玄也很快离开小镇,祖宅就一直空着了,而马婆婆的一双儿子儿媳,早就搬出了杏花巷祖宅。马家有钱,却不显山不露水,就跟林守一在窑务督造署当差的父亲一样,有权却不彰显,给人印象就只是个不入流的胥吏,两户人家,是差不多的光景。
马家夫妇,当年搬出了杏花巷,却没有在福禄街和桃叶巷购置产业,如今已经悄悄将祖上传下来的龙窑,转手卖给出了个天价的清风城许氏,然后在马苦玄的安排下,举家搬往兵家祖庭之一真武山的地界,以后世世代代就要在那边扎根落脚。
妇人其实不太愿意,她男人也兴致不高,夫妇二人,更希望去大骊京城那边安家落户,可是儿子既然那样说了,他们当爹娘的,就只能照做,毕竟儿子再不是当年那个杏花巷的傻小子了,而是宝瓶洲如今最出类拔萃的修道天才,连朱荧王朝那出了名擅长厮杀的金丹境剑修,都被他们儿子宰杀了两个。
妇人掀起车帘子,看到了外面一骑,是一名漂亮得不像话的年轻女子,如今是自己儿子的婢女,儿子帮她取了个叫“数典”的名字。
妇人觉得有些好玩,只有这件事,让她觉得儿子还是当年那个傻儿子——在与人怄气呢。
早年泥瓶巷那个传言是督造官大人私生子的宋集薪,身边就有个婢女叫稚圭。听婆婆在世时的说法,儿子其实一直喜欢那个稚圭。
马车旁策马缓行的女子察觉到了妇人的视线,一开始打算装作没看到。此时马队最前面一骑当先的年轻男子,转头望来,眼冷漠。
她吓得噤若寒蝉,立即转头望向车帘子那边,柔声问道:“夫人,可是需要停车休憩?”
妇人笑着摇头,缓缓放下帘子。
被取名为“数典”的年轻女子,瞥了眼前方那一骑年轻男子的背影,她心中悲苦,却不敢流露出丝毫。
当年她与清风城许氏母子、正阳山搬山猿一起进入骊珠洞天,众人都是为机缘而来,到头来,她竟是最凄惨的一个,一桩福缘没捞到手,还惹下天大的祸事——货真价实的灭门之祸。她爷爷,海潮铁骑的主人,在被势不可当的大骊兵马灭国之后,虽说丢了兵权,但是在朝廷那边保住了一份官身,得以告老还乡,原本已经顺势而为,然而这个年轻人,出现了。荣归故里的途中,朝廷的随行护卫,加上爷爷的亲军扈从,百余人,都死了,遍地尸体。
她与爷爷一起跪倒在地。马苦玄站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