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鱼儿自然毫不犹豫:“去康娘子拔霞供脚店罢,听说新进出了一种花胶锅底,最是滋补。”
朱三不想去,阮鱼儿老婆管得严不许他去外面吃,可朱三光棍汉一个天天在康娘子店里吃,这昨儿才吃得花胶,今儿自然不想去,正为难之际,忽得有几个小童塞了一份纸张给他:“客官,快正午了吃什么?别犹豫莫踯躅,快瞧瞧《汴京美食录》!”
嗳,这不是瞌睡了递枕么?
朱三接过那纸张,阮鱼儿也凑过来看,他俩都略认得几个字,就见纸张正上方写着汴京美食录五个大字,左侧写着家常做菜秘法,右侧写着汴京美食堪要。
左侧那“家常做菜秘法”写得是:炖加橘皮可除腥味,并能炖得迅捷,节约炭火。
右侧“汴京美食堪要”写的是:遇仙楼的脂蒸腰子汴京一绝。下面则是以篇文章,想来是称颂这脂蒸腰子如何如何好吃的。
朱三认不得那许多字,他目光往正中一移,正中写着几个字却也认得:“康娘子炙店开张!”,再看下面画了一个烤炉,上面腾腾热气靠着
串,胡同
画着一条金鱼。
阮鱼儿早笑道:“我们去那金鱼胡同!那里有康娘子的新店。”,朱三也是点,康娘子开的每家店,就没有不好吃的。
朝报的背面则是密密麻麻的字,朱三懒怠看那字,便想团成一块扔了。
“慢着!”阮鱼儿笑道,“兄弟,这字纸能不能给我?我娘子做菜正好用那上写的诀窍。”
朱三大方递给他:“啧啧啧,真是屋有
就跟我们这些光棍汉不一样。”
至于许多不识字,那却没关系,因着汴京城里常有这说书先生帮市民讲解朝报的。只不过以往的朝报都是官府要闻,无趣得紧,这回的朝报却是耳目一新,说些做菜的逸闻,翻过页还有一个小厨娘的传故事。
茶馆里便坐着一帮听说书先生讲那小厨娘是如何扮成男子模样进了学堂读书,又是如何遇到一位云游至自家脚店的大厨,不打不相识而后拜为师父的。
这故事跌宕起伏,其中又穿着许多美食,让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还有知道根底的在旁分说:“这不就是汪行老儿子写的吗?那个败家儿子汪老三。”
“可不是?他如今也算是子回
。”
“那小厨娘是不是就是他师公?”
“师公?那么说小厨娘如今已经八十了?”
“哎呀不是的,如今连十八都不到,听说做菜一绝,如今她开的康娘子脚店满信陵坊闻名呢!在永平坊也新开了一家炙店。”
“那我要去瞧瞧,这炙店如何好吃!”
朱三和阮鱼儿来到了炙店。
这炙店开在一个大院子里,先是进了门,便有伙计来迎,但见墙壁被打通,里
摆着桌椅,能直接瞧见里
院子,院子里别有
天,屋檐下放着几个造型别致的烤炉,院子内则是几条板凳围着一个烤炉设置。
伙计便解释:“您要是想自己烤,便可坐在院子里自己烤,若是懒怠烤,屋檐下我们厨子便可帮您烤制。”
朱三和阮鱼儿选了自己烤。便被领到院子里一处烤炉旁边坐下。
掌柜得过来点菜,朱三已经认得这是康娘子,笑着打招呼:“见过康娘子。”
康娘子一眼就认了出来:“这不是朱官么?当初我们拔霞供店里您便是第一位顾客,如今新开张您又来捧场。”又扬声喊伙计:“送一盘羊
。”
伙计大喊:“甲字一号桌,店主送朱官一盘羊
!”引得周围的客
都瞧了过来,想看看这么有面子的是哪位客
。
这荣耀,这排面,朱三脸上特别有光彩,不由得庆幸自己当初走进了那空无一的拔霞供店里。他装作习以为常地摆摆手,点点
:“今儿都有什么吃的?”
康娘子笑意盈盈:“有羊串、有猪五花大蒜、有羊脆骨、还有鹌鹑翅、有果子狸1、还有春韭菜、有紫茄。”
“那就都来五串吧。”朱三大手一挥。
“好嘞!”
借这机会朱三往周围看看,但见来吃饭的有小夫妻,还有带着父母来的,只不过不是很多,加上他也只有三四桌。
他在打量这炙脚店,外
也有
在悄悄打量。
那便是卜祚仁,他得知慈姑从云在天手里租到了脚店之后,心里恨意四溢,索
就到这脚店外
打探,看能否有什么可乘之机。
如今被他瞧见用餐数并不多,不由得心里暗暗叫好:好你个康娘子,以为自己有什么本事不成?如今快到夏
,炙
烟熏火燎,能有什么
来?
第52章 烤五花、羊串、烤鹌鹑翅……
“康娘子!”
慈姑一抬, 却见是李军汉和他的军汉朋友们,后
还跟着个身形魁梧的大哥,忙上前福礼。
虽然有上司在, 李军汉却仍不收敛, 大着嗓门喊:“你这店倒齐整!”
还是他伙伴机灵,指着他们身后那身形魁梧的汉子向慈姑介绍:“这是曹军曹, 我们大哥。”
曹军曹冲慈姑点点,便与下属一起在院子里找了个角落坐下。李军汉犹在聒噪:“虽是夏
, 店里倒不热。”
店中竹帘低垂将外的暑热拦住, 店内的大青石板砖适才才擦过, 地上湿漉漉, 店内桌椅间距比外
店要远些,轻纱垂幔, 叫
心里也多几份清凉,最绝的是院中居然引
了溪流,更绝的是有个小小水车, 将溪流中的水车上来,流水潺潺, 登时让温度降低了些, 院中更是绿植遍布, 满眼清凉, 再看店外院里几株藤萝攀援而上, 细细密密遮盖住墙面, 也挡住了外
的暑气。
曹军曹只点评:“这山墙比旁边的房子山墙高了一, 院里又有流水,是个防火的。”
李军汉嘟哝:“儿,今儿好容易休沐, 您就别说公务上的事,咱好好儿吃上一顿。”说着要过菜单,点了羊
、猪腰、五花
等物,张罗着要自己烧烤。
他们点完菜,隔壁桌阮鱼儿和牛三点的菜已经上了。
鲜红色的羊被切成小块,上面还沾染着孜然颗粒。猪五花三肥两瘦,片得薄薄,而后卷成卷,里面夹着一块大蒜。羊脆骨泛白,
里带骨,骨里有
。鹌鹑翅则被涂了一层褐黄色的酱料,闻起来甜香应当是蜂蜜,春韭菜则洗得
净净,想必是韭菜尖稍易熟的缘故只切了根部往上一段,上面还撒着一层大红色的
末,闻着应当是茱萸末;最后是紫茄子,肥厚的茄子已经经过处理,被切块挂面油炸过,金灿灿。
阮鱼儿在康娘子的指点下将串尽数置于烤架之上,身边早有个伙计拿着蒲扇过来煽火。
扇子一扇,火星明灭,烤架上的串也渐渐滋滋冒油,散发出好闻的油脂香气。
这香气飘到门外,路过的行忍不住就驻足停留,在外
瞧瞧是什么好吃的。这一瞧,便拔不动腿了:
炙虽然常见,可没见过这等叫顾客自己炙烤的店,寻常百姓都是去炙
店里吃
家后厨炙烤好的,只有家境好些的
家才会自备烤架,自己去郊野踏青时带着烤架炙
。是以行
见炙
稀罕,纷纷走进店里。
那边阮鱼儿和朱三的烤已经火候已好,朱三早就咽了许多
水,此时迫不及待就将羊
串拿到嘴边。
热乎乎的碳火气冒上来,他顾不上烫送进嘴里,舌尖先是触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