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晓啃排骨。更多小说 ltxsba.me
含钏愣愣的,吃了饭便老老实实地留下收拾洗碗。
没一会儿,就听见正院响起了白爷爷低沉的怒吼。
“...我让你帮含钏请大夫买药,你呢!?含钏是姑娘,脸上的伤治不好,这辈子就毁了!”
含钏隐约听见自个儿的名字,便放下碗,和白四喜眼对了对。
白四喜耸耸肩,悄声耳语,“爷爷常训娘。”余光扫了扫正院紧闭的门和窗,“娘,有时候拿不准重点,心不坏,但...”
白四喜为难地挠挠后脑勺,儿子不嫌母丑,他也没法儿说当娘的坏话。
正院的声音越来越大,别看白爷爷老了,中气足得很。
“...我花二钱银子买的那只填鸭呢?!”白爷爷的声音带了特意压制的怒气,“说了晚上给含钏接风,咱烤个果木鸭子吃,鸭子呢!毛儿都没见着一根!”
正院响起了嘤嘤的哭声。
是崔氏的声音。
“...爹呀,请大夫要钱啊!填鸭...”崔氏顿了顿,哭得压抑,“我把填鸭卖给巷口的留仙居了,卖了一钱银子,还搭了一串蒜和姜...”
约莫是想了想,觉得自个儿没错,声音大了些,“咱们什么人家呀!吃得起填鸭?您是御厨,但咱可不是能吃御膳房东西的人!
“那丫头也是苦出身,在宫里头磕头做奴才的,为她接风,至于花二钱银子吗!?”
含钏埋了埋头。
四喜有点着急,拽了含钏袖子,“要不,咱们去街上转一圈儿?你没逛过京城吧?我带...”
白爷爷隔了许久没说话,只听见崔氏的哭喊声。
“大郎病着,要看诊要吃药!咱们家多一口人,多一张嘴已经够难了!爹呀,您为难我干啥呀!”
“碰擦!”
含钏一激灵,是碎瓷声。
白爷爷隐忍的怒气终于彻底释放出来了,“多一口人,多一张嘴?你以为大郎吊命用的人参都是怎么来的?含钏攒下一份银子就去太医院换人参给我!
“她是空着匣子出了宫的啊!咱们不容留,谁容留!?咱们不养她,谁养她!?两钱银子能买人参吗?放你娘的狗屁!”
第三十章 芝麻胡饼
院子不大有不大的好处,比如现在...
正院稍大点儿声音,旁边听得清清楚楚。
如今满院子尽是崔氏的哭声,白爷爷的训斥声,还有白家大郎时不时的咳嗽声。
不大的院子,显得特别拥挤。
含钏垂着头,抿了抿嘴。
多个人,多张嘴,说得轻巧,做起来却难—筷子要多一双,栗米要多一勺,炖了鸡得多个人分肉分汤,若是再想得长远点,姑娘总得要嫁人,陪嫁该由谁出?该从哪里发嫁?
若是大户人家还好,白四喜如今还没出师,全靠白爷爷一人的俸禄撑着,又因这白家大郎的病,白家的日子过得实在不算宽敞,甚至略显凑手。
约莫是被骂狠了,崔氏也一边哭一边辩解,“您说要容留要养小姑娘,媳妇儿可曾说了半个不字儿?可咋养?还要请了婆子丫头的,当金枝玉叶的养吗?咱家可养不起!”
崔氏哭着,“大郎躺床上日日病着,您腿脚眼瞧着不行了,四喜还要说亲、置屋...难道娶个媳妇儿回来,还得和我似的,住在这身子都转不开的旧宅子里吗!我乐意,儿媳妇儿乐意吗!”
约莫是提到了体弱多病的儿子,白爷爷半晌没搭话。
白四喜红着脸,显得有些尴尬,毕竟在里头撒泼挨训的是他娘,埋着头挠了挠后脑勺,低头刷碗,含钏面色如常将白四喜手里的碗放在竹筐子,学着白爷爷的模样敲了敲白四喜的额头,“走吧,师叔带你出门逛逛。”
白四喜楞呼呼的,“师叔?”
含钏笑起来,“我是白爷爷的关门弟子对吧?你是白爷爷的孙儿对吧?我叫你爷爷师傅,叫你娘嫂子,你该叫我啥?是不是得叫师叔?”一巴掌拍在白四喜后背,大喇喇扬了扬下颌,“走吧!四喜子,师叔领着你出门儿见世面去!”
....
这个逻辑无懈可击。
摇篮里还躺着叔叔呢...
白四喜带着莫名其妙多出来的师叔,轻掩了木门,左拐右拐便出了胡同,听不见他娘的声音后,白四喜这才觉得轻松一些,他娘人真不坏,只要不在她锅里舀吃的,她保准待你跟待亲姨妹似的。
可若是动了她锅里的饭,别说冲爷爷撒泼,便是冲天王老子撒泼,他娘也做得出来。
是有点拎不清的,往前也出现过当着爷爷说好,转头便自顾自行事的局面。
真是为了那二钱鸭子吗?
白四喜觉着也不见得。
从根儿上,他娘便不想含钏在家住,怕薄了家里的用度,也怕爷爷宠小弟子。其实吧,只要人在,只要一条心,这日子只会越过越好,也不是揭不开锅了,更没有她说得立时要流落街头的窘迫...
白四喜闷闷沉沉的。
含钏笑着问,“今儿个我刚出宫门,驴车左拐右拐,就到了!”
白四喜回了回,应道,“咱家在铁狮子胡同住,离定己门特近,左邻右舍都是住的老北京儿了,往上数三代,都是跟在太宗皇帝身边儿的,要不是太宗皇帝的厨子,要不是太宗皇帝的近身侍卫,或是经年的御医世家...”
“那是得离宫门儿近,若主子有召,也能立时赶过去。”含钏点头应道,“能住这儿的人家,不说别的,必定是有门绝技傍身的。走在哪儿,都抬得起头。”
白四喜与有荣焉,带着含钏向东走,“那可不是!都是老辈儿留下来的东西!”
将才的尴尬和沉闷渐渐消散去了,给含钏指了指,“看那条路!上朝、国子监进学、至六部执勤,全都要走那条路!京里把那条路称作‘登云梯’...那儿是拴马槽,管他什么王公贵族,到那儿,武官下马,文官落轿,这是祖宗传下来,雷打不动的规矩!”
这些说法,含钏倒是头一回听,津津有味地听着打开话匣子的白四喜吹牛皮。
天儿已经全黑了。
路上灯火通明,四处都有热腾腾的气儿,摆夜摊儿的鱼贯而出,卖胡饼、大饽饽、馄饨、蒸饺的全都分散在墙根下吆喝,酒肆食馆也挂起了灯笼,川流不息的人群三三两两凑在一块儿,还有喝醉了的酒鬼扯着嗓门朝天唱喊——这场面,竟比白天还热闹几分。
嗯...
宫里的圣人,对女人是寡情了些,对社稷倒还挺上心的。
否则也不能出现歌舞升平,民有衣穿酒喝的场景。
摆摊儿的地方,生意都还挺好的。
特别是那家卖芝麻胡饼的,摊儿前排了长长一列的队,炉火光在大泥炉里闪得很耀眼,饼子摊得薄薄的,被烤饼的后生送进炉子里炕熟,没一会儿便传出焦香鲜甜的味道。
含钏和白四喜排队买了四只饼,一只四文钱,倒也不贵。
含钏趁热咬了一口,酥皮儿的,面团里定是揉了猪油,内瓤软和,洒在饼面的黑芝麻被彻底炕出了香气,吃在嘴里味道不算丰厚,但胜在现烤现吃,香得很!
含钏想了想问四喜,“小麦每斗几钱?”
四喜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