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看起来很复杂,但事实上,这场争斗的时间非常短。
原因是易珏在贞宁帝死后不久忽然暴毙。
历史学界对于易珏的死因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
最初主流观点认为,易珏应该死于政治暗杀。
但是驳斥这个观点的依据也很直观,杨伦张琮这些人都是文官,没有力量行暗杀之事,如果说他们借助了当时的江湖教派的力量,那就是快把历史写成小说了。
因此后来分出了另外一观点,那就是易珏死于邓瑛之手。
最初这个观点提出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易珏死后,易琅顺理成章地继承大统,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何怡贤杖责一百,发配南京皇陵,至于后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胡襄,因为不被易琅信任,基本上成了个空职,邓瑛则成了司礼监事实上的掌权人。
这个观点的佐证出现在易琅为凌迟邓瑛所写的《百罪录》中。
这一篇文章不长,但却列出了邓瑛的一百条罪状,是皇帝亲笔,昭示天下的御书。
其中有一条叫“残害宗亲”。
这一条罪行,史料里并不能在邓瑛身上找到相对应的史实,所以有史学家认为,这一条说的因该就是当年的皇子案。
当然,这件事情距杨婉所处的时间段还远,所以她如今更关注的,是在这场并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政治论辩之中,易琅和宁妃的处境。
还有……
怎么面对邓瑛。
可是,两件大事重合在一起,六局和二十四内廷衙门,忙得根本没有空挡。
杨婉也几乎没有任何的空闲去梳理自己的笔记和心情。
她本就是一个做事严谨高效的人,理不顺情绪问题的时候,就索性扎进事务堆里,宋云轻看着她的样子都有些害怕。
这日卯时刚过,宋云轻举着烛火走进尚仪局的正堂,却见档室里亮着灯,杨婉一个人搭着木梯,在架上找公文。
“你这是没回去吗?”
她说着放下烛火,扶住杨婉脚下的梯子,“何必呢,等门上的人上值,叫他们来爬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