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雅正。
靖和初年的夏季,她开始自译这本笔记。
和《邓瑛传》相比,这本‘流水账’没有体系,没有什么逻辑,没有参考任何的文献,也没有系统的研究理论做支撑,只是她的一家之言。从专业的角度看来,这并不能算是严肃学术的著作,但却是她身为一个研究者,对邓瑛所生活的大明朝,最完整的认知。
她夜以继日地整理,修改,咳疾也跟着越发地严重起来。
宋云轻帮她请了大夫,吃了药不见好转。
然而让她有些无语的是,她开始掉头发了,就像当年写博士论文时一样。
杨姁劝她道:“这样熬下去不好。”
杨婉听了只是笑笑,“写文章的人,都呕心沥血,我这才到哪儿呢。”
杨姁道:“那多是为了功名和才名,你为了什么?”
杨婉低头望着手底下的墨字。
“我也一样,为‘名’而已。”
杨姁道:“婉儿,你不是求名的人。”
“为人求‘名’也一样。”
第152章 银沙啄玉(八) 将我身上的宫籍过给杨……
但此名着实难求,杨婉在誊译之余,有了一种与现代人生交错的感觉。
印象里,她的博士大论文送盲审之前,她也生了一场大病。去医院也没查出毛病,但就是咳得停不下来,后来开始反反复复地发烧,只有睡觉能缓解症状。然而即便如此,她也时常在半夜“垂死病中惊坐起”,‘顽强’地爬起来打开电脑,生怕脑子里的东西转瞬即逝。
完全投入一件事的时候,人就会觉得,周围其他的事都是被执念烧毁的灰烬,包括自己的肉身,也逐渐和思维分离开来,成为一个卑微的容器,不值得被在意。
就在杨婉将笔记誊译到一半的时候,刑部就琉璃厂旧案第一次请旨讯问邓瑛。
那日京城磅礴大雨,虽是在辰时,天也暗得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