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出现许多与‘我’类似的角色。”
与作者一样,罗兰口中的“我”,也正代指原作中的莉迪亚·贝内特。
“她们与‘我’一样天真,与‘我’一样幻想,甚至也与原来的‘我’一样迈出了那无法回头的一步……”
“但是,读者的反应已经不一样了,她们没有再受到万人唾弃,没有再被人认为是‘坏女人’,相反,她们得到了人们的同情、怜悯和惋惜,她们的抗争被人理解,她们提出了问题,驱动越来越多同样的人去努力寻找答案……这或许就是这一类‘人设’存在的意义。”
早先在出版商的小屋里,她可是“恶补”了“傲偏”问世后百年间的各种作品,也见证了各种人物的命运。
“真的吗?”女人颤声问,泪水顺着面颊纷纷滚落。
“多希望您能和我一样,也亲眼看到这一切。”
罗兰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她希望作者也和她一样,能够看到希望。
“我希望您能开心一点,您给我们留下了无比令人愉悦的作品,并且成为经典——但它不会是永恒,故事里的人和事,随着时光流转,都会发生改变。”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坏到骨子里的坏女人,而我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我从来不会对您有任何抱怨。”
“谢谢你,”女人轻轻拍着罗兰的手,反复说,“谢谢你,好孩子!”
“但是,您也一定会让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幸福的对不对?”
罗兰突然想起了她背负的“使命”,这是她此行前来的最重要的目的呀!
“好孩子,你看看,这是什么?”
女人牵起罗兰的手,陪着她一起转向来时的门。
罗兰突然感到一阵晕眩。她感到身边的女人松开了她的手——她马上置身于不同的场景之中。
教堂的钟声正在响起,周围的景物迅速切换。原先那间乡间小屋般的陋室不见了,转眼已是圣坛。
达西先生,正与伊丽莎白并肩,站在圣坛跟前,立下最庄严的盟誓。
随之而来的,是洒向空中的鲜花花瓣,众宾的掌声、欢呼声,以及贝内特太太喜极而泣的哭声。
罗兰转头四下里寻找,瞬间已经看到了自家姐妹、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面孔。
但是她还是想再找一找。
果然,罗兰在教堂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了一张她刚刚还面对着的温柔面孔。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站在圣坛后的一个角落里,冲她微微点头致意,露出无比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