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实实在在的是件好事情。
“庶民一般不会专门养马车,要是出行,确实不便利。有了公共马车,便可以在固定的时间等在公交站牌。”
楚天齐:“这又是他们的皇太女殿下想出来的吗?”
心腹点头,“京郊城外不是拆迁了吗?拆迁出了地方,索性就规划了一条路。”
楚天齐:“很好——若是楚国能学了去……”
心腹就看了看楚天齐,小声道:“小的去听茶馆听人说过,说是还在试营业,行不行还不知道呢,而且,这是禹国皇太女自己掏的腰包,没从国库里拿。”
楚天齐就看了一眼心腹,知道他如今也懂得一些基本的道理了:禹国的路,不是谁看了就能走的。
他最近还学习到了一个词汇:国情。
禹国皇太女在书中每次都会提到:根据禹国国情——
楚天齐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禹国的国情,禹国皇太女是找到了正确的路,那楚国的国情呢?
然后,他又想起了一个令他烦忧不已的问题:他就算学得再多,楚皇肯听他的吗?
就这么一个问题,他都忍不住烦忧,最后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直接取而代之呢?
如今天下乱相已起,这天下,当有能者居之。
……
“这东西,是我们齐国造出来的,自然是我们齐国人当享用,当居之。”
一个水泥房子前,齐国来的流民信心十足的道:“这屋子是大家一起建造的,但是分屋子的时候,却也要讲究公平公正,我们齐国研制出来的水泥,自然也要我们先选。”
“你们齐国人研制出来的水泥?”一人笑着道:“你是疯了吧,你们齐国什么时候,还研制出水泥了?这可是我们禹国皇太女殿下研制出来的。”
齐国人不信,“我是从齐国京都来的,你们骗不了我,我们那里都说了,这是齐国研制出来的东西,只不过是被你们先做出来罢了。”
旁边人都笑起来,“你们齐国人真是有趣啊。”
齐国人便十分不解,“你们笑什么?难道不该是这个道理么?”
一个官兵就摇头道:“所以说庶民总是容易被蛊惑的——天下都知道水泥是禹国的,你却这么自信是你们齐国的——完全听不懂什么是人话,算了,不与傻瓜论短长。”
其他人便围了过去,不过嘴里还是在说着齐国人最近变疯的事情。
“怎么就觉得是自己的呢?”
“听闻是从佛经开始的。”
“佛经?”
……
“佛经确实是一部分理由。”,青竹大师的弟子叹气道:“师父,您也知道,我们齐国十分重佛,是其他国家都没有的。”
青竹大师点头。
他能以一个和尚之身,行走在齐国宫廷之中,除掉自己的本事,还是因为齐国对佛十分信重。
青竹大师少年便成就大德行,无论是医道还是佛道,都是集大成者,所以受到君主器重。
在禹国的佛经没有出世之前,齐国的佛经才是最全,最让人信服的。
但是等到青竹大师从禹国京都带回了成套的佛经理论,开始宣扬时,他们却觉得真相不是这样的。
——这些佛经,有些是跟齐国的佛经的道理是一样的。
禹国在禹国皇太女出来哦之前,根本没有关于佛经方面的传闻——会不会,这些佛经,就是禹国偷了齐国的!
这个说法,得到了齐国某些人的支持,然后被人大肆宣扬出去,随后,舆论便不受控制了,比如,他们认为禹国的其他东西也是从齐国偷去的。
“可是我们齐国没有的,他们也有,这说不通啊。”
“你这人,脑子就是不聪明,那禹国人将东西都偷了去,我们还能知道吗?”
“既然不知道,你怎么知道是齐国的呢?”
“哎,你这个榆木脑袋,你看佛经啊——佛经很多都跟我们齐国相似哩。”
于是越传越邪乎,青竹大师本一心看佛学,被临时叫出来处理这种事情,也是十分无奈,他进宫找到齐国君主,将事情讲明白,还希望齐皇能下达指令,将事情都说清楚,齐皇却哈哈大笑,“大师,这些都是小事情。”
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青竹大师:“……”
他觉得这是大事,但是齐皇明显还有事,他也只能叹气而归。
“师父,那该怎么办啊?”
青竹大师肃穆道:“既然事情的起因在我这里,我会亲自写清楚事情,贴登城墙上。”
那弟子就叹气道:“要是我们有报纸就好了。”
青竹大师摇头:“我们也学着做过的,但是报纸一事,在齐国确实办不下去。”
报纸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不是简单的印刷报纸出去就好了。比如,茶馆里的人要说,还有每天分发报纸的送报纸人。
然后,这还是初级阶段,你的报纸要到达禹国那个阶段,必须还要百姓们都识字。
禹国因为离齐国远的缘故,很少有人愿意爬山涉水去禹国,所以造就鲁国可能大多数人已经开始学习禹字了,但是齐国的人,却依旧将禹字看做是不屑一顾的陋习。
看的人不多,便也不会想要去办了。
再者,禹国每天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是修建这个,就是修建那个,不是这里招工,就是那里招工,所以大家都很关注报纸——这就表示,不仅仅是世家大族关注,庶民们也很关注。
他们需要在报纸上获得赖以生存的东西都在报纸上时,自然要时时刻刻都盯着。
弟子也懂这个道理,他只是感慨一下。然后就好起来,“您每次进宫,陛下再忙,也会留您说禅,怎么这次突然这么快出宫了?”
青竹大师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
“是啊,我只顾着想着如何澄清了,倒是没想过这事。”
不过马上,也不用他们猜测了。
齐国对晋国用兵了。
按照齐皇的话说,“就晋国皇帝抽鸦片抽成那副鬼样子,朕不信,他还有智在。”
齐皇已经蓄势待发很久了。
秦国之前攻打楚国的时候,他就想着要不要跟上步伐,将身边的晋国打下来。
齐国的粮食是充足的。如果要禹国农科的学生来分析的话,那就是齐国的地理环境是很好的。
首先,它地处北方,日照充足,土地肥沃,而且因为齐国境内有山有河,灌溉水充足,山水水质好,又因积温时间长,总总原因之下,让齐国的大米比其他国家好吃一点。
齐国大米一直畅销七国。在禹国的杂交水稻没出来之前,齐米在禹国的买卖量还算大。
齐国是一部分人富裕的。齐国人能相信所有的好东西都出自齐国,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
齐国不缺粮食,缺的是兵器。不过,这几年,齐国派人去禹国学了一些他看不起的淫技巧,炼制了很多的铁。
虽然不如禹国的,但是打晋国也算是足够了。
不过,齐皇观察西部几国的战争,发现自秦到楚,再自楚到鲁,其实看着气势汹汹,但是最后,稍有不慎,便是直接失败,他不敢赌。
就一直藏着,藏着,像是家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