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是第一次接触保护研究员的任务,但经历了那么多人,能够面不改色想要搞定73万中可能性的人,万中无一吧。
他一次性见三?
“呵呵,傲人的天赋是天花板,但勤奋才是她能获得成功的基石。”不知何时过来的陈老,一脸感慨地摸了摸下吧。
吴队愕然抬头。
陈老感慨地解释道:“做研究是没有捷径的。每一次对比实验都好像将种子丢去陌生的土地扎根成长。一颗种子只有一次赌赢未来的机会。但只要丢出去的种子越多,就更能接近才开花结果。
说真的,我很久没看见对物质欲望极地又拥有钻研精的年轻人,也很久没看见能带动身边人一起刻苦钻研的年轻人了。她能获得这么大成功,吴队你不应该意外才对啊。”
“嗯。”
吴队深以为然地点头,他知道陈老是回忆起特殊年代,那一批为国家基建挥洒汗水劳苦功高的科研人员。而苏如伊,无疑有了领头羊的气质。
作者有话说:
1资料来源:全世界最轻的三种物质材料,比空气还轻,最后一种是中国研发
2资料来源:《有趣的大自然》
第63章 ]
m方情报部门。
麦克正在办公室内咆哮:“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 我现在只要一个结果,为什么现在m国民众还在吃华国厉害的洗脑包,你们到底是怎么办事的!对得起你们身上的制服吗!”
“麦克先生, 可现在支持星耀已经成了互联网上的舆论大势。”
“是啊!尤其喜欢虚拟世界的人群,和活跃在网络上的人群高度重合,估计要等我国的虚拟世界出现,才有可能逆转目前的舆论。”
“尤其现在网络上还有一波专门阻击、挑事的水军,大环境不一样了。”
……
麦克越听越气, 怒拍桌子:“我是让你们来汇报工作的, 不是让你们过来抱怨的。难道你们就没有什么好消息?”
众人顿时不说话,麦克心头更哽, 抱怨起来大家叽里呱啦的,一说好消息就都闭嘴了, 这都什么事。
“叩叩叩”办公室们被敲响。
米兰妮迈进来的步伐一顿,然后将手中的资料分发出来:“不好意思, 没想到这么多领导在这, 没有复印那么多份文件。”
麦克挥挥手:“没关系, 反正很多废物用不上。说吧米兰妮,星耀那边有什么事?”
“倒也没什么大事, 就是有消息传来,苏如伊在做新的项目研发了。”米兰妮道。
她说完, 办公室里几乎响起一片哀嚎。
“华国压榨童工也太过分了吧!刚刚搞完虚拟世界才几天啊,居然又要搞新项目?”
“居然又有新项目,是什么项目?该不会是钢铁侠要直接搞出来了吧。”
“救命。我不想加班,我还想过个甜蜜的节。”
……
米兰妮摇头, 开口道:“具体是什么还不太清楚, 但根据她最近接触的人来判断, 应该是和宠物佐证、判案有关的项目。”
说到这里,米兰妮看向麦克:“先生,最近还需要对星耀做文章吗?事实上,好像并起不了太多作用。”
麦克沉思片刻,一咬牙:“……做!做,可能起不了太多作用,但不做的话,舆论高地彻底被对方抢占就完蛋。更何况目前与虚拟世界的流量抗衡的,也只有和苏如伊相关的事。米兰妮,这事你马上交给新闻署那边,要求他们集中火力在这件事上。”
“是,先生。”
c市,星耀的研究所。
苏如伊、温玉恒还有钱成久已经连续肝了好几天。
“终于……大功告成了。”苏如伊拿着手中银制的圆圈,露出满意的微笑,换个方向去研究果然是对的,“剩下的就是多找几条狗狗测试一下,然后就交给安安去用。”
这么想着,苏如伊也给安安发了条信息。
很快,对方秒回:【太感谢苏了!】
不过很快,对方又连续发布了几条消息。
【苏!很抱歉,是我连累你了。】
【你放心!如果需要控告诽谤,我会出庭作证。】
……
苏如伊看得表情有点疑惑。
这时,她已经迈过自动推拉门,走了出来。
“啊!老板您终于出山了。”刘文看到苏如伊后非常高兴,她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报喜,“老板,已经有一篇关于植物传达信息的相关论文成功发布。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呢。”
“哦。”
跟在后面的钱成久有些纳闷地说:“这才一周不到吧。居然就能刊发论文了?审核速度这么快的吗?”
刘文露出自豪的表情:“我们也不知道,可能是因为boss名气太大了,所以过审很快吧。”
钱成久语塞,确实,顶级大佬临时插队登刊的情况并不少见。
只是他一时没反应过来,难道苏如伊的学术地位已经到这个地步了?
“boss,我来之前登陆看了一下,才刊发不就,已经有二十多人引用了你论文中的数据。”刘文笑容灿烂。
论文被其他科研人员研究引用,其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肯定,甚至是潮流。
“嗯。”
“不过老板,也有一些人说我们炒冷饭概念。”刘文有些担忧道。
“谁?”
“是樱花国的玩具公司,他们在09年的时候研究出了狗语翻译器,能够将狗狗的声音辨别出,高兴,悲伤等。他们质疑我们有偷换概念的操作。他们要求我们支付版权费。”
苏如伊还真不知道21世纪有类似的产品,她让刘文将东西给她看看,仔细一瞧,苏如伊就笑了。
这完全就是两个概念,比如一个是内部构件都没有的玩具车,另外一个是可以升空的反重力汽车一样,都可能叫做汽车,但能是一个东西吗?
“别管他们。”苏如伊不在意地开口,“如果他们认为我们侵了专利,就让他们提出实际证据。”
“是!哦,还有一件事还有老板。《自然》那边提出想邀请您当审稿人,负责生化类方面的一些稿件,您愿意吗?”刘文快速补充道。
苏如伊一顿,每一篇论文都代表研究员一段时间思想的精华部分,她是有点兴趣。
“很耗时吗?”
“不会,苏老板你不是初级审稿人。”刘文用佩服的眼看着苏如伊,这怕是历史上不,应该说从古至未来都年龄最小的审稿人吧。
“您是二审,基本太过葩,或者有常识性错误的稿件都被筛除了。”
“好,我同意了。”
苏如伊想了想,当审稿人也有助于提高她对目前科研前线研究的敏感度,又道:“我记得你写了三篇,另外两篇过不了?”
刘文有些尴尬的笑笑:“可,可能是不太对审稿老师的胃口吧。”
她可不想把那些令人生气的“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样的回复告诉苏如伊。
不是她擅作主张,而是因为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刘文发现苏如伊年龄虽然小,但做项目却相当的成熟,且非常自信、务实,不到有七八成把握出成品是绝对不会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