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励精图治,还不是为此孩子定当继承爹爹志。此志不遂,有如此椅。突然从腰间拔出佩剑,将身旁一张椅子劈为两截。
皇帝除了大操阅兵,素来不佩刀带剑,太皇太后见这个小孩子突然拔剑斩椅,不由得吃了一惊,模模糊糊的想道:他为什么要带剑是要来杀我么是不许我垂帘听政么这孩子胆大妄为,我废了他。她虽秉性慈爱,但掌权既久,一遇到大权受胁,立时便想到排除敌人,纵然是至亲骨肉,亦毫不宽贷,刹那之间,她忘了自己已然油尽灯枯,转眼间便要永离人世。
赵煦满心想的却是如何破阵杀敌,收复燕云十六州,幻想自己坐上高头大马,统率百万雄兵,攻破上京,辽主耶律洪基肉袒出降。他高举佩剑,昂然说道:国家大事,都误在一般胆小怕事的腐儒手中。他们自称君子,其实都是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小人,我我非将他们重重惩办不可。
太皇太后蓦地清醒过来,心道:这孩子是当今皇帝,他有他自己的主意,我再也不能叫他听我话了。我是个快要死的老太婆,他是年富力壮的皇帝,他是皇帝,他是皇帝。她尽力提高声音,说道:孩子,佻有这番志气,奶奶很是高兴。赵煦一喜,还剑入鞘,说道:奶奶,我说的很对,是不是太皇太后道:你可知什么是万全之策,必胜之算赵煦皱起眉头,说道:选将练兵,秣马贮粮,与辽人在疆场上一决雌雄,有可胜之道,却无必胜之理。太皇太后道:你也知道角斗疆场,并无必胜之理。但咱们大宋却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赵煦道:与民休息,颁行仁政,即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不是奶奶,这是司马光他们的书生迂腐之见,济得什么大事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缓缓的道:司马相公识见卓越,你怎么说是书生迂腐之见你是一国之主,须当时时披读司马相公所著的〈资治通鉴〉。千余年来,每一朝之所以兴、所以衰、所以败、所以亡,那部书中都记得明明白白。咱们大宋土地富庶,人丁众多,远胜辽国十倍,只要没有征战,再过十年、二十年,咱们更加富足。辽人悍勇好斗,只须咱们严守边境,他部落之内必定会自伤残杀,一次又一次地打下来,自能元气大伤。前年楚王之乱,辽国精兵锐卒,死伤不少
赵煦一拍大腿,说道:是啊,其时孩儿就想该当挥军北上,给他一个内外夹攻,辽人方有内忧,定然难以应付。唉,只可惜错过了千载一时的良机。
太皇太后厉声道:你念念不忘与辽国开仗,你你你突然坐起身来,右手食指伸出,指着赵煦。
在太皇太后积威之下,赵煦只吓得连退三步,脚步踉跄,险些晕倒,手按剑柄,心中突突乱跳,叫道:快,你们快来。
众太监听得皇上呼召,当即抢进殿来。赵煦颤声道:她她你们瞧瞧她,却是怎么了他适才满口雄心壮志,要和契丹人决一死战,但一个病骨支离的老太婆一发威,他登时便骇得魂不附体,手足无措。一名太监走上几步,向太皇太后凝视片刻,大着胆子,伸出手去一搭脉息,说道:启奏皇上,太皇太后龙驭宾天了。
赵煦大喜,哈哈大笑,叫道:好极,好极我是皇帝了,我是皇帝了
他其实已做了九年皇帝,只不过九年来这皇帝有名无实,大权全在太皇太后之手,直到此刻,他才是真正的皇帝。
赵煦亲理政务,每一件事将是将礼部尚书苏轼贬去做定州知府。苏轼文名满天下,负当时重望。他是王安石的死对头,向来反对新法。元礻右年间太皇太后垂帘听政,重用司马光和苏轼、苏辙兄弟。现下太皇太后一死,皇帝便贬逐苏轼,自朝廷以至民间,人人心头都罩上一层暗影:皇帝又要行新政了,又要害苦百姓了当然,也有人暗中窃喜,皇帝再行新政,他们便有了升官发财的机会。
这时朝中执政,都是太皇太后任用的旧臣。翰林学士范祖禹上奏,说道:先太皇太后以大公至正为心,罢王安石、吕惠卿新法而行祖宗旧政,故社稷危而复安,人心离而复事。乃至辽主亦与宰相方曰:南朝遵行仁宗政事,可敕燕京留守,使边吏约束,无生事。陛下观敌国之情如此,则中国人心可知。今陛下亲理万机,小人必欲有所动摇,而怀利者亦皆观望。臣愿陛下念祖宗之艰难,先太皇太后之勤劳,痛心疾首,以听用小人为刻骨之戒,守天礻右之政,当坚如金石,重如山岳,使中外一心,归于至正,则天下幸甚
赵煦越看越怒,把奏章往案上一抛,说道:痛心疾首,以听用小人为刻骨之戒,这两句话说得不错。但不知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说着双目炯炯,凝视范祖禹。
范祖禹磕头道:陛下明察。太皇太后听政之初,中外臣民上书者以万数,都说政令不便,害苦百姓。太皇太后顺依天下民心,遂改其法,作法之人既有罪则逐,陛下与太皇太后亦顺民心而逐之。这些被逐的臣子,便是小人了。
赵煦冷笑一声,大声道:那是太皇太后斥逐的,跟我又有什么干系拂袖退朝。
赵煦厌见众臣,但亲政之初,又不便将一群大臣尽数斥逐,当即亲下赦书,升内侍乐士宣、刘惟简、梁从政等人的官,奖惩他们亲附自己之功,连日拖病不朝。
太监送进一封奏章,字迹肥腴挺拔,署名苏轼。赵煦道:苏大胡子倒写得一手好字,却不知胡说些什么。见疏上写道:臣日侍帷幄,方当戍边,顾不得一见而行;况疏远小臣,欲求自通,难矣。赵煦道:我就不爱瞧你这大胡子,永世都不要再见你。接着瞧下去:然臣不敢以不得对之故不效愚忠。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物毕陈于前。陛下圣智绝人,春秋鼎盛赵煦微微一笑,心道:这大胡子挺没头,倒会拍马屁,说我圣智绝人,不过他又说我春秋鼎盛,那是说我年轻,年轻就不懂事。接下去又看:臣愿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为,默观庶事之利害与群卧之邪正,以三年为期,俟得其实,然后应而作,使既作之后,天下无恨,陛下亦无悔。由是观之,陛下之所为,惟忧太早,不患稍迟,亦已明矣。臣恐急进好利之臣,辄劝陛下轻有改变,故进此说,敢望陛下留神,等到稷宗宗庙之福,天下幸甚。
赵煦阅罢奏章,寻思:人人都说苏大胡子是个聪明绝顶的才子,果然名不虚传。他情知我决意绍述先帝,复行新法,便不来阻梗,只是劝我延缓三年。哼,什么使既作之后,天下无恨,陛下亦无悔。他话是说得婉转,意思还不是一样说我倘若急功近利,躁进大干,不但天下有恨,我自己亦当有悔。一怒之下,登时将奏章撕得粉碎。
数日后视朝,范祖禹又上奏章:煦宁之初,王安石、吕惠卿造立三新法,悉变祖宗之政,多引小人以误国。勋旧之臣屏弃不用,忠正之士相继远引。又用兵开边,结怨外夷,天下愁苦,百姓流徒。赵煦看到这里,怒气渐盛,心道:你骂的是王安石、吕惠卿,其实还不是在骂我父皇又看下去:蔡确连起大狱,王韶创取煦河,章恼开五溪,沈起扰交管,沈括等兴造西事,兵民死伤者不下二十万。先帝临朝悼悔,谓朝廷不得不任其咎赵煦越看越怒,跳过了几行,见下面是:民皆愁痛,比屋思乱,赖陛下与太皇太后起而救之,天下之民,如解倒悬赵煦看到此处,再也难以忍耐,一拍龙案,站起身来。
赵煦那时年方一十八岁,以皇帝之尊再加一股少年的锐气,在朝廷上突然大发脾气,群臣无不失色,只听他厉声说道:范祖禹,你这奏章如此说,那不是恶言诽谤先帝么范祖禹连连磕头,说道:陛下明鉴,微臣万万不敢。
赵煦初操大权,见群臣骇怖,心下甚是得意,怒气便消,脸上却仍是装着一副凶相,大声道:先帝以天纵之才,行大有为之志,正要削平蛮夷,混一天下,不幸盛年崩驾,腾绍述先帝遗志,有何不妥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