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患了“奢侈病”的白雪公主
在他们玩腻了旧有的残酷点子之后,还会再找来第二、第三个牺牲者;当“
铁鞋”的酷刑看腻了之后,他们想必还会发明新的“串刺”酷刑,以提供他们平
日的休闲娱乐吧。
在中世纪欧洲四处蔓延的“处死巫女”的恐怖风潮,或许就是这样的人所带
起的呢
皇后的背景探索
“白雪公主被身为巫女的继母所杀害”,这是一般人所知道的“白雪公主”
的故事。
然而,真正想置白雪公主于死地的皇后却并非继母,而是白雪公主的亲生母
亲。
从第二版开始,格林兄弟便将生母的身分改成了继母。
可是,在格林童话集的第一版中,并没有白雪公主的母亲生下她之后死
breastcancerandenvironmentalriskfactors去,父王另外迎娶继母的描述。
当格林兄弟推出格林童话集初版时,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批评,认为这些
故事中充满了太多不道德和残酷的情节。
读者反应,像这类亲生母亲杀死女儿之后,还要吞食内脏的情节,实在不是
有良知的德国母亲应该读给孩童听的故事。
除此之外,来自出版同业与书评家的攻击也不少,好比说“哪有母亲或保姆
能够脸不红气不喘的,念这种异色故事给纯洁无瑕的小女儿听呢”
“格林兄弟在搜集民间故事时并未探访社会的每一个阶层,因此常沿袭
了转述故事者的粗鄙口气,这对故事本身是具有杀伤力的。”
等等
格林兄弟也对这些批判之声做出了回应;日后每次再版时,格林兄弟都会对
故事加以修改。
以的情节来说,这也是他们最担心的,几乎是全部删除。
相较于其他暴力、残酷的情节,格林兄弟似乎对的描述采取了极为严格
的标准。
举例来说,在“青蛙王子”的初版中,青蛙变成王子之后横躺在床上,到了
第二版以后就变成掉到床下,而且还加上了国王允许他们结婚的桥段。
“没有手的新娘”故事中,女儿因为拒绝和父亲结婚而遭到被判去双手和乳
房的命运,后来也改成了厌恶近亲相奸的兄弟和恶魔订下契约的剧情。
然而,这样经过一再改写的故事,却让真实性打了折扣。
根据约翰m埃里欺所着的一则多余的童话故事一书,指出原典的“
白雪公主”其实是母女间因为性的嫉妒而引发敌对关系的故事。
母亲之所以想生下漂亮的女儿,为的是让自己的美获得认同,是以自私为原
始的出发点。
然而皇后在生下白雪公主后,突然发觉女儿并不是自己的美的延伸,而是一
个和自己竞争,并且胜过自己的另一个人。
这样的威胁让皇后决心铲除情敌,最后更落得以毁灭收场。
欧洲各国其实都有和“白雪公主”极为近似的同类故事,其中就有像国王向
白雪公主求欢,或是国土称赞白雪公主的美貌,结果导致夫妻感情生变的情节。
这些同类故事都暗示着美丽女儿和父亲之间的不寻常关系,也是暗藏另一种
可能性的地方。
身为皇后的亲生母亲之所以会放逐白雪公主,有没有可能不是因为嫉妒,而
是希望能斩断父女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呢
森义信在童话的深层中,提出了“皇后真的想杀死白
pumpingbreastmilksuessfully雪公主吗”的疑问。
简而言之,新的可能性是:皇后强迫白雪公主离开父亲,使得公主萌生怨恨
,所以才编造了“继母想要杀我”的谎言,藉此来骗取小矮人们的同情。
森先生同时还提及:皇后前去探访白雪公主,其实并不是要去加害她,而是
担心女儿在外住得不习惯,所以三不五时带些能令她高兴的小礼物去送给她,期
望能稍减女儿所受的孤寂之苦。
白雪公主因为束腰和梳子而晕死过去,其实是故弄玄虚、故作可怜的机率比
较大;这也是另一种可能性。
不过,皇后被套上烧得赤红的铁鞋,跳舞至死的情节从初版到最后一版都没
有改变。
格林童话中,有许多坏人都在故事最后遭到酷刑的惩罚,而这些刑罚在
当时都是确实存在的,因此这也算是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有恋尸癖的王子
根据格林兄弟于一八○八年最早的笔记,前去寻找玻璃棺的其实是父王,而
不是王子。
格林兄弟将这里加以改写,把王子描述成了一个恋尸癖患者。
森先生也提到,看见美女的尸体便一见钟情,非要带回城堡里玩赏的王子,
的确是“异于常轨”。
尽管棺木内躺着天下第一美女,王子也从没和死者交谈过;在这样的情况下
,还是天天在尸体旁边进餐,否则就食不下咽,实在是令人感到头皮发麻。
在故事的原典中,王子每次都要侍从们抬棺跟着他走,结果惹得侍从心生怨
恨,用力殴打白雪公主的背部,才让哽在喉间的毒苹果给咳了出来,使得白雪公
主因此而复活。
这段情节也是经过了多次改写,才变成今天的面貌。
百度搜:阅读本书全部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