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将一旁的金雀裘拿在手里,在宝玉眼前翻来覆去几遍道:可看得出缝补的?宝玉笑道:谁让你的腿这般又香又软的,枕着睡不知比枕头舒服多少倍,才好睡得安稳。
一面轻轻给晴雯揉着腿一面睁大了眼也没能瞧出个破绽。
一旁的麝月也凑过来,看了几遍道:好个巧手的姐姐,今天我才知道什幺叫天衣无缝了。
晴雯笑了笑,轻轻打了个哈欠道:少在这拍我的马屁了,快给二爷梳洗,穿好了早点过去老太太那边呢。
宝玉却不等晴雯说完,便将晴雯的檀口吻住了。
一个深吻,才松了口:小白虎,辛苦你了,记你一大功,等你身子养好了再好好犒劳你。
我起来了,你快好好躺着,好生休息。
说着起身下地,将被子给晴雯盖好了才去梳洗穿戴了去了。
来至荣禧堂,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早已正装在那里了。
宝玉给众人请了安,便在贾母身畔坐了。
贾母见宝玉今日打扮得体,又精气爽,心下更是欢喜。
宝玉便引着贾母笑了一回。
不一会,外面有婆子来回:南安太妃已到了。
众人忙起身迎接。
只见金锣开道,先进来的是八队云牌,之后是十二对杏黄伞盖,后面跟着两列低首疾走的内臣,再后来才是一架八人抬着的鹅黄凤銮。
待到落了轿,内侍掀起轿帘,贾母忙带着众女眷迎了上去,亲自搀了太妃进了内堂。
来至荣禧堂,太妃在正中坐了,下面以贾母为首,邢王夫人在后面众人跪倒给太妃请安。
太妃忙命众人平身,又都赐了座。
众人谢恩按身份坐定,太妃又让贾母挨着自己坐了,拉着贾母的手道:老太君,有些时日不见,你越发的精了,身子可好?贾母笑道:托太妃的福,还算硬朗。
便随便说了些家常话。
吃了茶,南安太妃道:却不知府上几个小姐公子的怎幺不见?贾母回道:无品男女,没有口谕不敢擅入。
王妃笑道:老太君,我们两家自打祖上便是世好,如今我们不过托圣上隆恩做了个小小的郡王,怎幺偏偏又要有这幺多礼数?外头早就传你府里这几个孙子孙女的各个不凡,如今何不请出来我见一见?贾母忙命将宝玉等人传了进来。
一时宝玉为首,贾环、黛玉、迎春、探春、惜春都跟了进来,跪成一排给太妃请安。
太妃站起身子,亲自将一众人搀起。
贾母一一给太妃介绍。
这是宝玉。
哦?可是那个衔玉而生的?贾母笑道:正是。
太妃拉着宝玉的手,端详了好一阵子,口中只道:好,好,果然是个如宝似玉的。
落草时衔的宝贝在哪里?可否拿来一观?宝玉忙将胸前挂着的玉取了下来,恭敬的双手托了献上去。
太妃接过了把玩一阵,又问了些细情,宝玉都一一答了。
太妃见宝玉生得不俗,对答又大方得体,心下甚喜,亲手给宝玉又将玉戴上了。
又将手上一串蜜蜡念珠褪下来与宝玉戴上了笑道:果然是个好孩子,初次见面,未备贺礼,此乃西域进贡的一串佛珠,虽是比不上你打娘胎里带来的,却也不是凡品了。
说是也能祛邪消灾的,如今权当贺礼。
宝玉忙跪下谢恩。
贾母又将众人都一一介绍了,太妃都笑着赞了几句,唯独到了探春,也拉着探春的手看了好一会子:早就听说你府上有个三姑娘,不但伶俐,长相更是一等一的,如今一见果不虚传。
说着将自己头上戴的一根簪子拔了亲手替探春戴在头上。
探春也忙谢恩。
见罢众人,太妃又一挥手,便有一排内侍端了紫檀托盘,里面装着几把内造灵巧物件。
见面薄礼,拿给孩子们玩吧。
众人忙又谢恩。
贾母这才陪着太妃又坐了。
宝玉等人领了礼物方下去了。
太妃笑道:老太君好福气,几个孙子孙女都是这般出众,将来必是都有大造化的。
可不知宝玉可成亲了?贾母笑道:宝玉年纪上小,那会子有个和尚说宝玉婚事不宜躁动,因此尚未娶亲,只是已经定下了,就是方才太妃见的那个叫黛玉的丫头,我外孙女。
太妃轻轻点了点头,有些惋惜的哦了一声道:这两个孩子倒也般配,又是亲上做亲,自是极好的。
不知几位姑娘可聘出去了?贾母道:二丫头已经许了人家,不几日就要接了去了,三丫头还没有聘出去。
四丫头年纪尚幼,需等上几年方可许配。
太妃笑道:我看这几个姑娘都是极好的,尤其这三姑娘更好。
将来哪个有福气的娶了去便是他的造化了。
又说了些闲话坐了一会子,太妃起驾回府,众女眷相送,不在话下。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