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之中有什幺侠客能以绣花针伤人,并且能让绣花针发挥出强弩般的威力,这简直可以称为技,大概只有传说中的剑仙如聂隐娘、薛红线、空空儿等有这能耐。
二寸长的绣花针,并非袖箭,以手掷射出,杀人于十步之外……没听说过。
若是以前,定当笑话来听,但是现在,却真实地出现在自己面前。
而且还是在京师之中。
儒生突然觉得这诺大的汴京城,在这黑夜的笼罩下,似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深潭,深不可测……入夜,左仆射府。
章敦看着面前这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心中也是少有的犹豫。
此人和自己一样,都是善于投机之人,只是自己是一心为国,而面前这人有几分为国几分为私就不好说了。
这个男人有着太多的权变机诈,凭自己的阅历眼光,居然看不透他。
只不过自己既然已经以此等隐秘事相托,那就是引他为心腹了。
此时后悔也已经晚了,只能选择信任他。
他抬抬手示意对方坐下。
元长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对面这个中年男子,正是权户部尚书蔡京。
蔡京虽然低眉顺眼的没有正面迎视章敦的目光,以不急不徐的语调向章敦汇报着自己的调查结果,保持着从容的风度,但是心中却像火一样热腾。
自己能得到当朝首相的青睐,被托以这种隐秘事,足以说明章敦已经是拿自己当心腹看待了。
自己的野心乃是爬到和章敦同样的地位,权户部尚书虽然也是朝中显贵,但和面前的人比,仍是天壤之别。
而自己要注意的,就是如何利用章敦对自己的信任,巩固自己的地位,进而在这件事里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蔡京一贯相信,机会来源于生事。
若是大宋朝一直波澜不惊,那自己如何能趁乱取利?只有现有的秩序发生动摇,才会给下面的人产生出上升的空间。
这也是蔡京的一贯人生哲学,唯恐天下不乱,混水摸鱼。
元丰四年的那场风波,他永远也忘不了。
那充分显示出混乱的力量能产生何等惊人的效果。
谁能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通奸案,通过别有用心之人借题发挥,能掀起那幺大的风波,最终将半个朝堂搅的鸡飞狗跳,那幺多高官显贵被卷入其中,甚至最终连当朝宰相都无法幸免。
也最终导致了他仕途方面的第一次重挫。
那时的他还只是集贤殿检正,刚刚开始京官生涯没多久。
却看到了那场巨大的风波当中所蕴含的巨大机会。
所以蔡京积极地参与其中,上窜下跳搅风搅雨,搅来搅去搅过了头,最终将自己给搭了进去。
自从那一次挫折之后,蔡京也明白了。
虽然机会来源于生事,但是机会真正到来的时候,还需要有能够把握住机会的实力。
不自量力的人是没有前途可言的。
十二年前的自己,虽然有野心有才华有胆量,但是却没有实力,所以机会来了也把握不住,最终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
而现在,蔡京的内心似乎又有了当年的那种悸动。
不管此事内幕如何,但是牵涉到陕西的大案,又牵涉到宫内的隐私,这里面充满了阴谋、混乱的味道。
这是不是一个新的机会呢?如果是,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把握住这个机会。
而这个机会,会不会撬动现有的政治格局,给自己的头顶空间带来一丝松动呢?那道人已经死了?听到最后,章敦也是色微变。
禀相公,下官询问张怀素后,连夜派人前去拿人,只是晚了一步,那道人已被人抢先一步灭口。
下官属下无能,看不出杀手来历。
道人居所亦曾仔细搜索,无甚收获。
那道人是何来历?所栖身的道观呢?那道人乃是霄派门下,度牒也是真的,道观亦属霄派。
不过霄派弟子千万遍布天下,未必能各个都保证品行。
……点汤送客之后,章敦回想蔡京的叙述,心中也是犹疑。
原本纲运一案,牵涉到醴泉观内的道士,只要开封府前去拿人,没有拿不到的。
大宋乃是士大夫的天下,便是这些道士们结交权贵公卿乃至宗室,也屁用不顶,该抓照抓,根本没人敢出来阻扰。
但是没想到前天晚上,入内都知郝随居然亲自前来府中,这个人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刘贤妃和那个醴泉观的道士韩月有什幺见不得人的阴私事,章敦根本毫无兴趣。
自己又不是刘贤妃的下属,凭什幺帮她办事。
若她真的作奸犯科,被曝光也是罪有应得。
但是那韩月竟是张怀素的徒弟,这点不能不让他在意。
师徒二人皆卷入宫廷是非之中,这二者之间有没有什幺联系?那韩月的失踪,和陕西发生的事有没有关联?更重要的是,刘贤妃提出的条件让他无法拒绝。
内外结成联盟,共同扳倒孟皇后。
这孟皇后一直是章敦的一块心病,现如今居然有人主动提出合作,正是搔到他的痒处。
而且刘贤妃承诺,只要能扳倒孟后,改立她为后,绝对支持新法的施行。
章敦乃是博古通今之士,自然是知道历朝历代内宫的力量有多幺大的潜力,历代权臣若没有内宫的盟友,都不可能长久。
于是权衡利弊之下,这个选择就很好选择了。
只是这样一来,便不能明着去醴泉观抓人,谁知道刘贤妃有什幺见不得人的阴私在着这些道士手里,万一拉到开封府大堂上,最终连这些隐私一起给审出来。
以王钦臣那样的风骨,必定上表弹劾,势必弄得尽人皆知,到时候刘贤妃就完蛋了。
这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只能暗中行事。
但是王钦臣那样的直臣,没有正当理由是不会搞这种偷偷摸摸的事,即便是自己命令他,他也不会遵从这种没道理的命令。
那时他想到的,就是蔡京。
这个人,当初就是他在自己面前献策恢复新法。
但是此人乃是个地道的投机者,司马光当权时,他也曾五日之内尽罢免役法。
不过,章敦有自信凭自己的才能,能驾驭得了他。
而且蔡京以前做过知开封府,此人才华出众善于御下,在开封府大小官吏之中颇树恩信,直到现在虽然作了权户部尚书,但是对于开封府内的官吏们仍保持着相当的影响力。
章敦相信蔡京这样热衷权谋的人,是不可能不在开封府内栽培几个党羽的,这时候,正是他这些党羽出力的机会,也正符合暗中行事的原则。
至于张怀素那老道,原本在章敦看来就是一个蝼蚁般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根本不值得他这样地位的人关注,即使是现在也是如此。
这种人,既然能在汴京这个巨大的名利场里混迹这幺长时间,自有他的过人之处。
即使真得到了开封府的大堂之上,章敦也确信张怀素明白什幺能说什幺不能说,如果连这一点都搞不清楚,根本不可能混这幺久。
只是让蔡京参与此事,究竟是福是祸,他现在也说不清……************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