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得发胀,村民们看到被洪水肆虐后的家庭满目疮痍而心痛不矣,清淤苦不堪言,那泥混合着水,似有千斤般重,粘住铁锹不说,一锹插进泥中拔出来都很费力,用不好力气锹把就会折断,大家鼓励着,没有人喊累。
李家洼村的大河正常降雨量的话不应当会出现河水出槽,上午大家在奋力清淤时,镇里的电话播了过来,问询受灾情况,知道没有人员伤亡后,镇里要求村里先自行组织抗灾自救,镇里会抓紧时间赶往李家洼村,同时镇里还说共有四个村遭受严重灾情,石桥村受灾最为严重己经发生人员伤亡,目前镇里全力以赴赶往石桥村,而位于李家洼村上游的过马乡有两个村灾情较为严重,也正是那两个村的河水暴涨,两个溪流汇聚注入李家洼村,才酿成李家洼村的水患。
韩大奎在组织带领村民自救的同时,对村民损失的财物进行了统计登记,下午时镇里派来了救灾抢险队,开始向村外清运垃圾,连同卫生防疫人员喷洒药物灭菌,韩大奎也才有时间去外面看看作物受灾情况。
初步统计结果李家洼村进水17户,5o农田绝产,财产损失达4o余万元,没有人员伤亡。
正文 第五十九章-于善和的心思
因为受灾发生时间偏晚,李家洼村地理位置又太过边远,通村路上又有多处路段被洪水冲毁,所以海城县领导到达李家洼村时己是第三日清晨,6东升陪同着海城县委书记梁宝民一道前来视察救灾开展情况,救灾的人群中,6东升一眼就看到了杨京辉的身影,眼前这个熟悉的青年更加消瘦了,却更显沉稳和成熟,看着他挥锹的身影,6东升心慰而又心痛。心慰的是杨京辉没有被困境所击倒,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散发出属于他自己的光芒。
一场洪灾相似的村形,不同的后果,李家洼村未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人力可及的得到最大控制,而在石桥村却酿就了人间悲剧,洪水冲进学校,虽然奋力抢救却还是死亡了7名儿童。而队长韩大奎介绍说李家洼村应对紧急事件有利,最大的功劳要归功于杨京辉,是他在一次家访时发现了隐患,经常开展防灾自救演习,所以全村才高度重视起来,加上村干部包组宣传到位,所以做到防患于未燃,6东升指着杨京辉的身影对县委书记耳语。
县委书记梁宝民走到杨京辉的身边,叫下了还在清淤的杨京辉,询问他如何发现隐患及防灾演练的一些事宜,详细问询之后转身对着跟在身侧的乔国民怒道,“有这么好的作法为何不做推广,同在一个镇内,一村之隔,你这个书记是怎么当的?”……随后叮嘱县电视台深度采访杨京辉的事迹。挨了批评的乔国民不敢辩解,一双怒目直向杨京辉身上扫来。
一切工作都要为救灾让路,救灾同时还要更加防范再次遭遇洪灾的可能,海城县里成立了救灾办,县委办主任6东升挂帅任救灾办主任,带领民政、信访、卫生、统计、妇联等部门,一面走访安慰受灾群众,一面统计全县受灾的情况,向上级做好情况汇报,同时组织全县各部门进行捐款,号召企业捐款,接受外地捐款,对捐款进行汇总,按受灾程度的轻重下摆救灾物资,分拔救灾款项。
于善和呼机响起来的时候,他正身处兴安镇开发区的一家洗发城,中午陪着县救灾办的领导喝完酒之后,他就一头拱进这家洗发城,约了那个叫珠珠的洗头妹的钟,进了小黑屋在珠珠身上耕耘,为老板娘和洗头妹扶贫,呼机响第二遍时,他才结束奋战,不耐烦的看了看呼机,原来是民政局打电话找于善和,要他把兴安镇最新受灾结果统计上报。本来过后是要睡个觉补充一下体力缓缓精的,可接到这个通知于善和不敢太过停留,匆匆穿上衣服准备回单位看结果,刚一走出小黑屋,一下子还未适应外面的阳光,就撞到一个人,斜咩着眼睛一看竟然是陈桂珍,这己不是陈桂珍第一次来找于善和了,第一次听别人说于善和在洗发城点小姐的钟时,陈桂珍怒气冲冲兴师问罪,刚做足准备拉开架势好像往常一样开骂时,突然发现于善和怒目圆睁,握指成拳,手臂上虬龙般的血管暴起一跳一跳的,陈桂珍下意识的连连后退,蓦地就想起了那次于善和说过的“我不打女人,不代表我不会打女人”。不禁骇然的后背发紧,以为于善和要打她,做足了捂住脸的准备,而于善和却只简单说了几句话,“只许你州官放火,不许我百姓点灯?你即做得了初一,我就做得了十五,你能在他身下喘息,敢管我在她身上卖力……”,立即让陈桂珍如同那己经吹鼓至极限的气球被人用针猛然扎漏气一样,再也没了气势。后来陈桂珍迷茫的慢慢踱回到家中,思前想后,想想一个老实的木头走到今天,自己还是起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于是只好自己劝慰自己,是自己先负了于善和,而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只能求同存异凑和过罢。眼下找到于善和的陈桂珍其实还是心有不甘,想生气却敢怒不敢言,一种莫可耐何万般委屈而又十分哀怨的样子,嗔怪道“县里都把电话都打到我呼机上了,工作之时你就不能避着点?”于善和道,我知道了,以后别再到这里来找我了,注意我们彼此的身份,影响不好。说罢没再理会陈桂珍,系着扣子向单位走去。
民政办的工作人员小江己经把过了一遍又一遍,核了一次又一次的最新统计结果做成了表交给了于善和,请于善和过目之后就要报送给县民政局,于善和让小江放下表之后仔细瞧了瞧那表,此次受灾兴安镇最为严重,共计受灾4个村,死亡人口7人,绝产作物12ooo亩,损失大牲畜98头,房屋倒塌24座……共计损失……。
于善和思索了一会,叫小江进办公室来,指点着表格中的数字,要求小江将其中几处进行改动,重新作了一份表,又叮嘱小江保留底稿,而他本人则把原表锁进办公桌的抽屉里。
于善和还让小江制作了几份领取救灾金、救灾物资的表格,原本应当统一一致的一式三份表,被制成第一联一样,后两联一样的特殊表样,不一样的两种表之间领取人签字这一栏却能对齐的严实合缝,三联表的中间被铺上了复写纸,以备发放救灾物资和救灾款时让领取人签字来用。
正文 第六十章-载誉的李家洼村小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这里涌动着爱的潮水,这里激荡着爱的旋律。8月26日,海城县举行了“情满海城”——抗洪救灾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了在特大洪灾中贡献卓著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杨京辉被授予先进个人,海城县委宣传部总结了杨京辉的先进事迹,随后各级媒体纷纷采访报道杨京辉,江川日报头版要位刊发新闻,洪灾中挺立的钢铁脊梁系列报道之--最智慧勇敢的校长“杨京辉”,还为杨京辉配上一段编语:“没有学校通知不能放学,洪水不退不能放学,家长不接不能放学”。日常的防灾演练,化成危急中的果断。守护着4o个学生,就是放飞着4o个希望。他带领全体教师,让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更加圣高尚。孩子们把杨京辉当成了偶像,李家洼村民把小杨校长当成了最亲的家人。
杨京辉接到了张小梅的电话,张小梅在那边满是担心和责怪,这几个月杨京辉没有回家,张小梅每次拔打呼机,有空时杨京辉回复的都是比较忙,还好,你在那边要注意身体之类的信息,张小梅根本就不知道杨京辉被谪贬到李家洼村一事,若不是在江川日报上看到了杨京辉的事迹,张小梅仍以为杨京辉还在兴安镇工作,她甚至在那边以为杨京辉敷衍般的回复,是在生她自作主张不告而别的气。责怪道杨京辉当她是外人,人生遇到如此遭遇都不如实相告,再想想那篇报道里大肆宣染的洪灾来临时的危险,张小梅心疼不矣,待杨京辉一再说自己没有生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