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市的财政还算不错,那时市委书记的理念还是市政建设,用于城建及交通改善,所以没有仔细研究过招商。但各地的县情不同,海城县煤矿是坚决不能再指望了,海城的财源又那么单一,不走招商引资这条路,海城县出路何在?在去往飞龙的路上,没有经验和把握的赫继权想了多种可能,去企业招商应当是去市场发展部吧,不然是去销售部?
一行人风尘仆仆简单吃了口饭,便直奔飞龙集团而去,到了飞龙集团那门卫将车拦下,询问登记,听说是外省远地而来谈招商的,便没再为难,赫继权等人询问一些事宜,那门卫也说不清楚了,他们便直奔主办公楼而去。到了主楼问询之后一行人来到了市场发展部,见到了市场发展部的部长。那部长说没有接到招商拜访函,告诉他们可能是把函传到集团办公室去了,集团实行现代企业化管理,没有那招商拜访函,他不便于做接待。于是一行人又辗转到集团办公室,到了那里问询后说也没有接收到,于是电话打回家里问杨京辉确认发过的传真号码,杨京辉说,走时带了一份传真原件呢。赫继权这才记起手中有原件,和那办公室的人核对了号码,办公室的人说天天传真收发太多,可能交给了负责市场开发和拓展的副总也说不清。
赫继权等人只好又回到市场发展部,向其出示了带着的原件,那人领着众人来到会议室,安排人员接待,为众人倒好了水,众人中有发现那会议室里贴着集团董事长与到企业视察一些重要人士的合影照,下面都配合着说明,有和青江省省委书记、省长等省领导的合影,也有和外省领导的合影,还有与平时只能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重要人士的合照。众人纷纷咂舌,难怪企业这么大的架势。
那发展部部长叫宋文明,宋部长首先感谢赫继权等人对企业发展前景的信任和看中,向各位介绍了一下企业雄厚的资本实力,以及在业界的地位,接下来又向他们介绍了一下企业近年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加工和销售情况,并直言目前企业没有到贵省建立分厂的打算和计划,因为赫继权所在省份距离总部并不算远,二来觉得到那建厂利润未必能达到预期。
宋文明道,即便“集团有在贵省建立加工厂的意向,一般首要会选择人口、交通较为密集和便利的中心城市或地缘优势明显的城市”,反问赫继权,你们介绍介绍贵地有何诚意吧,到贵地投资建设有何政策,养殖规模达到多少,退一万步来讲辐射周边半径的养殖规模可达到多少……?贵地我可还是初次听说呢。不然这样也可,你们把你们的推介资料给我一份,我们集团发展部开会研究研究。
一番话语让赫继权等人还是感到措手不及,大家只带来了迫切的心情,推介词和材料基本都是靠嘴来说,不由先行泄了底气,招商是个系统、专业的工作,需要公关、宣传、包装和推介,招商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可赫继权他们偏偏却……
一番交锋下来,甚至根本谈不上交锋,相当于一个大学生在同幼儿园的孩子讲,赫继权没有感到失落,反而激发起斗志和信心,当下没有过多纠结,和宋文明道,是我们准备不够充分,我们一定还会再来。
赫继权意识到招商引资不是嘴上斗气的事情,需要的是充足的准备,需要的是对自我一个全面准备的判断和认识,需要的是挖掘自身最大的潜能,你自己拥有什么,如何把你所拥有的展示给你要招引的企业面前,让人家看到你的诚心和你的优势,那才是眼下海城县所必须充分准备的,否则的话,企业凭什么到你那里投资,换位思考企业要的是效益,人家不可能做陪钱的买卖。
念及于此,赫继权充满斗志而归,其他随行人员有的心灰意冷,有的丧失斗志,有的在观望,有的和赫继权一样越挫越勇。王伍作为此行负责招商的主要负责人,做为发改局的一把手,特别是己经知道书记的主张仍旧在等待,仍旧束手无策,仍旧无关于己,他所扮演的观望者令赫继权十分不满,赫继权第一次感到自己空有一身思想,想法和观念是好的,但没有一个有力的执行者,他现在迫切的需要一个有能力把自己的执政理念转化为现实的斗士,赫继权觉得执行力对于一个干部的重要性,环顾身边的人,虽然杨京辉的资历尚浅,但从几次私下接触,特别是领会自己想法和杨京辉身上表现出那种不服输的锐气,令赫继权越发迫切的想要找寻合适的时机,把杨京辉选派出去,给他这个机会,让他成为无往不攻不破的矛,成为这场改革的急先锋。
正文 第七十九章-孤注的赫继权
对于招商引资,赫继权的迫切心情从他主持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上可见一斑,无论是海城县常委会,还是全县领导干部会议,基本上凡是赫继权出席参会,必谈招商引资,海城电视台也适机的在电视上打上了标语,营造起浓郁的招商氛围,干不干得成先另当别论,起码的架势要先拉开。
海城县一些政治比较敏锐的人士开始转变思路和观念,以迎合赫继权,也不管招得成招不成,起码要表一表姿态,一时间海城县“客商”云集,这期中有的是真客商,当然也有临时客串一下来走走场的意向性协议项目。乱花渐欲之间大有迷乱人眼的趋势,赫继权当然也知道这是上行下效的结果,但这种每天各部门汇报来了多少客商,要谈什么什么项目,意向投资多少多少元,如何如何重要,让赫继权一时间也无法看清真伪,却也怕是因某一个照顾不及,倒真得罪了某一尊真财。每天的雾里看花般的赶场,游走,让赫继权疲惫不堪,杨京辉看在眼里,却苦于有心无力,于是只好每天打点好精做好赫继权的服务。每天早上为赫继权冲上一小杯温润的蜂蜜枸杞水,赫继权到单位之后,先是催促他喝下去,然后再为他泡上杯绿茶……
这一日中午到晚上,赫继权接连又赶了两个场,一个是农委引进的,据说是投资9oo万元的秸秆处理项目;晚场的则是林业部门引进的大造林项目,两个项目之中赫继权有着清楚的判断和认知,农委那个项目比较靠谱,虽然投资未到千万,但是农业项目,就目前海城县拥有的项目而言,投资也算是中等偏上了,关键在于这个项目面向农民,服务农村,立足农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值得期望的,通过回收秸秆再进行碳化处理,即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还能再生出一些能源,赫继权很是看好。而反观晚上的项目,赫继权觉得项目大的有些悬,在地图上圈划出一些地盘,说是他们公司的发展范围,还要如何如何承包林地,将来的利润会几何级的倍数递翻……
赫继权临走时,杨京辉为他披好了衣服,等司机把赫继权送到家楼下时,看到了6东升的车,6东升从车时走出来,和杨京辉一左一右搀扶着赫继权上楼,这己不是6东升第一次等候赫继权了,赫继权曾经对他说,要他做县委办主任,抓好办公室和其他领导就好了,自己有常委秘书和司机就行,但6东升却执意说不放心,言道赫书记家在省城,爱人又没有跟过来,常常需要应对各个场合,白天也就罢了,晚上喝多了没人照顾不放心。为此还很郑重且刻意和赫继权提出,以后无论何时,只要晚上有应酬一定要带着杨京辉,杨京辉家也不在这边,以防止赫继权喝多酒没人照顾。
二人将赫继权送回家中,6东升叮嘱杨京辉要小心照顾,转身离去。杨京辉照顾着赫继权脱去衣服,洗漱完毕,对赫继权道,“又喝这么多,不是我怪您,您不喝那些人还能灌您吗?您可是书记呢,不是还有那些各部门的局长、主任什么的吗?”此刻的杨京辉没把赫继权当成书记,依旧是他心中的赫大哥,赫继权没有生气,反倒开心得很,笑道,“罗罗索索的,快成管家婆了,心痛你大哥是吧?”。“唉!……”赫继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