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放下了一些姿态,笑眯眯的看着李元庆。
李元庆当然明白其中错节,只不过,此时非彼时,李元庆可以对毛文龙恭敬,却并不代表,他现在还要从大势上,遵从毛文龙的决定。
“大帅,您对卑职的恩义,卑职没齿不忘,又怎会怪罪大帅您呢!”李元庆忙笑着恭敬道。
毛文龙点了点头,“元庆,你是大明新生代将领中的佼佼者,也是大明的希望。少年得志,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你也须得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每一步,你必须得稳扎稳打,谋定而后动,切不可好高骛远,毁了前程啊!”
李元庆忙恭敬点头,“大帅教诲,卑职受教了!”
毛文龙一笑,语气也柔和了不少,“元庆,我听闻,你在下半年,想对蒙古动兵,可有此事?”
来了!
李元庆心中一动。
这世上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李元庆的蒙古攻略计划,已经上奏到朝廷,毛文龙自然不可能不知晓。
思虑片刻,调整了一下思绪,李元庆并没有太多隐瞒,简要将他的蒙古攻略计划,对毛文龙叙述了一遍。
毛文龙闻言不由眉头紧皱。
他是东江的最高指挥者,扎根辽地已经2o年,对李元庆这个计划,感受自是比孙承宗、天启小皇帝和魏忠贤更深。
李元庆这计划,看似冒险,不着边际,有点像是瞎子摸象。
但一旦找准了关键点,对辽地的战事,甚至是整个大明的大局,产生的影响力,将是无可附加的。
对后金的打击,也将是毁灭性的。
后金此时之所以如此飞速的发展,简直就像是滚雪球一般,一方面,的确是他们英勇善战,几乎战无不胜。
但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与科尔沁部的稳固联盟,稳定了后金在西线的局势,也禁锢了他们最大的对手,成吉思汗的后裔、来自黄金家族的代表-----林丹汗的直接骚扰。
使得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将目光向南,转向富饶的大明。
先是抚顺、开原,接着是辽阳、沈阳,再到辽南、广宁,此时,除了辽西走廊,辽南的几座孤城,整个辽地,都已经落在了老奴的榖中。
若是照这般事态发展下去,东江,辽西,也包括现在李元庆的辽南,就算可以在一些战事中取得主动,但却根本无法动摇后金的根基。
双方最多形成鼎立的局面。
而大明因为缺乏战马,缺乏最关键的主动权,很难对后金的腹心、核心,造成真正有威胁的杀伤。
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
大明看着是打了胜仗,但叫好不叫座,并不能真正威胁后金的核心利益。
而若李元庆一旦事成,那……
良久,毛文龙长长叹息一声,“元庆,你这想法很不错,但要想真正实施,乃至成功,何其艰难啊!”
李元庆一笑,“大帅,人一定要梦想,万一,哪天真正实现了呢?就算前路是刀山火海,卑职也铁了心要闯一闯。即便卑职败了,但有了卑职的经验,卑职相信,我大明人才辈出,也会有后继的英豪,踏上与卑职一样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