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是对唐传的模仿。但这一时期在文学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他在语言上开创性的意义。“说话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这种白话刑的小说与后来的武侠小说颇具渊源。
其主题,如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所言:“有灵怪、烟粉,传、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仙。”而这些也是后来的武侠小说所喜用的。不管是何种题材,都往往以爱情或公案作为叙事的“兴奋点”。爱情故事,不仅在当时很受欢迎,即使在现行的武侠小说种,爱情因素也是重要的“看点”。美女与侠士之间的感情纠葛,永远是武侠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因为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现代武侠小说中的巨擘金庸先生,还是海外一直风靡的武侠作者都无法摆脱“感情戏”。而且高妙的爱情情节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方面宋元话本则有突出的贡献。
宋元小说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像《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出身于贫寒的装裱匠家庭,生得美貌出众,聪明伶俐,更练就了一手好刺绣。无奈家境窘迫,其父以一纸“献状”,将她卖与咸安郡王,从此,正值豆蔻年华的秀秀,身入侯门,失去自由。其后郡王府失火,逃命之际,她遇见了年轻能干的碾玉匠崔宁;秀秀见他诚实可靠,便主动提出:“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而胆小怕事的崔宁却不敢应允。秀秀道:“你知道不敢,我叫将起来,教坏了你。你却如何将我到家中?我明日府里去说!”秀秀素知崔宁的为人,这番话明显是要激发他的勇气,让他与自己一道挣脱束缚,寻求美好的生活。又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写周胜仙初见范二郎,便暗中喜欢,独自思量:“若是我嫁得一个似这般子弟,可知好哩。今日当面挫(错)过,再来那里去讨?”为了捕捉这难得的机缘,她敢想敢做,主动接近范二郎。
这些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即使放到现在的武侠小说中依旧存在着迷人的魅力。这样的主题思想固然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思想水平,使的通俗文学在思想意义上扮演着“雅文学”的角色。这就牵涉倒文学的“雅”与“俗”的转变问题,而武侠小说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形式,同样存在着“雅”与“俗”的问题。对比唐传、宋元话本及当代的白话武侠;我们当如何区分“雅”与“俗”呢?如果以知识分子创作作为区分点,那么唐传便是“雅”文学,而宋话本中艺人的创作便是“俗”文学。当代的武侠小说则多数是知识分子的创作,理当看作是“雅”文学了。可是古代的知识阶层又不同与现在,不能如此类推。那么当代武侠小说到底是“雅”是“俗”能?我本人认为,“雅”和“俗”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浮动着的,他是随着客体的不同而变化。换句话说,“雅”和“俗”的问题当从“文学消费”的人群来看,“雅士”即使看“俗”也“雅”。
6古典武侠时期
一、游侠时期
1、第一期,成型期。
以唐传中的武侠篇章为高峰,层出的传的各种写法及其塑造的各类侠客,都影响到了后世武侠和元明清戏曲传。
最先是先秦两汉武侠篇章,主要有:韩非讲“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司马迁撰《游侠列传》,讲游侠出身下层,违章抗法,重仁义,重信诺,重恩仇,恶欺凌。先秦两汉,游侠受诸子鞭挞,武侠篇章很少。
其次是六朝武侠篇章,主要有:六朝之社会动荡,侠指以武挟人,放荡不羁之流,无好坏之分。干宝的《搜记》,去掉怪部分,就是地道的武侠。刘义庆《世说新语》中亦有记载侠客的篇章。
然后是晚唐武侠传,主要有:唐传是有意识的艺术创作,武侠小说随着唐传的发展而成型。唐代游侠之风甚浓,李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唐代社会生活日趋复杂,侠义概念也更为宽泛,凡有武功,不分男女老幼,不论隐迹或浪迹山林江湖,以武行事皆称侠。唐传中的武侠类,其成就很高,如李公佐的《谢小娥传》,裴铏的《昆仑奴》、《聂隐娘》。唐人笔记小说的武侠篇章中,康骈的《剧谈录》里颇有佳作,但相比唐传要逊色的多。
2、第二时期,形成期
首先是宋元话本武侠。宋元说话艺术的内部分化,使武侠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从小说中独立出来。如《李从吉》、《十条龙》。宋元笔记小说中的武侠篇,无甚发展,逊于唐笔记中的武侠篇。
然后是明代章回小说中的武侠内容,如《水浒传》中的鲁达李忠篇,这是武侠小说的继续发展,应该给予一定的地位。《封演义》是一种幻想型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宋元明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大量下层人民铤而走险,结义斗争,武功也因之为群众所掌握,英雄豪侠的行为更多成为具有群众性的好汉行动,从而冲淡了剑客的秘色彩。
最后是武侠小说。为了解决晚清的社会生活矛盾,体现底层人民意愿的英雄侠士和体现市民上层理想的清官妙地在小说里结合,以集合的方式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市俗原望。自石玉昆的《三侠五义》之后,各种文人长篇武侠竞相出现。如俞樾的《七侠五义》,无名氏的《小五义》,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这标志着中国武侠小说形成了稳定、独立的存在形式--即侠义小说。
7民国武侠时期
即所谓的“旧武侠”时期,开端于二十年代,三十年代进入高嘲,四十年代走向衰落。二十年代,在目睹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软弱无效之后,人们寄希望于侠客壮士来创造新的世界。1923年,以南派小说家平江不肖生的《近代侠义英雄传》的问世为开端,旧武侠的创作进入高嘲。同时,北派作家还珠楼主、王度庐(《卧虎藏龙》)、宫白羽、朱贞木(《艳魔岛》)等人的影响巨大。旧武侠小说主要是武侠技击小说,它使武侠小说深入广大民众,使武侠小说成为中国现代小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民国武侠小说五大家:向恺然(1889-1957),笔名不肖生,湖南平江人,代表作《江湖侠传》。赵焕亭,生卒不祥,代表作《侠精忠传正续集》。顾明道(1896-1944),苏州吴门人,代表作《荒江女侠》。李寿民(19o3-1961),解放后更名为李红,笔名为还珠楼主,四川人,代表作《蜀山剑侠传》。宫竹心(1898-1966),笔名白羽,代表作《十二金钱镖》。
8港台武侠时期
即所谓的“新武侠”时期或者大武侠时代。2o世纪5o年代,武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表的写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指新文化运动后,武侠小说在新文学的影响下,开始白话创作后新一种的文学样式。这个时代名家辈出,梁羽生为开端,金庸为高嘲,温瑞安为第二次高嘲。金庸、古龙、梁羽生还并称为“新武侠三大家”。
关于此时武侠中“侠”的定义,梁羽生讲“旧武侠小说中的侠,多属统治阶级的鹰犬,新武侠小说中的侠,是为社会除害的英雄;侠指的是正义行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行为就是侠的行为,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此时武侠大多突破了民国武侠小说的剑仙斗法、门派纷争、镖师与绿林仇杀的题材范围,较多表现人民群众的斗争。着重人物性格描写,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旧武侠小说的窠臼,剔除了旧武侠的鬼色彩,要求故事中的迹严格限制在“人体潜能”的范围内。新武侠的缺陷在于侠客英雄超人化,他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现实主义的深度,屈从于商业需要,稗出赘附,故事套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