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勣传!
李世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曹州离狐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
出身富户,17岁时正值隋末农民起义,跟随翟让参加瓦岗军。在李密成为瓦岗军的首领后,徐世勣因军功被封为东海郡公,驻守黎阳。在李密谋害翟让时,被乱军砍伤。618年击退了北上的宇文化及。瓦岗军失败后归降唐朝。
入唐后,唐高祖说徐世勣是“纯臣”,赐他姓李,后避唐太宗讳,改名为李勣。贞观年间,曾参与平定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的战役。唐太宗晚年,为了使徐世勣忠于太子李治,将他贬为叠州都督。唐高宗即位后根据唐太宗的遗命恢复了他的职位。之后支持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因后来其孙徐敬业反对武则天称帝,徐氏满门抄斩,徐世勣也被剖棺戮尸。到后来唐中宗夺回政权之后才平反,改葬。
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被演义成瓦岗寨的军师,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徐茂公。
李世绩传
李世绩,即《说唐》中那足智多谋的徐茂公。在小说里属于妖术师,呼风唤雨式的。我想出生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人们,应该都听过《瓦岗寨》的评书,或许还记得吧。
李世绩原名徐世绩,字懋功,曹州离狐人。本姓徐氏,客居于东郡卫南。《新唐书》曰其“家富,多僮仆,积粟常数千钟。与其父盖皆喜施贷,所周给无亲疏之间。”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东郡韦城县翟让起兵占据瓦岗,徐世绩时年十七,前去参加了义军。参加瓦岗军后,他立即向翟让提出建议,应该谋求向外发展,与东郡相邻的荥阳郡和梁郡是水路交通要道,比较适合——《新唐书》“公乡壤不宜自剽残,宋、郑商旅之会,御河在中,舟舰相属,往邀取之,可以自资。”翟让采纳了他的意见,移师荥阳郡和梁郡,抢掠过往公私船舶,于是军威大振,瓦岗军在短时间里发展到上万人。
不久,李密亡命雍丘,李密建议翟让进攻荥阳,于是开始了瓦岗军从盗匪向割据势力的战略转变。十一月,翟让、李密、徐世绩、王伯当各部在荥阳大海寺以伏兵击杀隋朝著名勇将张须陀。十三年二月,隋越王侗遣将刘长恭、房崱来讨伐,绩跟随李密大破之,天下震动。于是绩与浚仪王伯当一起说服翟让,推举李密为主。李密自称魏公,以绩为右武候大将军、东海郡公。四月,绩与密分析道:“天下之乱本于饥,今若取黎阳粟以募兵,大事济矣。”于是李密以麾下兵五千付于绩,与郝孝德一起袭取了黎阳。在二月攻克兴洛仓后再次开仓赈食,
九月,密、让合力打败来犯的王世充。在一次庆功宴上,李密杀害翟让,世绩也在这次袭杀中受了重伤。无奈下他也就完全成为了李密手下大将。
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杨广,拥兵十余万北上。六月,宇文军至黎阳,黎阳仓在河北汲郡黎阳县,而黎阳仓的守将正是徐世绩。绩迅速放弃黎阳县城,全军死守黎阳仓城,同时向李密求援。李密亲率数万精锐来援。二李成犄角之势,每当宇文进攻仓城,李密便攻击宇文后军予以牵制。徐世绩也积极防御,在城内挖地道,不时派敢死队从地道出击,李密又以轻骑五百焚毁了宇文军的攻城器械。相持月余,宇文军终于因缺粮而崩溃,大部投降李密,宇文化及带着残余的两万人向北逃往魏县。
在杀了翟让后,为了安抚新吸收的大批降将,李密在内部利益分配中往往偏向于新人,不免冷落了徐世绩等瓦岗老将,于是人心离散。九月,因屡战屡胜而自大轻敌的李密在北氓山之战大败给孤注一掷的王世充,部队溃散,李密走投无路,投降了唐朝。由于世绩守卫黎阳,没有遭受任何损失,反而从李密手里继承了黎阳仓和河北的大片土地,成为一股独立势力,没有归属。很多人都出主意让他以这些土地来投奔某某势力,可世绩对自己的参谋郭孝恪说,黎阳的土地本来都是李密的,我只是李密的部下而已,如果我用李密的东西去为自己换好处,未免有些可耻。现在李密正在唐朝,不如我先把这些东西还给李密,让李密自己去献给唐朝。(“人众土宇,皆魏公有也。吾若献之,是利主之败为己
功,吾所羞也。”)随后世绩派郭孝恪前往长安,将黎阳的城池土地户籍积蓄等材料交给李密。
李渊没料到郭孝恪到长安后竟跑到李密那里去了,大为疑惑,派人去问,郭孝恪将徐世绩的意思告诉了李渊。当时已有不少原瓦岗军的将领投降了李渊,但都是以独立名义投降,没一个还记得李密,世绩此举实在是绝无仅有,李渊大为感动,称赞说“徐世绩不背德,不邀功,真纯臣也”。为了表彰这个纯臣,李渊赐他姓李,这都是杜伏威、罗艺、高开道等割据势力老大的待遇,徐世绩是个特例。另外,李渊还封了他为黎州总管,封莱国公,又封盖济阴王,世绩推辞,改为舒国公,委派他经略虎牢以东,抗拒王世充。世绩和李密的君臣之缘的尾声,是在李密叛唐出逃失败被杀后,李渊派人拿了李密的头到黎阳去给世绩看,并拿李密谋反的书信给他看。世绩当着使者的面嚎啕大哭,向李密的首级行君臣之礼,又上书李渊索要李密的尸体。李渊被他感动,将李密的尸体也送到黎阳,于是世绩全军缟素为李密发丧,将李密葬在黎阳山南。此后李渊并没有因此为难世绩,而世绩忠义之名也从此闻于天下。李密的死割断了世绩与瓦岗的最后一点联系,瓦岗重将也完全转变为唐朝大将。
武德二年,李通未能克宇文部,而窦建德却率军来援,李通无奈仓皇撤退。八月,窦建德大举进攻李通,李抵挡不住,全军退入黎阳,与李世绩一同抵御窦建德。十月,窦军进攻黎阳外围的卫州,世绩派勇将丘孝刚带三百骑前去侦察。当时窦建德自带一千轻骑先行,与主力部队相距三里,丘认为有机可乘,就自作主张地突袭而去,妄图一举击杀窦建德。不料窦部主力速赶到,反而将丘包围全歼。险些丧命的窦建德怒气冲天,率部疯狂攻打黎阳。世绩和李通寡不敌众,黎阳陷落,唐军全军覆没,李通被俘,成功突围的只有世绩等寥寥数百人。可惜世绩在突围时与父亲李盖失散,李盖被窦军俘虏。窦建德一向赏识世绩的才能,想将其收为己用,于是以李盖为人质要挟世绩,世绩只得重回黎阳,投降了窦建德。
不久,世绩主动请命为窦建德进攻王世充,攻克王的获嘉、新乡等地,还俘虏了新乡守将刘黑闼献给窦建德。(大失误,后来正是刘黑闼继承了窦建德,比窦还难对付)。由于战功累累,他终于获得了窦的信任。美中不足的是,窦十分谨慎,即使对李世绩没有疑心,仍然把李父扣在自己身边,不肯还给李世绩。当时为了进攻王世充,窦将不少部队(包括李世绩)调入河南,自己则留在河北,绩计划当窦前来视察河南时发动兵变。不料窦命不该死,窦妻在此时临产,窦专心在家陪伴妻儿,李根本没有下手机会。由于窦有事不能亲自指挥,河南部队就交给窦的妻弟曹旦全权负责,这个曹旦的才干威望远不如窦,偏又爱欺压同僚,弄得人心怨愤。这正是李世绩的可乘之机,他发现曹的手下李文相对曹格外不满,于是将其拉拢,商定一同消灭窦建德归唐。不料李文相是个有勇无谋之徒,一时冲动下,没和李世绩商量就于武德三年正月自行起兵,结果李世绩的计划败露。李世绩部队与曹旦连营,曹得到消息后迅速袭击世绩,世绩只得忍痛放弃父亲,只身逃回唐朝。(李逃走后,窦部群情激愤,一致要求处死李父作为惩罚,窦建德非常大度,劝阻手下说,李世绩是唐朝的臣子,其作为都是为了忠于唐朝,并没什么错,也不该受什么惩罚,于是饶了李父不杀。而叛徒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