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难度,不可想象,唯有真正的大师级名匠才明白。龙腾小说 ltxsba@gmail.com这样的石雕,只有用成千上万柄雕刀于内于外同时进行雕刻,这点是最为困难的,必须对石料本身质地极其了解才行,做到了然于心,一丝一毫都不可偏差。此外,还要在心中具有很精确的雕刻计划,如何雕,如何刻,该削哪里,该留哪里,该用多少分力,该用何种技法雕刻,等等一些细节上的处理,这一切都需要做到绝对的掌控,否则这石雕根本无法成为作。
这种程度,就连天匠也无法做到,是旷世技。
不过,这些石雕虽然观赏价值极佳,但除此之外,便再无他用,虽然雕刻是一门艺术,但绝大数修士学习雕刻的初衷并不是如此。
因为,通过雕刻石雕,可获得元气、法气,还可参悟法则,甚至是秩序。
————————————————————————————————
众所周知,九方天地中一切,均由元气、法气组成,并由“秩序”作为“骨架”。秩序具有“凝聚”和“维持”元气、法气的功能,没有秩序,一切都会消失。
事物形成时,最本质的状态是纯净无暇的,其中秩序具有“凝聚”的力量,遂在吸收元气、法气的同时,也将天地中污秽之物吸入其中,从而形成杂质。这污秽之物也包括岁月的力量、甚至是命运的力量,事物之所以会腐朽,继而消亡,便是因为这种杂质。
杂质危害极大,不仅会破坏元气、法气、秩序,还能阻隔秩序吸收元气和法气,打乱秩序的“维持”。
而雕刻,即是将石料中的杂质剔除,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还原其最本质的形态,让“秩序”出现,焕发生机,开始自行吸收天地中的元气和法气。
自此,修士便可通过吸收其中元气和法气进行修炼。
秩序是由无数种法则碎片形成。天地中,法则无穷无尽,各有千秋,其中五行、阴阳、乾坤、太极、两仪、时间、空间等数百种法则为大系,当法则臻至完满时,便会晋升为秩序。
石料中秩序,修士自然可以参悟,比独自从茫茫天地中参悟法则快得多,一日千里。
而石料中的秩序如何,是完整的,还是残缺的,且还要看石料质地如何。
质地越好的石料,其中秩序拥有的法则碎片也越多,甚至会出现一道完整的秩序,质地越差的,自然也越少。
此外,不同质地的石料具有不同的秩序,秩序只会吸收特定的元气和法气。例如,赤日石会吸收赤阳元气和赤阳法气;水烟石则会吸收水幻元气和水幻法气。
石料中秩序能吸收多少元气和法气,一是要看石料的质地如何,二是要看其中杂质被剔除了多少,剔除越多,吸收的元气和法气自然也越多,速度也越快。
所以,雕刻是修士基本上必须修习的一门技术。
而丘石山上这些石雕虽是作,剔除掉绝大部分的杂质,可除却观赏价值惊人之外,却毫无用处,其本身质地只是凡石,其中本就极其微末的秩序经过长年累月被杂质侵蚀,已变得千疮百孔,处于寂灭状态,毫无生机,根本无法复苏,更不可参悟其中秩序。
而雕刻这些惊世石雕之人,此刻正盘膝坐在石林中央。
这是一名白衣青年,年纪约莫不过二十,身材修长,五官俊逸,剑眉星目,当得上丰玉面四字,似如权贵世家的翩翩贵公子,一头黑发随风轻扬,脸上古井无波,淡然平静,飘渺出尘,单是这种气质,便令人觉得实为不凡。
白衣青年生有一双血红瞳孔,似是由血而凝,闪耀深邃的血华,平添了几分妖异的气质。尤为特殊的是,在其瞳孔之中生有古老图腾,呈圆轮状,结构复杂,玄莫测,似是暗含天地一切轮回之理,若不细细观之,绝难发现。
这一双血色瞳孔虽是特,迥异于常人,但天蒙世界繁衍至今,种族恒河沙数,大多具有独特的特征,紫瞳、蓝瞳、碧瞳、金瞳等千万种瞳孔,比比皆是,世人早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呼!
这时,白衣青年忽然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态,似是方才在做什么极其吃力的事情。
旋即,只见在他四周近百尊作石雕刹那分裂开来,化作弥天盖地的石珠,弹丸大小,每一颗石珠均滞在空中,任凭山风吹袭,却巍然不动。
下一刻,不计其数的石珠带着尖锐地厉啸声,激射向下方岩石,追风掣电一般,电光火石之间,一阵阵脆响此起彼伏,石珠如入无人之境,摧枯拉朽地破开坚硬的岩石,没入其中,山体上出现似无数个似蜂巢一般的窟洞,并且足足有十余丈深。
“如今,识差不多快到证道伪境的程度,可分裂十万多道,但距离“天匠”所需要的十八万道还差得很远,不过雕刻“仙遥玄玉”倒是绰绰有余,是时候该回去了。”白衣青年脸上带着一丝笑容,眼温和,似是想起了什么。
若是他人听见这句话,一定不会惊讶,因为没人会相信,只以为这白衣青年是在胡言乱语罢了,其修为只有本真大圆满,识怎么可能分裂十万多道?
即便是尊圣星海境的修士,识大约也就分裂个几万道,精通雕刻之道的尊圣要多上一些,但至多不过十万道。
要是圣匠说出这番话,别人兴许还能相信。而换做一名本真大圆满的修士,别人就只会以为这是一个疯子。
但是,刚才那一幕,足以证明这一切是真的,白衣青年在识的控制上,即便是尊圣也无法媲美,简直是妖孽级的人物。
在今日,一位叫做“历红尘”的无名小卒,走出了这座和他一样默默无闻的矮山。但在将来,这个名字将会家喻户晓。而这个人,还有另外两个身份,一个震惊天土的华天,一个是轰动州的多尔。
皇极大地和天土、州两片人族虎踞的沃土截然不同,撇开风土人情、地貌环境、人文地理这些不谈,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势力分布上,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只有一个王朝、一个主宰,那便是武帝王朝。
武帝王朝由太古时期“武帝”武极宗所建立,纵然经历沧海桑田,日月变迁,一直经久不衰,繁荣鼎盛,可谓是一个迹。
迄今为止,武帝王朝就犹如一块坚不可摧的磐石,帝统不曾动摇,从未有过外来势力或是本土势力推翻武帝王朝的统治。最主要的一点原因是,武帝王朝历来帝王多是明君,不论其是否真的是贤明圣德、仁爱宽厚,还是这仅为帝王之道,可在其统治下,国力昌盛,兵强马壮,人人安居乐业,生活美满,一派太平盛世,称之明君,不为过,当得上这二字。在此情况下,谁谋反,必先失人心,反被诛之。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因素决定,在皇极大地上必当只有武帝王朝,其中局势三言两语无法道尽。
济度城,位于皇极大地东域,属河洲郡统辖区域,西临摩罗河畔,北近古巫山,地理位置极其特殊,至关重要。此城建立仅有万余年,而其“前身”河洛城却有四万余年的悠久历史。
一万多年前,“摩罗乌江”之水不知因何缘故,突然暴涨,冲垮“隆恩”大坝,江水滔滔不绝,冲泻四方,致使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离摩罗江畔最近的河洛城首当其冲,顷刻覆灭,城中百姓无一幸免于难,全部丧生。而济度城只是在弥天盖地的江水退去后,在河洛城残垣断壁上新建的城池。
此城之所以取作济度城,缘由要追溯到一位法号为“济度”的圣僧身上。此人出自佛门领袖佛光圣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