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玉蜂愈聚愈多,我每服食一次蜂蜜,便觉痛楚稍减,想不到这玉蜂的蜂蜜,正是驱毒的良剂,如是长期服食,最近五六年来,一次也没再发,想是已经好了」
杨过大喜,道:「可见好心者必有好报,当年你若不是把玉蜂赠给老顽童,他不能带到绝情谷来,你的病也治不好」小龙女又道:「我的病大好后,很想念你,但那深谷高愈百丈,四周都是光熘熘的削壁,怎能上得?于是我用花树上的细刺,在玉蜂翅上刺下我在绝情谷底六字,盼望玉蜂飞上后,能为人发见。
数年来我前后刺了数千只玉蜂,但始终没回音带转,我一年灰心一年,看来这一生终是不能再见你一面了」杨过拍腿大悔,道:「我忒地粗心,每次来绝情谷,总是见到玉蜂,却从没捉一只来瞧瞧,否则你也可以少受几年苦楚了」小龙女微笑道:「这原是我无法可施之际想出来的下策。
其实,谁又能想到这小小蜜蜂身上会刺得有字?这字细于蝇头,便有一百只玉蜂在你眼前飞过,你也看不到牠翅上有字。
我只盼望,什么时候一只玉蜂撞入了蛛网,天可怜见给你看到,你念着咱俩的恩义,定会伸手救牠出来,那时候你才会见到牠翅上的细字」她却不知蜂翅上细字终于给玩蜂为戏的周伯通发见,而给智能过人的黄蓉隐约猜到了其中含义。
两人说一天话,杨过肚中饿了,小龙女邀他入屋,烧了一大盆鱼,并有水果蜂蜜。
潭水寒冷,所产的小鲜鱼躯体虽小,却是味美多脂。
杨过赞不绝口,吃了一个饱,这才述说自己这一十六年的种种经历。
他纵横江湖,威慑群豪,遭际自比独居深谷的小龙女繁复千百倍,但小龙女素来不关心世务,只求见到杨过,那便万事已足,纵是最惊心动魄的遇,她听着也只淡淡一笑,犹如春风过耳,终不萦怀。
倒是杨过絮絮问她如何捉鱼摘果,如何造屋织布,对每一件小事都兴趣盎然,从头至尾问一个明白,似乎这小小谷底,居然反大于天下的五湖四海一般。
两人长谈了一夜,直到天明,这才倦极而眠。
醒来时日已过午,杨过道:「龙儿,咱俩便在这谷底终老呢,还是设法回去那花花世界?」
最^新^地^址:^.ORg依着小龙女的心意,她宁可便在这谷底安静太平的和杨过厮守,但想杨过喜欢热闹,虽然对已情深爱重,终是过不惯这种寂居的日子,便道:「咱们想法子上去瞧瞧吧,若是上面不好,可再回来,只是……只是,要上去却难得紧呢」于是两人潜入冰窟,回到潭边,只见一条长索,从谷口直悬下来,水潭旁又有许多纵横错杂的脚印,潭边生着一个火堆,余烬末熄。
杨过道:「啊,有人来找过咱们了,而且还潜入过水潭」
他在潭边走了一圈,忽见一株大树上有人用刀尖刻划着两行字。
只见那两行字写道:「一灯、伯通、瑛姑、蓉、英、无双,至此觅杨过不遇,怅怅而归」
杨过心中感激,道:「他们终是没忘记我」
小龙女道:「谁也不会忘记你的」
杨过道:「他们绿长绳而下,虽然潜入潭中,但因没有从数百丈高处跃下来的一冲之力,沉潭不深,是以见不到冰窟所在。
倘若我也是绿绳下来,那便找不着了」
小龙女道:「我早说万事前定,老天爷在冥冥中早有安排」
杨过摇头笑道:「这叫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他伸手拉了拉绳索,试出绳索坚韧,上面系得牢固,道:「我先上去,瞧那金轮法王是否尚在,但想一灯大师、老顽童等既到过这里,这法王必已逃之夭夭了」
又问道:「龙儿,你的武功可有搁下?倘若爬不上,我负你上去」
小龙女微笑道:「一十六年来虽无寸进,从前学的功夫多半还留着」
杨过回头一笑,左手抓着绳索,微一运劲,身子已上窜丈余,他虽只有单臂,但辅以双足,不多时便爬出了深谷。
接着小龙女也攀绳上来。
两人并肩站在断肠崖前,瞧着小龙女当年在石壁上所刻的那两行字,真如隔世,两人相对一笑,此时心头之喜,只觉这一十六年中的苦楚,登时化作云烟了。
杨过在山边摘了一朵「龙女花」,替小龙女簪在鬓边,一时间花人相映,花光肤色,不知是红花替人添了娇艳,还是人面给花增了姿色?配合着小龙女浅绿色的皮肤5,显得她美艳动人,杨过把持不住似乎重返青春,与39岁的小龙女交合的天昏地暗。
放纵了一番后,二人赶至襄阳。
在与金轮法王的交战中,已经到了木剑境界的杨过和比杨过修炼更勤奋的小龙女,二人联手都不是龙象般若功第十层的金轮法王的对手。
可已经被打得口吐鲜血的杨过不明白,金轮法王居然自闭经脉而死。
倒是一旁的郭襄明白,金轮法王之前一挑三,胜了周伯通、一灯和黄蓉,黄药师加入他才惜败;如今,他一对二战胜了杨过和武功明显比他更高的小龙女,可以肯定地说,他就是天下第一,但郭襄不肯当他的徒弟,他一身绝学无法传承,天下第一也毫无意义。
可金轮法王死了,不等于能战胜蒙古人。
万幸,襄阳大将军吕文德的副将王坚,在襄阳城的关隘钓鱼城,击杀了蒙古大汗蒙哥。
蒙古军队本欲为大汗报仇,可只得此消息的大宋军民士气大振,全军出击配合武林英豪,与蒙古军队打得难解难分。
鏖战之际,襄阳周边城池的军队从四面八方而来,蒙古军队陷入重围,不得不败退。
公元1259年,由于大汗蒙哥被大宋军队击杀,蒙古陷入汗位之争,大宋之危暂时得解,小龙女与杨过以凋侠侣之称,名扬四海。
小龙女换了一身素衣和深色披风的皮肤6,与众人共赴华山。
第一次华山论剑,连郭靖都还末出世,那时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通五人,为争一部「九阴真经」,约定在华山绝顶比武较量,艺高者得,结果中通王重阳独冠群雄,嬴得了「武功天下第一」
的尊号。
二十五年后,王重阳逝世,黄药师等二次华山论剑,这一次除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外,又有周伯通、裘千仞、郭靖三人参与。
各人武功相互克制,均觉不论如何修为精湛,要说到「天下第一」
四字,实所难言。
想不到事隔数十年居然又有一群武林好手,相约作第三次华山论剑。
这一着使黄药师等尽皆愕然,更的是。
眼前这数十人并无一个识得。
难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新人胜旧人」?难道是自己这一干人都作了井底之蛙,竟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只见人群中跃出六人,分作三对,各展兵刃,动起手来。
数招一过,黄药师、周伯通等无不哑然失笑,连一灯大师如此庄严慈祥的人物,也忍不住莞尔。
又过片刻,黄药师、周伯通、杨过、黄蓉或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
原来相互比斗的这六人武功平庸之极,别说谈不上是第一流的高手,连与武氏兄弟、郭家姊妹相比也是远远不及,瞧来不过是江湖上的一批妄人,不知从那里听到「华山论剑」
四字,居然也来东施效颦、附庸风雅。
那六人听得周伯通等人嘻笑,登时罢斗,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