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陷了
心惶惶之中,只希望曾经的战虞盛平能再现往
威,解救大周于水火之中。
但现实很残酷,边关不断地传来城池失守的消息,前线军士的伤亡也越来越严重,而且还传回来一个噩耗,虞家父子已经战死。
虞夫听到这个消息当场就昏死了过去。
更有甚者,居然还有流言说虞家父子通敌叛国,结果却上了那拓跋贼子的当,中了圈套这才阵亡的,还拖累了大周军队的大败。
这种说法毫无证据,自然是不能取信于的,但却在昏君的心里种下了一根刺,再加上大周多年来重文轻武,如今根本就没有拿得出手的武将可以继续抗敌。
于是昏君又出了一个昏招,要把虞家年仅十四岁的幼子送上战场,而且为了牵制他,还要让虞若兰进宫为妃,美其名曰这是对虞家的恩宠。
这简直就是不给虞家一条生路啊,要知道昏君现在已经五十多了,给十六岁的虞若兰当爹都还嫌老呢,居然还想要老牛吃,一枝花骨朵般的虞若兰,如果就这样进宫,这一辈子就算是完了。
虞若瑾虽然从小就对这个娇气的妹子看不太顺眼,但也不能眼看着这种事发生在她的身上。
虞若瑾虽然身为子,但处事果断,比一般的男
还要有气魄,在旨意刚刚下达的当天晚上,就当机立断地让家中训练有素的护卫把家中的娘亲、妹子和弟弟一
脑儿全打包送走了。
虞朗锐不肯丢下姐姐自己走掉,结果一时不慎被虞若瑾一掌切在后颈上,不由分说给送了出去。
第二天,当皇上让来虞家要
的时候,虞若瑾十分光棍地站了出来,要
没有,要命一条,你们可以选择现在就把我杀了,也可以让我带兵上战场,能不能赢不一定,但肯定能拖延一段时间,给你们腾出逃命的时间。
皇上一气之下确实想要把她杀了,但这个时候确实是急病投医了,如果再找不到
可以领兵打仗的,这拓跋鲜卑就要攻进皇城了。
这虞家大小姐好勇斗狠的名声是全京城都知道的,跟她的双胞胎妹子的温柔婉约是截然相反,所以虞若兰都要出嫁了,虞若瑾还是无问津。
但这个时候,虞若瑾的好勇斗狠就成了这些手中最后的一根救命稻
了,皇帝恨不得马上就把她赶到战场上:“好,朕便让你将功折罪。”
可是让虞若瑾带什么兵去这又成了一个问题,如今大周的兵力,所剩不过十万之数,倘若当真被拓跋鲜卑兵临城下,金銮殿上这一帮酒囊饭袋们还指望着剩下的这些兵力护着他们呢,怎么舍得让虞若瑾带走。
于是在一又一
的辩论之后,终于扣扣索索地匀出了两万的所谓
兵强将给了虞若瑾。
负责调兵的兵部尚书愚蠢又自私,调拨给虞若瑾的兵马全都是老弱病残,别说上阵打仗了,连走都不知道走不走得到地儿。
对此虞若瑾早有预料,她也根本就没指望过他们。
这段时间,虞若瑾一直在于父亲的旧部们密切地联系着,身为虞家,
忠报国的思想早就根
蒂固地根植在虞家
的心目中,虞若瑾绝不相信父兄会是投敌叛国之
,同时也不愿意相信,以父亲和兄长的本事,就算带领的军队再差,也不可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军覆没。
这当中一定有什么不为知的东西。
虞将军的旧部们跟将军都是过命的,这些年也因为各种原因遭到了冷遇,大多数都在京中闲散度
,就算还留在军队的,也通常都没有什么实权。
但在军中还是有愿意听他们的,这是在战场上用
命拼来的
,绝不是那些只知道喝酒玩
,不学无术的官员们所能够控制得了的。
所以,在朝堂上那些为了能给虞若瑾多少兵马而争论不休的时候,虞若瑾也在私底下悄悄集结着军队,在她领兵出征的那一
,除了带走明面上的两万老弱残兵之外,还有足足四万真正
壮的
马私底下也悄悄地跟着她跑了。
皇帝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算捶胸顿足也无济于事了,这些既然敢跟她走,就早已将生死置之于度外,哪怕是被朝廷当做叛军也无所谓。
他们参军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保护大周江山里面手无寸铁的百姓们,而不是为了朝堂上这一帮一无是处的酒囊饭袋。
除了带走的这些兵马之外,虞盛平其实还给她留下了一个秘密武器。
当年虞盛平打了胜仗,连劳军都来不及,就被皇帝紧急召了回去的时候,其实他早有飞鸟尽、良弓藏的预感,因此是留了一手的。
在打仗的时候,虞盛平找到了敌方的一处秘密藏宝地,从中挖掘了不少宝藏出来,当时这件事只有虞盛平和他属下最亲近的几名信得过的下属知道。
当时他们就留了个心眼,并没有完全上报,只报了一小部分,后来这批都被卸甲之后,他们就悄悄地把这批宝藏运到了一个秘密的山里面,并且蓄养了一批军队,
不多,也就一万
左右,二十年来一直苦练不缀,是一支真正的
兵。
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留下这些东西是为了在关键时刻保命用的,所以从来都没有动用过,由于虞盛平多年一直闲散在家,虞家的子过得并不宽裕,但即使这样,他也丝毫没用动用过一分一毫的银子,全家
都完全不知道有这一回事。
直到虞盛平这次出征前,将一个锦盒郑重其事地给了虞若瑾,
待她一定要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才打开。
锦盒里有一封信说清楚了事的原委,还有一枚玉佩,是唯一能调动这支兵的信物,这就是虞盛平给虞若瑾留下的秘密武器。
多亏了虞盛平留下的这笔钱,不然的话,单靠朝廷的军饷,虞若兰带领的军队,恐怕还没有拓跋弘正式对上,就已经死伤过半了,京中的那些蠹虫,这个时候给军队吃的还是掺了大量砂石的陈米,发下来的棉衣棉被,拆开来一看,里面一半塞的是烂稻
。
虞若瑾就凭着父亲留下来的宝藏和这一支兵,还有一帮对虞家忠心耿耿的大将以及军队,一路所向披靡,不断地收复城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队伍不停地发展壮大,将不少有志气的民间义士都纳麾下,沿途比较有见识有良心的富户们,也捐钱捐粮,大力支持虞家军抵御外敌。
虞家军声威大盛,虞若瑾也被称为传的巾帼大将军。
短短半年之内,由虞若瑾带领的这支虞家军由区区数万的老弱残兵发展成了一个拥有十万
兵、并且装备
良、粮
充足的队伍。
终于,针锋相对的虞若瑾和拓跋弘在边城要塞嘉阳城正面对上了。
嘉阳城是双方拼尽全力都想夺下的军事重地,这个地方地处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