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的,而且都是
,说话熟悉起来,然后又都大部分是从外地来的,说说各地的风俗等等,有的一看,还是一个省里出来的,这就有共同话题了。毕竟老乡见老乡,虽然不至于两眼泪汪汪,可是能说得多了去了。
更有的,就说起来了孩子的教养问题,这个杜榆就不上话来了。
不过有看杜榆年轻,问了问,知道她现在还没有孩子呢,就又聊到如何吃东西,能生儿子的话题上了。真是那个囧啊。
其中有一个,她丈夫姓姚,也是在翰林院当庶吉士,她本
看起来也都三四十岁了,儿子都生了三四个,别
围着她问生儿子的事儿也围的
多。
看来,到什么地方,生儿子这个话题都是不会褪色的。
而且在一起,八卦自然是少不了,那些京城比较出名的八卦,也被大家拿出来说说了。听的杜榆津津有味的。
等康太太来了以后,大家都知道这基本上是到齐了,康太太说请大家去看戏,可别说,康家真的是有钱,还专门请了戏班子,花厅里也摆好了桌子,一会儿上菜,可以边吃饭边听戏。
戏班的班主送来了戏折子,康太太接过来,请大家点戏,也没有分什么主次,都是按照座位,各点了一出戏。
饭桌上的气氛也很好,旁边还有丫鬟帮着夹菜斟酒,在康家的宴会,一点儿事也没有出。
等到从康家回来后,杜榆还对秦婆子说了这康家的事儿,规矩是很不错的。
秦婆子道:“这样的书香门第,规矩都是很严的,也很少有纳妾的事儿。不过他们这样的家,儿子倒是好娶媳
,就是
儿,世家名门要求娶,都得考虑考虑。”
毕竟从小生活的环境,都是在少有纳妾的况下,那么这些姑娘在心里就觉得男
纳妾不是好事儿,而世家名门这边,爷们就很少没有不纳妾的,有的还很多,另外,在少有妾的
况下,经历的宅斗就少,到了这世家名门里,能管的住,有那个手段吗?
至于男子,当然是有闺的
家,希望能见到这样的
家少少受些罪呢。
所以,一般的清贵之家,喜欢和清贵之家结亲,这样生活环境基本相同,也不至于适应不过来。
杜榆心道,这世道,还真是坑呢,姑娘家娘家纳妾的多少,都是对姑娘的婚姻有影响,你家里不纳妾了,你的母亲被说成是河东狮,然后你是你母亲养的,是不是也一样是河东狮?就是不是,那也差不多了。
那么你要是嫁过来,也这样对自己的儿子,那当娘的肯定不,这不是让吾儿受委屈吗?所以这就是双重标准了。
杜榆对秦婆子说道:“我要是有闺了,宁可她是个河东狮,这样至少不受那窝囊气。”这可是
杜榆的真心换,养一个贤惠的姑娘什么?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
在这个世上本来生活都不容易,现在还被
各种为难。
真是要了命了!
杜榆现在算是刻了解了,爹娘要把自己许配给表哥的心思了,不说别的,这熟悉,还是亲戚,就比别
要好的多。
杜榆自己想着,如果自己有了儿,到了要嫁
的年纪,也肯定是找自己熟悉了解的
去选
了,而不是陌生的一点儿也不了解
况的
家。
哪怕对方再有权有势,也比不得自己儿过的舒心重要。
这次沐休,因为有约会,所以就没有去看庄子,不过平时胡鑫也下差了,就去牙行找,问问
况。
这样到了十月份的时候,他也问了好几个地方,回去跟杜榆说了些,杜榆和他两个热都在商量。
京郊的地也不便宜,在他们云阳南边,六两能买一块儿地,在这边起码十两,都快贵了一倍了。
“这里有一个庄子,虽然不是京郊的,但是是直录的,距离京城和京郊也差不多,包括山地有两
百亩地,需要银子两千两,你觉得如何?”
杜榆说道:“这样算下来,一亩地,都要十两银子了,山地不是说比那些田地都要贵吗?”
胡鑫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这庄子,还是直录的,不然在京郊的,起码得两千二百两,还找不到这样的地儿。我想着,咱们手上的钱,也不能全用来买地买庄子了,手
上也得留点。所以买这个比较合适,山地可以种果树,也可以在上面散养
等等,你觉得怎么样?”
杜榆点,说道:“这个还不错,那咱们找个时间,让
领着去看看吧。”
山地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除了种果树,还能种些别的,好在这山地也只有几十亩,其他的地都是上好的水田,也算是弥补了一点不足吧。
所以在下一个沐休的时候,胡鑫就带着杜榆去看了那庄子,因为得好几十里的地,他们一大早就坐马车赶过去了。
胡鑫和中在谈这些事儿,杜榆也看了看四周,又问了庄子上的
这田的亩产
况,然后他们平时的生活
况,觉得一切都还不错。
因为以前杜榆就有过买庄子的经历,所以庄子的好坏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时间紧,这中就是上次他们租房的那个中
,为
也实诚,至于为什么接了这个直录的庄子,也是有原因的,这个庄子的主
也是京城里的
,最近分家分出来了,只是对分到的宅子有些不满意,所以想换一个大一点的宅子,只是手
上的钱还差一些,卖京郊的庄子,他心里舍不得,就把分到的这个直录的庄子拿出来卖了。
中对胡鑫说道:“这个庄子,据我的经验来看,绝对以后不错,只是那
是刚分到手的,又嫌弃不是京郊的地,只不过,这京郊的地能种出庄稼来,直录的地就不能种出来了?大
,您买了这庄子,以后绝对不后悔。”
杜榆听了暗笑,这中那,真是会说话,不过他说的也对,也就是最开始地价不一样,到后来,粮食长出来也差不多,要是经营的好,照样是有出产。
所以回到京城后,他们和牙行就了钱,换了契书,又让牙行去官府登记去了,只不过这官府换成了直录那边的庄子所在的县里。
倒是也用不了多少时间,易成功,又给了牙行中
费,这生意算是做成了。因为冬季了,所以庄子上维持目前的状态,不过胡鑫已经给王管家写信了,让他带一个能当管事的
过来,毕竟庄子上也得安排一些自己这边的
。
不可能全部都给原来庄子上的
。
而原来这个庄子的庄,已经跟着原主
走了,留下的都是些佃户。
说来说去,他们家的下不多,没有什么家生子之类的,杜榆也还得在附近买几户
家,在庄子上安营扎寨。
不过这些事儿从王总管把一家领过来之后,就简单方便多了。王管家把这一家子的
况也给他们说过,以前也是种庄稼的,所以对田里的事儿,并不陌生。
把安排到庄子上,开春他们要种什么,都他看着办,
手不够了,也可以雇工,另外长工也可以有。
到时候他们这边再慢慢的买,总之,庄子上的事儿,零零碎碎的,总算是安排好了。
杜榆问道:“爹娘那边应该已经知道咱们买了庄子了,那么这钱到时候爹娘要问怎么办?”
这可是大表哥说的,是他的私房,能买到一个庄子,钱肯定不少的。
胡鑫笑道:“别担心,这事儿我跟爹还有姑父都说了,就是在上次我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