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里面还提到我,提到对我的想念。天冷了,她担心北方会更冷,生活在北方的我能扛得住吗?她生命里的某一天,被几百个汉字给浓缩了。可惜我的归来,无法陪伴母亲了,只能静静陪伴母亲留下的字迹。字写得歪歪斜斜,跟她病中的心比较吻合——似乎有一
风,吹着这些字也吹着写这些字的母亲。多想伸手扶她一把啊,却再也够不着……记不清那一天我在外地做些什么,是否感受到母亲低声的呼唤?平
里我真够麻木的。它被保留在纸上,拖延至今我才听见。心猛地揪紧了。正如母亲笔下那些在风中揪紧的字。她不怕冷,只怕和亲
的离别。我也如此。离别比天气更冷。离别使我们无法相互取暖。幸好,纸上的字隐约有母亲的语气与体温。
21.母亲前一次患病也住过医院,出院后开始想写记。每天除了坚持服药,总要抽几个钟
,在
记本(其实是一大沓方格稿纸)写几笔。直到临终前几天,两年间不曾中断。估计多少受父亲和我的影响。父亲经常伏案备课、写讲稿,而我回家度假,也没停止写作,一有灵感就往方格稿纸上写诗、写散文。母亲一定偷偷关注过这父子俩专心书写的态,挺羡慕。她退休十几年闲居家中,常叹息于社会是多余的,心
不大好,最后两年培养起写
记的习惯,终于找到对付寂寞的办法。我每次还乡,总要看母亲的
记,并鼓励她坚持下去:“这是寒假作业(或暑假作业),我下次回来要检查。”母亲果然像小学生一样听话。母亲越老,越来越像孩子,
记里流露很多天真的东西。譬如2oo7年5月3
:“今天是五一黄金周的第三天,我们天天牵挂着儿子终于从北方回来了,我和他爸无比高兴,真正享受着一家团聚的天伦之乐!我们一家好像已经成了狗的好朋友;今天去幼儿园前面
地晨练,那只好久未见的雪白的肥胖的乖乖狮子狗对我们表示出特别亲热的样子,好像在说‘欢迎,欢迎,欢迎你们的儿子归来’。要知道,儿子跟我们一样非常喜欢小狗的。喜鹊飞在幼儿园的房顶上不断歌唱,也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孩子,要知道他是这个幼儿园的首批小主
!”生活在她眼中像童话一样。她晚年生活在童话世界。有了父亲和我作为读者,母亲写
记写得更带劲。可惜她没来得及学会电脑,否则会在新
开博客的。
22.母亲没留下遗书、遗言。到临终前都不知道自己真的会死,她跟弟弟开玩笑说“我要一直活下去”。她死时没有恐惧、没有牵挂,连一句遗言都没留下。记就是她的遗书了。在母亲的灵堂守夜,弟媳
从
记里随手抽出一篇,念给大家听。母亲半年前写的,回忆上一次住院的心
:“记得这是一年半以前的事
,当我知道第二天就可出院回家的时候,我带着兴奋的心
睡着了。半夜醒来,朦胧中好像上帝在对我说,你把这包药带回家按时吃,它能使你忘记过去生活中所有不愉快的事
,而能帮你记住过去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
。啊!我想上帝的胸怀有多大?太大太大了,似乎能装下整个
类整个宇宙,假如我们也拥有这种胸怀,
和
之间再也不会有仇恨再也不会有战争了。我带着这种心
在家生活的一年半以来,这药果真见效,我每天都好像有要做而做不完的事,有高兴而高兴不完的高兴,有感激而感激不完的要感激的
。心
平静和愉快了,也就不感觉有什么病了。为什么在今天会想起这一年半以前的事
呢?因为我有点害怕,害怕自己现在怎么又记起一年半以前的事
:在医院里紧紧张张的每一天,共两个月。为什么说紧张?首先害怕检查不完的检查,还害怕天天要挂的输
针,更害怕听到我最怕听到的病
痛苦的呻吟……现在回忆起来,住院也许是一件好事
,是亲
的一片好心,帮我治好了以前的大毛病。”念着念着,弟媳
哭了,她想不到不擅言谈的婆婆有如此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父亲、我、弟弟也流泪了,仿佛听见母亲还在窗前喃喃自语。母亲这一次住院,不如上一次那么幸运,没法回到她
着的家,没法回到她每天晨练的幼儿园
坪,也没法继续写她的
记了。权且把这篇
记当作母亲无意识地提前写下的遗书,可看出她最后的时光是满足而安详的。母亲的
怀在我眼中,已接近于她理想中上帝的胸怀:天高云淡,风平
静……我特意把
记装进旅行包,从南京带回北京。在北京安家快二十年,母亲还从没来过呢。她总推托等身体好些,再来;她希望我多回几次南京,甚至还劝我调回去。我知道她对我一个
在外地不放心。“妈妈,以前我没法多陪你,以后,我会多陪陪你写下的这些字,经常翻出来看一看。”
23.我这几年像有什么预感似的,总想抽时间回南京探望母亲,除了春节,把五一、十一长假全用上了。充分享受到长假(两个“黄金周”)带来的便利。简直为我而设立的?从明年起,法定的长假又取消了。前些年的长假,给我和母亲团聚创造了条件。回南京休假,总要搀扶母亲去附近散步,或在幼儿园门前坪
秋千、玩健身器械。母亲去世,读她的
记,才知道每次相聚都在剩余的离别时光里给母亲带去回忆的材料。2oo7年5月5
母亲写道:“我们这栋房子的南边一排石榴树的花朵已经盛开了,而房子北边的几棵石榴树却一朵花也未开。事
怎么这么巧合?孩子从北方回来的那天起,北边的石榴树也开始开花了,大概比南边的迟半个月吧。虽然是迟开的花朵,还是令
高兴的。记得去年孩子回来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要陪我出去转转。现在孩子他爸每天清早陪我去晨练,因为我的腿不太好,走得慢,所以都是先下楼,站在房子北边的这棵石榴树下等他,这样对这棵看起来并不太高的石榴树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
。它让我回忆起每一次和孩子一道走到附近池塘和
场的新鲜感触!带着家门
这棵不开花的石榴树已经盛开的心
,向幼儿园门前
坪的方向走去晨练,一
清香味扑面而来,原来是工
们在割
,割
对小
而言就像给孩子剪
发一样,令
焕然一新、更富有生命力。石榴树的花朵美丽却没有花香味,旁边的小
却有一种优雅的清香。两者的配合是何等的好啊!怪不得孩子都
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伙伴遍及天涯海角’的《小
》歌谣。树木离不开小
就像
们离不开自己的儿
,否则就会孤独和枯萎。记得《小
》这支歌谣还是我的两个孩子教我唱会的。”陪母亲走过的路,以后我只能独自走了。幸好石榴树还在,明年初夏再开花,就当替我献给母亲的。那时候,母亲在哪里?我在哪里?母亲凝视过的石榴树,不动声色坚守在原地,是否会忘记凝视过它的母亲?开花的时候请小心点,我会感到疼的。
24.母亲退休之后,生活的节奏慢了下来。每天就那么点家务事,淘米煮饭、洗衣晾晒,她总要做好久,尽量拖延活的时间。甚至开灯关灯都很仔细。我长期在外地,父亲与弟弟也总忙个不停,与母亲的慢形成鲜明对比。母亲是否为自己感到着急?为打发寂寞,她逛遍南京的风景点,最怕回到家中,灯还是黑的。可她从不好意思向亲
提出多陪她一会儿,怕自己的慢耽误了别
的忙碌?生了一场重病,腿脚不太灵活,母亲的动作也变慢了,不再走远,只在附近散散步,每回上下楼梯,都要紧紧抓住扶手,走几级台阶停一下、喘
气。仿佛重新变成蹒跚学步的儿童。她散步时摔过一跤,从此走得更小心,也更慢了。衰老意味着减速,我通过母亲的缓慢与迟钝感受到她的衰老,却帮不上任何忙。因为我还在加速,离母亲越来越远。只能利用假期回到故乡,努力放慢脚步,搀扶母亲走一走。我从这难得的慢里面慢慢体会到母亲的
,以及自己对母亲的
——在平
的快节奏中经常忽略的。两种
,因为快与慢的区别,注定是不平等的:母亲,忙碌的我欠你的太多。原谅我经常把你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