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担任显职,后担任共工数十载,虽然无意犯错,但还是西方诸侯,朝廷对待诸侯,自当宽免,虽然有罪,但是不会加之缧绁」「那一日几位天使到来,气势汹汹,欲将我囚絷,我恐受辱,所以不得不巧言还名。
我本来不足惜,但是共工受辱,就是朝廷受辱,我这样做,全是为了朝廷的威严着想。
我的苦衷,还请诸位大臣很体谅」诸位大臣虽然知道孔壬说的是混账话,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反驳,于是夏伯继续说:「那么易装而逃,又是怎么回事?」「我不是易装而逃,而是我听闻,大臣有罪,应该束身自投,所以朝廷既然认为我有罪,又让夏伯你来讨伐我,我自然应该立即起身,到这帝山来请罪。
至于易服这件事,我既然已经犯罪,那么自然不配再带朝廷赐予的衣冠,易服不是应当的吗?」夏伯听完,看了看皋陶,皋陶见他大事已经承认了,这些细枝末节,也不用太过深究,于是回禀大堂里面的帝舜。
「以孔壬自供来看,这孔壬身犯七个死罪。
在帝挚时,贪赃枉法,死罪一。
勾结邪人,死罪二。
为人臣而据私地,死罪三。
杀害大司衡羿,死罪四。
任职共工,玩忽职守,死罪五。
联合欢兜,反抗朝廷死罪六。
纵使相柳,残害生灵,死罪七。
还请帝舜将孔壬明证典型,以申国法,而快人心」听到这话,伯益自然是深以为然,不过他还是询问了大司农等三司的意见,不过三司并没有说话,伯益一时间不知道为何,看了看五正四岳,只见羲仲说:「孔壬照法应死,但终究是朝廷大臣,这件事还是听帝舜降旨,以昭慎重」伯益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而这时候帝舜的声音从里面传来:「依朕看来,赦了他吧,何必杀他呢?」皋陶听到这话,自然诧异万分,站起身来争论说:「孔壬如此最大恶极,如果赦免,如何伸张国法」「孔壬固然不好,但也是朕失德所导致,假如朕失德,他何敢如此,可见罪完全不在孔壬,赦了他吧」「照帝舜你这么说,臣民有罪,都是你的过错了?帝舜的宽德,自是至大无比,但是若是随便宽赦,就不怕臣民因此更加作恶。
国法是惩戒既往,而警告将来,往者不惩,额如何警示来者」「臣职任司法,对于此事,不敢奉诏,帝还是从速降旨,将孔壬正法。
「你执法不阿,朕所敬佩,但是朕赦免孔壬,并不是私情,也不是小仁。
朕自从即位以来,专心一志,只在求贤和治水两事,其他末尝过问」「共工所犯之罪,皆在末成为共工之前,既然帝尧认他为共工,那就是赦免了他罪过,至于共工任内的不道,朕已经免去他的职责,也算是办过了,不用在办」「至于联合欢兜之事,不过反对朕一人,而非有害国,有害民,朕何须和他计较,不如赦了他吧」皋陶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对帝舜说,最后想来想去,准备要离职。
而这时候夏伯看情况不对,这件事要闹得不可收场,于是只能开口说:「孔壬之罪,死有余辜,照士师所定之案,是万万不错的」夏伯先安慰了一下皋陶,然后继续说:「现在帝如此宽仁,赦免他不死,这似乎有一点有罪不办,无以伸国法,无以正人心,恐怕流弊甚多,还请帝再仔细斟酌为幸」帝舜听后,询问夏伯这一件事应当如何,夏伯告诉帝舜,既然如此,不如将共工给流放到北方苦寒之地最为合适。
帝舜询问皋陶这样是否合适,皋陶虽然心有不满,但也是认可了这一件事,皋陶愤然地说:「如此尚且不害法,只是便宜了他」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共工今日起解。
大臣们都以为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没有想到帝舜再次开口,说这一次召集群臣,不止是为了共工的事情,还有一些大事要交代。
诸位大臣都静静听着,等待帝舜交代,帝舜告诉众人,当初地平天成,天下划分为九州,本符合地道,但是如今治理洪水,水路纵横,天下也没有那么匀称了,所以帝舜要改九州为十二州。
帝舜说完,将新的地图给拿出来,大家一看,这十二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州、幽州和营州。
这十二州的疆域基本就是十二国的疆域土,百官一时间不知道帝舜到底是打什么主意,不过这种改变对于十二国没有什么危害,他们自然是应允了。
接下来帝舜告诉他们,自己要封十二山和十二川,这些山川就是十二国日后祭祀的对象。
关于这件事,众人觉得不太好,因为这祭祀的事情,都是各国国主自己定的,虽然帝舜封的山川也是他们国中常祭祀的,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觉得这是帝舜的要求,而不是他们自己做主了。
但是这件事好像没有毛病,毕竟帝舜没有指定其他的山川,众人暂且安耐心情,继续听着。
帝舜接下来就是改刑,帝舜说夏伯这个流放的建议很好,以后若是有犯五刑的,都以流放来处置。
若是官员犯罪的话,只能用鞭子来打。
若是学校的话,就是木棍来打就可以。
当然若是罪过不大,也可以用贝钱来恕罪。
帝舜觉得以前的刑罚太过残酷,无论如何,关于刑都要慎重,毕竟天生万物以贵人。
关于这一点,众位大臣都是支持的。
接下来帝舜询问四岳,如今是否有人光大帝的功德,让百姓顺从,天下平定的人呢?四岳见帝舜这么问,就知道帝舜是要找下一位帝了,他们想想,如今夏伯还在平定洪水,都被叫来,如此明白的简在帝心,四岳如何猜不透呢,于是他们都说:「伯禹作司空」这里他们也玩了心眼,帝舜的意思是求一个总宰百官的大冢宰,但是他们却说司空这个管工具的官员。
若是帝舜不是想要夏伯当的话,自然会认同他们这个建议,毕竟司空如今算下来,也是管这个治水的。
帝舜想要让夏伯当自己的冢宰的话,那么自然会改口。
帝舜说:「你们举荐得人,禹,你平治水土,有这么大的功绩,也应当居是百揆而勉力行之」夏伯见到这个情况,自然是拜首辞让,说这个位置应该弃、契和皋陶。
帝舜说:「你就担任此职,不用在让了」夏伯见帝舜都这么说了,只好答应下来。
接下来帝舜让弃出来,对着弃说:「当初洪水滔天,百姓流离失所,你播种五谷,让百姓不至于饿死于野,如今朕将认命你为后稷,如今洪水将要治理完毕,你将教导百姓,按时播种百谷」弃自然是领命而去了,接下来就是帝让契出来,对着契说:「当初洪水作乱,天下久失教化,因此百姓不相亲睦,家内尊卑无定,五伦不能和顺,你当司徒之官,应当广布五常之教,务必宽厚,让天下五典顺从,这当是你的功劳,希望你能做到」帝这时候叫来了皋陶,对着皋陶说:「皋陶上,如今外有蛮夷戎狄作乱,内有五族遗民意图扰乱让天下,天下诸侯有孔壬之流,你是士师,应当审得其情,罪者有服从之心,轻重得中,让他们无所厌恨」这三人安排完毕之后,夏伯才醒悟过来,原来这些人,帝舜早就有安排了。
不过夏伯倒是期待接下来,帝舜会安排什么。
这时候帝舜再次询问说:「有谁能顺我百工?」四岳再次举荐垂,帝舜点点头,说就垂如今就担任共工这一职」垂也是推辞,但是帝舜还是让垂担任这共工。
接下来帝舜再次询问说:「如今谁能够识别鸟兽草木,让百姓能按取其用,而避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