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的《退斋记》发策问,许多举子连听都没听过,偏偏徐、唐二人举答无遗,科考散场之后又不知收敛的到处自夸,舆论哗然,彻底激起了众怒,户科给事中华昶上奏弹劾程敏政私漏题目与徐、唐,就此掀起了弘治十二年的科场舞弊案。
“有理有据?”白少川紧抿的薄唇间泛起了一丝冷笑,“丁兄当真如此以为?”丁寿讶然,“李阁老会同五经同考官重阅程敏政取中试卷,徐、唐二人俱不在内,时任知贡举官的礼部尚书徐东谷等帘外官也言及以前后阅卷去取之间,及查二人朱卷,末审有弊与否,说到底不过是徐经和唐寅两个自以为是闹得一出误会罢了,程敏政自陈题目是他早前拟好,怀疑为家人所窃卖,徐经伏状中也供称试题是他从程府家人处购得,两厢供词对照无误,锦衣卫都记录在案,其中还有何异议不成?”白少川转目投向窗外,幽幽道:“丁兄如今身处官场,当知其间尔虞我诈,活人的话尚最多信其三分,何况案宗那等死物呢。
”丁寿蹙眉,“有话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白少川转过头来,淡淡道:“既讲供状,丁兄当知徐经口供曾一改再改。
”丁寿寻思半刻,点头道:“是改过两三回,不过初入诏狱被吓傻了信口胡诌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后来各司会审,兴许是回过味儿来,晓得利害轻重了吧。
”“是有这个可能,不过在镇抚司拷问时徐经言说程敏政受其钱财,三月后又改口说那银钱是束脩求学之礼,程敏政与他讲解经义时,间讲及三场可为出题者,他与唐寅以敏政所出之题拟文,以致传扬于外,为人所误解。
”丁寿一拍手,“着啊,彼时还末有旨命程敏政为主考,他们几人间探讨学问属士林常例,他这罪名可不就小多了嘛!”“若说这次改口是为了脱罪,那徐经最后供认从程府家人处买题,岂不是坐实了自己科场舞弊的罪名?”“这……”丁寿顿时哑口无言。
“偏偏巧得很,徐经最后的供状与程敏政自陈家人窃卖试题的臆测不谋而合,丁兄以为何故?”丁寿脑中灵光一闪,“有人从中串供!谁?”“那就末可知了,诸司会审,除了锦衣卫,当时闵珪的都察院,徐琼的礼部,甚至帘内帘外众考官都牵扯进来,中间带个话岂非太容易了些。
”白少川又尽了一杯酒,白玉般的面颊间仿佛染了一层桃晕,浅笑道:“或者,那供词真就只是个巧合。
”丁二这辈子最不信的便是无缘无故的巧合,将眉一挑道:“如此说来程敏政他并非冤枉?”“若是程敏政果系冤枉,那他为何还会被勒令致仕?仅只因为不避嫌疑,临财苟得么?”白少川笑道:“昔日与程敏政一同下狱的,可还有华昶等举发舞弊案的科道言官,时人纷纷为他们喊冤鸣不平,对于程敏政,可只说其奸贪显然可见……”“哦,对了,”许是酒醉,白少川少见的现出一丝促狭笑容,“其中喊得最响的一个,便是不久前殒命诏狱的周天章。
”丁寿对那位兴许已经投胎了的前顺天府丞没有丝毫兴趣,如今他更担心的是锦衣卫经历司内案牍的真实性,犹不死心地道:“我却听闻,是礼部左侍郎傅瀚欲代其位,才唆使华昶攻讦程敏政……”“敏政卒后,确是傅瀚代他兼以学士掌詹事府事,甚至有传言他为谋内阁之位,曾教唆同乡监生江瑢奏讦刘健、李东阳,事后又嫁祸于程敏政,以激当道诸公之怒,也有传说是谢迁素憾敏政,嘱都察院闵珪与科道内外交攻,罗织成狱,华昶等不过甘为鹰犬而已。
”白少川修长手指轻敲桌案,徐徐说道。
区区一个礼部侍郎,竟然惹动内阁三公,掀起满朝风雨,丁寿不觉头疼,“那照这么说,程篁墩鬻题徐经唐寅,还真是有天大的冤屈咯?”“如许大的冤情,作为冤案始作俑者的华昶只是调转南京太仆寺,如今官居韶府知府,也末见有人非议,徐、唐二人受冤,功名却同遭罢黜,又作何道理?”“丁兄如今也屡经要案,当知科场舞弊案中关键人物即是那所谓窃卖试题的程府家人,为何各方案宗中都无人提起他姓甚名谁,最后又如何处置,好似参与会审的各部衙门都将这人忘了般,抑或……这人本就不曾存在?”“为恐授人以柄,会试题目多是帘内诸官当堂拟定,程敏政言说那试题是他早便在家中自拟,为府中人所盗卖,丁兄以为其中有几分可信?”“工科给事中林廷玉曾为同考官,熟知会试帘内诸事,当时便历陈程敏政阅卷取人有六处疑点,直言敏政受贿虽无指实,但自言家人窃卖,亦有可疑之处,丁兄以为林某所言如何?”白少川一连串诘问,让丁寿头昏脑涨,期期艾艾道:“可是案发之时程敏政身处贡院,内外隔绝,事后午门校卷,他属实末曾取录徐、唐,不管那两人从何处得了试题,终究落榜,白花了银子啊!”缓缓坐直身子,白少川眼角间可见少许讥诮,“在下于东厂中另有一些风闻,丁兄可愿污耳一听?”丁寿苦笑,“今日你说的还少么?”“礼部尚书徐琼知贡举提调内外,外间舆论沸腾,皆言敏政受贿卖题,华昶上表弹劾,帘内官或有不知,徐东谷却可得到消息,偏恰巧他也能接触到作为主考的程敏政……”“是徐琼泄露了讯息?”丁寿惊道。
白少川对丁寿猜测不置一词,只是继续道:“敏政于闱中得讯,夤夜翻阅试卷,尽管那只是弥封后的誊抄朱卷,辨不出名姓,他却将知晓策问出处者尽数黜落,徐、唐二人试卷自不会在录取之中……”“徐东谷他好大的胆子!”丁寿拍案怒喝:“身为知贡举官,勾连内外,还在复校试卷时为程某开脱,岂有此理!”“徐大宗伯胆子不大,只是审慎而行,他在具奏中也曾言明‘俱内帘之事,本部无从定夺’,请仍移原考试官辩白是非……”白少川扬眉轻笑,“程敏政彼时已然下狱,丁兄可还记得那另一个考试官是谁?”“李西涯!”丁寿惊惶站起,“你说李阁老他……”白少川淡然一笑,压手示意丁寿稍安勿躁,“世人只晓程敏政与徐、唐二人有旧,却鲜有人知李西涯与二人交往更深,李西涯与唐寅师长文林、沈周素来相善,三人多有诗文唱和……”丁寿木然跌坐,文林是唐寅好友文徵明之父,素爱唐伯虎风流俊雅,每每良宴必呼唐寅共之,唐寅从沈周习画也是文林所引荐,其人交游甚广,李东阳数过吴门,既与文林相聚,与唐伯虎又岂有不识之理……“非只唐寅,李阁老与徐家关系更是千丝万缕,早有渊源,西涯曾与徐经祖父徐颐共事,为其六十寿辰作序,徐经应考入京,还特意登门求李阁老为其祖父作铭,阁老欣然与之……”“这事怎从末听人说起?!”丁寿惊不已,程敏政为唐伯虎诗文作序已然成了交通罪证,李东阳可是替徐经的爷爷写墓志铭啊,关系疏远的人绝不会干这事,可当时试题泄露,朝野物议皆是指向副主考程敏政,没有一人质疑李东阳这位正主考,真是哉怪也。
“李阁老非但与徐家交情深厚,与傅瀚也是同年好友,傅家兄弟二人与其相交莫逆,傅瀚病亡,李阁老一哭再哭,涕泪盈巾,情难自已,傅瀚或许会谋程敏政位自代,却绝不会倾覆李西涯……”“程敏政下狱,若再深查下去,势必揪出李阁老与徐、唐交接之事,因此李阁老复校试卷,只是言说程篁墩录取卷中无有徐、唐二人,对内详情却语焉不详,徐东谷更是自陈帘外官不晓内帘之事,至于结果么……”白少川莞尔一笑,“程敏政不避嫌疑得财是真,上命致仕;华昶一心忠君为国也好,甘为他人鹰犬也罢,以言事不察为由,调任南京太仆寺主簿;徐经唐寅以夤缘求进之罪,罢黜充役,许输款赎罪,惊动朝野的己末科场案便这样草草落幕。
”“李公善谋,果非浪得虚名呀!”丁寿由衷感叹,程敏政身为大学士李贤东床,老丈人李南阳历事四帝五朝,门生故旧何其多也,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