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人命我选精兵247人从征,其余人留守县城,大军将要开拔照例要先发俸赏,骑兵领10两,步兵领6两,另有1两被服钱,还可再从朝廷借银10两(打完了在从平时军饷逐月扣回,战死就不用还了,战争胜利的话朝廷多会豁免),用以整点行装,修缮或购置武器装备,安顿家眷,我能拿到俸赏462两,行装借款200两,打仗期间饷银也可以领双倍(骑兵每月2两,战兵每月1.5两,守兵每月1两,出省作战时增加一倍,平时全按守兵,战时选拔部分为战兵),还有盐菜银补贴(士兵每人每月0.9钱白银)。
地方士绅推举了2名效力武举人,张燕,李衮,我让他们演习武艺后报请总兵大人批准,同意他们入营是作为候补把总。
他们也可以拿到各15两俸赏,以后每月先比照骑兵月俸3两,他们需自备马匹,武器,仆从。
郧阳总兵还调来一名宋守备,作为我的中军副官,批准了我提拔一个叫齐福的弓手为外委把总,负责统领留守营兵。
我还招募了木匠,铁匠,瓦匠,裁缝,兽医,行医,说书先生,这些人和家丁都需要我出私财供养。
愿意作为民夫从征的52名余丁,征用民夫75人,驮马130匹,县里派来协助的文书2人,粮员1人。
此外还有愿意随军的官兵家眷300多人,家眷随军有助于维持士气,尤其战争注定长期化的时候,他们是整个军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负担起取水砍柴,做饭洗衣,护理伤病员等后勤和营务工作,也是官兵们放松时的妻妾,他们和运粮民夫一起跟随军队移动,担心家眷受战事波及的人会在出征前把家眷托付给亲友(如果军队被歼灭,那么随军家眷也肯定会被屠杀或成为敌人的战利品),更多的人会花钱雇一个女人做临时妻子,也有不少想要路上去抢女人的。
我的家丁也多带着自己的家眷或相好的女人,何雪儿也跟着母亲一起去,她已经能自己骑在马上,我送给她一匹白色小马,她一副很兴奋的样子,似乎还不能理解战争是什么,对她来说这种生活也许就像一次轻松的旅行。
这些开拔费用需要竹山县先垫付,总共需要3千多两白银,县粮仓拨付3个月的口粮,以后再请朝廷核销,县库存银有所不足,不免又要动用兵丁去富户那里恐吓吵闹一番让他们助饷,再向百姓摊牌一些钱粮,竹山营以后每月还需要花费1千多两(曾国藩计算绿营每千人出省作战1个月需要耗资7千两白银,这个明显高估,但可以做参考)。
9月竹山营准备完毕,前往郧阳接受了陈总兵巡阅,其他各营也陆续集结,出征前全体将佐官员都要到关帝庙和岳王庙焚香祭祀,祈祷战事能获得胜利。
竹山营共有骑兵50人,其中15人披挂盔甲,各带弓箭,马刀。
步兵197人,75人使用鸟铳,30人步射弓箭,92人使用长矛,其中披甲25人。
千总,把总,效力武举人各自骑马配战刀,弓箭。
10月郧阳镇进驻巴东,向重庆府派出哨探游骑,并多次在贼兵辖区纵火,引诱吴三桂贼兵出战,贼人兵少,只敢凭墙坚守。
12月陈总兵命我部向前深入黔北,此时王辅臣在西北造反,仍在四川作战的官军全部后撤,但也在此时,抚台大人收到求援信,原来贵州文武大员全都跟随吴三桂造反,但在川东和贵州北部交界地带仍有几个卫所的卫百总不肯跟随吴三桂,他们已经聚了7,8百人结营自保,吴三桂贼军主力都在湖南和四川暂时不会去剿灭他们,这些人派来信使希望朝廷能派出一些援军,并得到一些军械,他们粮草充足,但武器有所缺乏,附近虽无吴三桂贼兵,但贵州的土司苗蛮都接了吴三桂伪授的官职,时常侵扰,抚台大人感其忠义可嘉,让郧阳镇派出一营兵马前往,并拨付鸟枪100杆,虎蹲炮2门,火药500斤,战刀300口,长枪500支,稻米50石,白银2千两,铜钱1万贯一同送去。
我接下了这个任务,为了运送这些物资又需要增加民夫200多人,马车50多辆,驮马200多匹,根据信使所说,12月和明年1月,吴三桂贼兵要忙着过年,今年全面大胜,人人无不骄傲自满,这一路应该防备松懈有机可乘,陈总兵表示他会尽量续发钱粮。
我向竹山营的弟兄做了解释,我们接受的是一个危险不大但极为艰巨的任务,我们将进入自从诸葛亮平定南中以后,从来没有人去过的险地,那里是圣人教化的边缘,这个世界的尽头,我们将深入贼军的腹地,在那里我们将与一些卫所的兄弟一同孤军奋战,我们将与从未见过的恐怖敌人交战,我们也将像诸葛亮和马援那样建立后世传颂的功业。
这一行我部共有8,9百人,在卫所派来信使的带路下,途中收起旗帜,全体解开发辫,以白布裹头,遇到吴军阻拦就假称是湖北土司被清军击溃正欲投奔吴大帅,然后重金贿赂过关,多次绕开贼军控制城邑,途中不可避免丢弃了一些辎重,民夫驮马时有走散幸而大多被寻回,军眷,民夫有不耐远行而倒毙者几十人,途径乡间不论汉蛮一应粮草细软皆尽数搜刮而去,遇顽抗者杀戮以百计,兵丁有抢掠民妇充营妓者我亦不问。
途径石柱地区时,我领诸将官拜谒了前明名将秦良玉的坟墓,献上猪一个只供奉。
康熙14年1月,我到达贵北古亭堡,士卒无不劳累交加,共行27日,路程约700多里,多次重新整队休整,进入黔地后山高谷深,水冷路滑,骑兵皆下马步行,拆毁马车以人力和战马托运辎重。
已经撑到了这里,突然的放松让许多人都病倒了,行医郎中忙的不可开交,这时候随军家属都负担起了看护的工作,这里的卫所友军也送来大量草药,这里的气候和环境,对于外人都是一项重大考验,何雪儿也病倒了,她依然很乐观,在她看来这个终年山间能看到云雾缭绕的地方犹如仙境,但这种迷雾,也意味着阴冷潮湿,令人生畏的烟瘴,和难以清理的蚊虫。
古亭堡镇守卫百总楚沙是个胡子很大,看起来江湖气很重的人,他年轻时是普通农民,崇祯年间天下大乱灾荒四起生计艰难,他只好跟随李闯王打天下,还进过北京,后来清军入关顺军一路溃败,李闯王死后他继续跟随忠贞营和清军作战,忠贞营瓦解了又跟随郝摇旗等人到峡州,加入夔东十三家义军继续反抗清朝,一直打到康熙二年他才感到前途无望而投降清朝,被降级留用,与部众一起发配黔北卫所,一直在这里待到先在。
按楚沙所说,贵州是吴三桂贼军经营已久的地盘,即便有效忠朝廷朝廷的官员,或逃离或被贼军诛杀这世人皆知。
他们的上级万林卫所守备沈大人已经决定跟随逆贼吴三桂造反,万林卫辖区与苗蛮,土司犬牙交错,被地理山川分成几块彼此联系困难,徐守备难以管到这里。
他和这附近2个卫百总,王音,徐岳,都是夔东十三家残部,投降朝廷后在这里招募流民屯垦多年,即不想抛弃好不容易得来的产业,又不看不起引清兵入关还杀死永历帝的逆贼吴三桂,这里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倒也适合他们在这里继续坚持,他们这些户军屯自康熙二年来到这里垦荒和驱逐附近苗蛮,已经十几年没向朝廷缴税,因此积粮颇多。
有楚沙等人帮助,我部军眷,民夫很快都被安置妥当,先在我部已经深入敌境,回程更加困难。
我召集所部全部兵卒和余丁,此时还有286人,三个卫百户手下兵卒732人,军官头领11人,我让粮台按等级给竹山营每个人发一个月军饷,余丁全部补守兵(月2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