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去作乱,自己肯定脱不了干系。关云轩情急之下,刚平定西疆便立即领兵进京追击,并大破太子兵马。但事后,他总觉得事情有些牵强,不久之后,他的一个部下,当时的御林军统领张扬来找他,竟然说出实情。
太子收到的密旨,确实不是皇帝所发,而是六皇子安排的。之所以去的人有皇帝金令,乃是皇后从皇帝那里偷的!太子是皇后所生,六皇子也是,可在关云轩记忆里,皇后一直喜欢太子不怎么重视六皇子。张扬后来说的事情更惊人,他说,自己受六皇子好处,为其办事,六皇子曾经趁皇帝大醉之时,入宫,强奸了皇后!
并且,他判断,皇后最后生的十二皇子,很可能就是六皇子的种!
就是有了这些关系,皇后或是受六皇子要挟或是自愿,才帮六皇子弄到的金令。太子被投入天牢时,皇帝早就气病,无暇搭理。六皇子便趁机让人投毒害死了太子,这才有了后来皇帝传位给他的事情。而皇帝虽然病了,但最后给皇帝用药的御医都是六皇子的人,所以,皇帝之死,是病死还是另有原因,没人知道!
张扬之所以来找关云轩,就是因为他知道的事情太多,怕新帝容不下他灭口,才来找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上司,算是给自己留个后手。
此后不久,张扬就被以功高跋扈抄家灭门,关云轩是先帝的臣子,看新君如此态度更加不满,但没等他找皇帝,皇帝竟然微服到了他府上。也没隐瞒,承认了太子是自己害的,皇帝之死也和自己有关,杀张扬,也是要灭口。「太子庸懦,大破罗刹却力主不加追罚,剿灭东蛮,却准许其复国,现在帝国边患最大者,这两家都有份,可是能感化的吗?」虽然对六皇子所为愤慨,可对于他的话关云轩也无言以对,因为当年太子的主张他也反对!所以才有了新君后来的承诺:「若卿愿辅佐朕,则朕准卿在出征期间独断专行,无需禀报朕!」关云轩已经有平定多处边患的策略,可关键就是个权力问题,他需要有完全的权力,在战场上临机专断,才能真正出制胜。而这件事,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过,怎么新君会知道?
莫非自己身边也有新君的人?
关云轩虽然是位高权重手握重兵,但如果要废立新君,则他也要考虑一个闪失则身败名裂的下场。所以,在审时度势,权衡之后,他决定,和新君妥协!
「二爷没有为先帝和太子报仇,孙儿以为却是最佳处置!」明臣舜越发觉得自己这趟耽搁值得,说道:「现在的皇帝夺位,说到底是皇家之内的事情,二爷与先帝再亲,终究是外人。01bz.cc历来拨乱反正,废掉篡权夺位皇帝的功臣,要么谨小慎微惶惶而终,要么稍有失当便被借故重办,下场都算不上好。」说到这些,关云轩叹了口气,明臣舜所说,确实都是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过的事情。「不错,废立之事确实不可轻易涉及,只是老夫身受先帝厚恩,却不能为先帝报仇,心里总是有些过意不去。」关云轩色更加黯然,说道:「后来,老夫每每用兵,皇帝也如约没有加以钳制,而且,还赐下金牌十二道……」「可二爷,为什么您会突然隐退?难道真的是担心功高震主吗?」明臣舜突然道:「二爷军功宇内无人能及,可罗刹虽然大败,也只是伤了元气,并未动根本。漠胡,突厥等也只是迫于大军之威,不得已而上表称臣,随时会反。难道皇帝会看不出这些,要对二爷下手?还是这其中有其他什么内情……」明臣舜说的迟疑,明克成却怕关云轩生气,训斥道:「小小年纪胡说什么?你二爷为人坦荡,自然是不想那么费周折才归隐的……」
「不,臣舜说的对,确实有隐情!」关云轩微笑着,手捋长须,眯着眼,赞赏的看着明臣舜,说道:「你猜的不错,当初,皇帝确实知道轻重,不敢动我。
可,我却知道了一个消息,让我心灰意冷,弃官归隐。」「我大破罗刹,罗刹国主乞和。当时,由于有你爷爷相助,我已经将二十万罗刹兵打得落花流水,我军三十万精锐士气正盛,此消彼长,若是一路打下去,就是打到罗刹京城也不是不可能的!可皇帝在接到我的奏表后却突然强行下旨,准许罗刹和谈,并要我连夜进京说有要事。不得已,老夫也只有奉旨而行。唉,心里那个不甘啊……」关云轩脸上也是不甘,可见此事纵然过了几十年,依旧让他难以释怀!「我一路进宫,虽然有部下劝我,当心皇帝对我不利,可我却不怕。御林军的统帅都是我的门生,而你爷爷也先我一步入宫潜伏,真有危险,定会出手……」说到这里,他突然摇了摇头,道:「唉,我们都多虑了,皇帝并没有准备害我,而是……真的有事情,他难以解决的事情……」
原来,皇帝弑父夺位,众人惧怕其威势,没有敢说什么的,所以,一直也算顺利。可最近,却有一桩烦心事,让他难以抉择,那就是立嗣!皇帝登基前,几个妃妾已经给他生下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按祖制,无重大动乱之时,直接立长子为太子就可以了。可皇帝的长子生母却出身低贱,乃是当年王府中一个婢女,被还是皇子的皇帝临幸后,便有了孩子。当时,皇子正妃,也就是现在的皇后,还只生了一个女儿,并无儿子。皇后张氏,乃是西凉太守之女,张家在西凉是世家,自帝国开国以来,不止西凉,连河西,西北各道太守正官几乎都是出自张家或其亲眷。所以,现在就有了麻烦,若是立皇后所生三皇子为太子,则皇子幼小,且真要是等太子登基了,张家作为外戚又是豪族,岂不是更加坐大?而且,废长立幼也有违祖制,自己皇座得来的名不正言不顺,百官本就不服,这样往他们嘴里送口实,不是要聒噪个没完吗?但张家的势力摆在那里,又不能不顾。
按照皇帝的想法,先把立嗣之事往后放放,毕竟自己正年富力强,何必急在一时?但不知皇后是怎么了,突然跳出来,成天跟他嚷嚷要立嗣,皇帝暗中派心腹去打探,才知道底细。竟然是皇后已经知道皇帝和生母也就是太后乱伦之事,并且,被封为梁王的十二皇子乃是皇帝和生母乱伦所生,皇帝之所以不肯立太子,是想有机会传位给名为自己兄弟,实际是儿子的梁王!这下皇帝头大了,毕竟,皇后知道自己和生母的丑事,一个不好捅出去,那绝对是一场大风波。虽然知道罗刹大败,只要再让关云轩追击一下,就会有不世功,自己那名不正言不顺的皇位,也会在世人眼中成为一代明君。可眼下的情况却更危急,如果皇后的事情不处理好,那自己死无葬身之地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关云轩早已知道皇帝和太后之事,但终究只是传说,皇帝当着面说出来,他也一时没有应对之法。思虑再三,才问皇帝,到底要自己如何做。这种涉及宫闱秘事,后宫干政的情况,外臣必须要慎重,自古如此……「但皇帝说的话让我真的寒心,或者说,是心寒!」关云轩色越发冷酷,说道:「他要我立即出兵西凉,将张家满门抄斩,在我出发五日后,他会将皇后处死!这样,就不会有问题了。」听了关云轩的话,明克成,明臣舜都没有说话。
当年,在西凉屹立不倒上百年的张家,突然被以谋逆之罪,满门抄斩,诛灭九族。
连出身张家的张皇后都受牵连,被打入冷宫,不久就传出皇后忧郁而死的消息。
当时朝廷公布的张家罪证非常充分,合谋人,盟誓血书,私自铸造的兵器,准备起事散发的文告等都有,可谓人证物证俱全。世人都以为,张家在西凉一带作威作福久了,土皇帝想成为真皇帝,才准备谋逆造反。可现在竟然听到,这完全是一场阴谋,明克成自然是一时反应不过来的。明臣舜也陷入沉思,但他想的却和明克成完全不同……
「二爷,张家在西凉经营日久,难免会有不臣之心,以这个罪名诛杀,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