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选派大家到柳市挂职的最基本的用意。
明确了我们面临的职责,我想,大家今后进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该担上没有的担子,该怎么将工作开展起来,将自己所接受的思想和价值观,传递和影响到身边的人,你们身体力行是最为有效的。大家能不能做到?”杨秀峰说到这里,也就停下来,看着会议室里的人。大家不说话,而是在那一瞬间一齐地鼓掌起来,掌声很响,很有底气,足见这些人内心里还是有着共鸣的。
石卫就坐在杨秀峰身边,对杨秀峰的讲话他听得很仔细。一是要体会下杨秀峰的用意和表现出来的能力,二是要为自己接下来讲话做出借鉴,有了参照物,或补充或强调或另说一套,都得在听杨秀峰的讲话里定下来。
杨秀峰说话里那么直接地表示出意思来,却都不带什么领导腔调,直白却又有力度。也难怪这些人能够这样整齐地鼓掌,他们初回南方市,不就是有这些想法吗?市长在会议室点出来,也就让更多的人心里有了明确的方向,对今后自己该怎么用进行工作,也就有了底。
等掌声停下来后,杨秀峰继续说,“从你们的掌声里,给我更多的信心,也是你们自己对自己所有的信心。但在这里,缺少要先提醒各位一句。南方市如今和你们当初被选派之时,也是有了些不同的,回来后,要先沉心静气地先熟悉了这些变化,才会使得自己的工作更容易上手。另外,我不知道你们对回市里后有多少期待,但现实里肯定和你的期待不会一致,或许在你们这些人里,直接面对的就是你之前都没有想过的困难,要怎么样面对这些困难,我觉得这时才是最考验人的,也是最能够体现你在挂职期间所获得的收获。
南方市的建设过程中,肯定是困难重重。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先有足够的认知,你所进入的工作岗位,也不一定就有现成的经济建设的工作。但是,目前市里哪一个工作岗位会与经济建设无关?就看你怎么去理解、怎么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并发挥出你的能力……”
听着杨秀峰在给大家打预防针,随即又听杨秀峰说到今后选派挂职干部会将时间延至半年或一年,也可能会从他们这些人里进行选派,让他们有机会再次学习与体验柳市那边的先进的经济建设的理念等等。石卫觉得着一批人今后不论在哪一个岗位,只要杨秀峰在接触他们,用今后会议上的话来激励他们,都不会有多少负面影响吧。
散会之后,石卫也就和赵弘坤联系,说说要一起吃饭。赵弘坤自然知道市政府这边对挂职回来的根本进行了开会,也想得到更精确的消息。挂职的干部中,他也是见过其中的一些人的,只是,之前都没有想到会到南方市来,对这一批干部也就没有放在眼里。
肖建海也知道杨秀峰开这样一个会的用意,对这一批人,是杨秀峰选派到柳市的,他自然会珍惜着,并划到自己名下。如今,市委只要将这些人中的一部分收拢起来,也就能够达到了目标。怎么样才能将着一些人收拢起来,肖建海这两天也在头痛,分派到具体的岗位后,基本上就是在市政府那边的工作范围内,市委也就不好过多地干预了。这些人是杨秀峰选派,之后又在他工作范围里进行工作,那人心所向也就很浅显了。
见到石卫,听他说了市政府那边开会的几点要点,也就体会到杨秀峰在这一批人身上的用意之深。挂职干部回市要是用好了,对今后的工作推动,也是有着更多正面的影响力。人心的凝聚也就是从这些小方面而聚合起来的。
边吃着饭,讨论着市里的这些情况。石卫不是第一次和肖建海、赵弘坤坐在一起,但双方在来市里之前就有了一致利益的默契,只是,面对具体问题时,要怎么样来做,还是难以就默契。市委会怎么样做,石卫也会配合,将杨秀峰的表现说了后,他也就不多说话,而是要听肖建海的。
肖建海也不就说话,这个问题是有些棘手,虽说将周滔的认识分配方案推延迟缓,但却不能够久拖。拖久了对市委是很不利的,人事问题的核心在市委、这一点这些挂职干部心里也都有数。对他们的安置要是迟迟不动,也就不可能将内情压住,对市委说来会有更多的损失。
具体要怎么来做?
赵弘坤举着酒杯,说,“书记,市政府那边有一个整合经济建设工作的小组,市委这边是不是也该有配套的工作小组,才能够更好地对全市的工作进行宏观调配?市委对宏观方面进行控制与调整,这样的小组就很必要,也适合目前我市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您看……”
肖建海不急着表达什么,而是沉默着在想,继而看着石卫,说,“石卫市长,你看……”
石卫也就明确了书记的想法,这样做了之后,一则可将挂职干部中的一些人留在市委里,而这些人的编制控制了,他们今后的前途也就完全取决与市委主要领导,自然会听命的。另一层说来,市委有这样的一个小组,必然是市委办衍生出来的,不仅会对全市的经济工作有参与权,也会为市委主要领导进行工作,省去赵弘坤的不少精力,却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书记,我觉得秘书长这个提议好,很及时非常必要。市里目前处在高速发展的前期,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有一个居中调控的,才能将工作更默契而发挥出潜质来……”石卫当然会赞同,也知道是不可能拦阻的,有这样一个小组,他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小组发出自己的声音。
随后,肖建海将这个意思跟腾云表达出来,要赵弘坤来负责出面组建这样一个小组,而人员安排则由赵弘坤来选用,办公地点也就从市委办里挤出意见办公室来。
赵弘坤有一地将挂职回来的干部进行选择,但他对其中的人不是很熟悉,只是,哪些是杨秀峰选派出去的,李宇夏却非常了解。这样的小组,自然不会将杨秀峰选派的人选用进来,使得今后的工作里有不稳定因素在其中。
一个叫“市经济建设工作统筹协调小组”的临时性组织,组建起来。肖建海书记亲自挂组长,使得这个小组也就有些档次。任副组长的领导不少,甚至将杨秀峰等人的名字也都挂上去,执行副组长是赵弘坤,之下再委派人员做具体工作。这样的协调小组,从市里的工作出发,说有必要也是那个放在桌面上来进行讨论的。但这个小组有多少实权,能不能当真对下面的工作起到统筹与协调的功能,还要在实际工作上检验。
市委提出来后,杨秀峰等人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这个小组分明是肖建海想要插足市里的经济建设工作。要是直接反对,省里也会对杨秀峰有看法的。当然,杨秀峰不会太在意省里的看法与评价,只是,肖建海这一招走不通就会想另外的招数,甚至于直接出面来进行干预参与市政府这边的工作,他也是做得出的。如此一来,彼此之间就少了一个缓冲区,双方要是在具体问题上有冲突,僵持不下,对市里建设工作就会直接影响了。
小组的工作成员不多,不到十人,主要从挂职回市里的干部里抽调了五人。另外四个也是李宇夏给推荐,赵弘坤进行了考察而定下来的。从核心上说来,这些人主要是之前陈丹辉留下来的人,但与陈丹辉瓜葛不太深,不会因为陈丹辉的自首受到直接牵连。但在市里,他们却因陈丹辉的自首影响到工作上的话语权,给边缘化了。此时,李宇夏将这些人找出来使用,自然肯出力来干活,也可信任他们。
周滔、腾云都不好直接干涉到这些人的任用,到如今,也能够看到肖建海和赵弘坤的用意所在,只是,作为市委书记要推动这一工作,其他人哪好站出来反对?省里对肖建海的支持还是有的,至少要在他明显出错之前,维护他的一把手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