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泰?」丁寿纳闷,这位坑死皇帝的前太医院院判怕是骨头都凉透了
,好端端怎么又提起他来了。
待李言闻一讲,他才明白,敢情这位刘文泰生前办过一件大事,领衔编纂
了四十二卷《本草品汇精要》,对北宋名医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纠补查遗,药分十部,共载药一千八百一十五种,可惜书成当年还未及刊行,
他就玩死了弘治皇帝,这套官修本草被束之高阁,藏于内府。
「大人明鉴,《本草品汇精要》由数十名医耗费数年心血,叙述精要,图
文并茂,若就此湮没,实非国朝杏林之福,求大人在圣上面前美言,将此书刊
行,则大人功德无量。」李言闻稽首道。
「内府?」丁寿略一思索,道:「既然这书在刘公公管辖之内,择日金书
便与我一同向刘公公进言,请他拿个章程。」
李言闻千恩万谢,梅金书也躬身道谢,丁寿却提及别事,「金书,某此番
出使海东收了个女弟子。」
「世叔慧眼识珠,小师妹一定是冰雪聪明。」
丁寿得意一笑,「那是自然,她可是命中注定的名医胚子……」
话还未说完,小长今嘴里叼着个水晶蹄髈,满嘴流油地蹦了进来,「师父
,罗伯伯催您入席呢。」
一抚脑门,丁寿无力地指着长今,道:「就是她了,金书看可还堪造就?」心中琢磨是不是该给这小丫头节食了,别名医还没培养出来,却先成就了个
吃货。
梅金书微微一笑,打量了一番长今后,赞赏道:「小师妹眉目清朗,聪秀
灵慧,倒是个学医的苗子。」
「哦?」丁寿又燃起几分希望,道:「那金书可愿传授医术于她?」
「恕小侄无能为力。」梅金书摇头。
「这是为何?」丁寿奇怪,梅金书可还没拒绝过他什么事。
「医术传授,需要明晰人体穴位构造,难免肌肤相亲,如非夫妻血亲,实
不宜男女相授。」梅金书恭敬回道:「小师妹年纪虽小,终究是男女有别。」
丁寿张了张嘴,想说不在乎,小心思里却还不愿自家女徒弟被别的男人按
来摁去。
梅金书微微一笑,继续道:「若世叔有心,小侄可推荐一位女医给小师妹。」
丁寿百无聊赖,随口连问道:「姓甚名谁?哪里人士?医术如何?」
「医术自不必说,曾到梅家庄向家父请教,家父多有赞誉,是南直隶人士
,姓谈,名允贤……世叔,世叔,您怎么了?可是有哪里不适?」
丁寿张大了嘴巴,久久不闭,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女医明妃传?
这TM哪儿跟哪儿啊。
刘瑾托着下巴,面无表情地看着堂下的丁寿与梅金书。
那日听了梅金书细说,丁寿才知道朱祁镇驾崩时那位谈允贤也才三岁,朱
祁钰死的时候她都没出生,别说搞出什么狗血事儿来,这二位她连见都没见过。不过丁二爷既然受人之托,就要忠人之事,得空便带了梅金书来面见刘瑾,
谁知说了托付之事后刘瑾不发一言,让他心里直犯嘀咕。
半晌,刘瑾终于开口:「梅大先生请暂避,咱家有事与寿哥儿细说。」
待梅金书退下,刘瑾勾勾手指,让丁寿近前,轻声道:「你是猪脑子?」
「啊?」丁寿错愕。
「你可是觉得与皇上的关系亲近到可以不顾先皇崩殂的地步了?如今朝廷
内外有多少人瞪大了眼睛寻我们的错处,要不是有皇上这份信重咱家早就死无
葬身之地,你却要把这份情分毁掉,可是嫌咱家命长?」刘瑾盯着丁寿冷声道。
「公公,属下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这是小事一件,对您不过举手之劳,
才敢应承下来。」丁寿心中忐忑,要是刘瑾这棵大树倒了,他们东厂这些猢狲
日子绝不好过。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虽是小事,可被有心
人操持,难保不会成为大祸。朝堂之上处处凶险,咱家每进一步都如履薄冰,
才有了今天,断不会授人以柄。」刘瑾阴测测地说道,随即冷笑一声:「何况
,宫里想让咱家死的人绝不比宫外少了。」
「属下这就把那个李言闻赶走,断了他的念想。」丁寿转身就往外走。
「回来。」刘瑾喝止道:「你已经应了人家,若是出尔反尔将来谁还托庇
于你,无端砸了我东厂的招牌。」
「那怎么办?」丁寿两手一摊。
「那个叫李……李什么来着?」
「李言闻,太医院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吏目。」
「那小子说的也有道理,这套医书若刊行于世,确是有利民生,不过……」刘瑾狡黠一笑:「不过却不能是刘文泰领衔编纂的,让姓李的那小子重新校
对增补,事后换个名字刊行。」
这也行?说实话,丁寿对那位治死了两个皇帝的刘文泰所编纂的医书心中
也是没底,不由问道:「若是发现错漏呢?」
「那更好,再给那死鬼添个罪名,灭了他满门。」刘瑾满不在乎道。
老太监这副视人命如草芥的样子让丁寿脊背发凉,硬着头皮道谢:「属下
无状,劳公公费心了。」
「知道就好,你那女娃儿徒弟怎么样了,怎么没带她来见?」
「那小丫头这几日跟着罗公公学厨艺。」丁寿笑着应承,又想起一事,笑
道:「罗公公倒也有趣,那日在蓬莱客栈还说笑他常食人肉……」
丁寿自顾说笑,却不见回应,细端详刘瑾吊着眼睛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难道……」丁寿笑容有些发僵。
刘瑾点了点头。
敢情罗胖子还真是个食人狂魔,丁寿还以为那胖子是故作神秘,言语欺哄
,这宫里面都是些什么妖魔鬼怪,他会不会一时兴起把长今给吃了。
「那小丫头不会有事,」刘瑾似乎看穿了丁寿心思:「罗祥原本是个菜人。」
「菜人?」这个词语丁寿听着新鲜。
「所谓菜人,就是用来做菜的人。」刘瑾慢条斯理道。
丁寿明了,自古以来逢大饥之年易子而食的事并不少见,五胡乱华之时视
汉人为两脚羊,明朝晚期北方大旱,人肉更被明码标价,可现在不是明末啊,
大明预备仓尚有余粮,江南也没有东林复社那帮杂碎带领的同善会带头抗税,
无论以工代赈还是钱粮救济,都有余力,怎么就出了菜人了。
「罗祥幼时便和妹妹被卖给大户人家做了菜人,」刘瑾看出丁寿心中疑惑
,继续道:「奇怪么?穷人饿极了吃人,有钱人山珍海味吃腻了,也想尝尝人
肉的滋味,罗祥命大,那人家觉得女孩儿肉嫩,先吃了他妹妹,他磨断了绳索
,趁夜逃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