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准噶尔反大军剿
北京城!
八百里边报到了,直达廷军机处。更多小说 ltxs520.com
别看和坤和中堂,平时跟皇上搞七念三的,可是身兼军机大臣的他,见了边报却没敢玩忽,寅夜见驾!
第二天上朝,文武百官全在猜这位边报内容。
乾隆来了!
众大臣除三跪九叩,高呼万岁外!
乾隆传旨一一平身!
大家这才分文东、武西肃立殿前。
乾隆当殿宣旨道:“蒙古盟旗准噶尔反了,他们要独立,诸卿有何见解,现在提出廷议!”
伊犁将军出班奏曰:“小小准喝尔兵马不足三万的一旗蒙古军,何足怪哉!臣愿领一旗兵勇,前去平叛!”
“兆惠!”
“臣在!”
“你可真有把握?”
“启奏皇上、天兵到处,指日叛贼水消瓦解!”
“好!朕现在命你为帅,带兵十万出征,你将如何打法,当殿奏来!”
“启奏皇上!由北京到准噶尔只有丝路可通,丝路共分南北两条,而在天山黄蘧冈又合而为一!”
乾隆道:“取皇兴图来为朕详细奏明!”
“喳!”
不一会,皇兴图由军机处抬来了。
兆惠将军指导皇兴图{中国大地图)道:“启奏皇上,如走北丝路到准噶尔,约有五千里,从大同出关,经呼和浩特(归绥),到包头,再往王昭君的青冢,过陕西入沙漠到黑城,过苏鸟拉锡到黄蘧冈,再沿大路经哈密、七角井就到准噶尔了!”
“嗯!南丝路呢?”
“启奏皇上,南丝路,路是远一点,约六千五百里,由北京出发,经西安。兰州出嘉峪关,到黄蘧冈,再沿大路过哈密、七角井进准噶尔!”
“你打算走那条路呢?”
“臣愿走南丝路经西安前往!”
“那不是绕远路,多走一千五百里么?”
“启奏万岁,虽然多一千五百里,但可以早到一个月!”
“哦!为啥?”
“启奏万岁,北丝路虽然近,但全是沙漠,我军兵马不习惯,每日最多日能行军四五十里,而南丝路路况良好,每日人马约可行七八十里!”
“好!如卿所奏,准由南丝路进兵,至于后勤粮草、官兵薪饷如何运补,诸卿奏来!”
和坤道:“这是兵部的事,两位尚书奏报皇上!”
汉人尚书道:“启奏皇上,自圣土登极以来,国泰民安,从未对外用兵,今日准噶尔造反,大军既将出征,这后勤支援么,只有照圣祖时惯例为宜!”
和坤道:“你这是满篇废话,干脆奏明皇上怎么办不得了么!”
汉人尚有又奏道:“启奏皇上,粮草军运,官兵薪饷由镖行承保!”
乾隆问道:“那官兵薪饷为啥不由军中自行押运?”
“启奏皇上,先皇在世时,青海曾有叛乱,由年大将军平之,当时是自行保饷,可是常有延误!”
“常有延误?误多久?”
“经常三五个月!”
“经常三五个月?”
“是!”
“啊!那他还能打胜仗?”
“启奏皇上,年大将军,军纪森严,如今军队已无法与年大将军时相比,依臣之见,官兵薪饷还是由民间镖局承保为宜!”
“朕听听你的理由?”
“启奏皇上,薪饷全是银子,量小而值高,每月又必得发饷,镖局子镖师人人可算武功高手,要是军中自运,光运饷就得十位八位武功好的将军押运,那将影响战力!”
“嗯!有理!谁可承保?”
额尔泰道:“当年圣祖时代打蒙古叛军的时候,是兴德保的,打西藏时,也是兴德保的,年大将时候,梅少东死了,才自己派将军押送,可是现在兴德又出了小梅少东,这正是主人洪福,还是叫他们保为宜!”
“嗯!这事谁去跟他说?”
额尔泰道:“兵部,他不答应时,老臣亲自再去一趟!”
和坤道:“额大人,用不着兵部,由我跟他说准成!”
“你们认识?”
“当然,我们是亲戚!”
“你会跟梅小宝是亲戚?”
“皇上,不行么?”
“什么亲戚?”
“皇上,散朝之后我再跟您一个人说吧!”
君臣相视一笑,就这么决定了。
最后乾隆对兆惠将军道:“兆惠!”
“臣在!”
“你得选个副帅呀?”
“皇上心中可有人选?”
“嗯!我看傅桓大学士的四子,福康安弓马闲熟,武艺出众,我叫他跟你当个助手,你可愿意?”
兆惠当时明白了,皇上是要福康安立战功,回来好赏宗籍、哪能说不愿意,忙跪下道:“臣遵旨!”
退朝后!和坤把他跟双凤的事向乾隆说了。
乾隆道:“我这次游江南没带你去,本打算给你带两回来,可是玩来玩去没遇上出色的,没想到你居然弄了梅小宝的两个养妹,朕给你道喜了!”
“皇上,你光别忙着给我道喜,我告诉你,我正想把她们姐妹介绍给你呢!”
“她们姐俩有什么好?”
“有什么好?除漂亮不算,光紫凤那话儿的功夫,我保证你到现在没尝过!”
“我不信?”
“不信?咱可以试啊!”
“好!我现在就跟你去试!”
“嗯一一不行!”
“怎么?”
“你要一试认为天上少有、地下无双,把她弄到里,来个某佳氏,我怎么办?”
“放在你府上还不是跟里一样,何况还免了敬事房太监们的躬噜嗦!”
君臣相视,哈哈大笑!乾隆皇上随和坤一起到了中堂府。
乾隆在和中堂府,比在里还随便,本没接驾这一套,二人在后堂摆酒。
和坤的小老婆全出来陪洒,每人手中还抱着乐器。
乾隆儿其中两个生面孔的,心知是双凤。
和坤有意叫她二人在皇上面前表现一番。
首先叫金凤唱个曲儿伺候皇上下酒。
于是众姬人奏乐,金凤来了一曲李后主的菩萨蛮:花明月黯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划衫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书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她选这阙词,最对了,因为在皇上面前唱曲儿,只有选与皇上有关的词儿才贴切。
不但词好,唱的更好。
真可说是声振屋瓦,绕梁三日!
乾隆不住叫好!
金凤忙上去陪酒。
乾隆这时手就不老实了。
和坤看了哈哈大笑,道:“紫凤,来段荤的,咱们皇上就喜欢这调调儿!”
紫凤来了下面一阙。
听:洒扫清枕席,芙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局,高下灯光华。
鲜衣御巾粉,列圆张陈枕。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
斯夜乐莫乐,没齿难忘焉。
乾隆对汉学造诣颇深,当然懂词意,连连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