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站定背着他道:“那是对不嚣张不张狂,但却暗含傲气的眼睛。”
霍地转过身来,傲然道:“朕之所以能逐走鞑子,扫平天下群雄,并非武功谋略胜过人,而是朕有对天下无双的眼睛,绝不会看错人,正因为没有人比朕更懂用人,所以天下才给朕得了。”
韩星心道:“你真的不会看错人吗?胡惟庸和楞严之流又怎么计算。胡惟庸是你刻意培养出来对付功臣的就算了,但楞严却绝对看走眼了。”
朱元璋像看穿了他的心意一样,嘿然一笑道:“专使不用掩饰心中所想的事,你既和谢廷石由山东绕了个大圈到朕这里来,对本朝之事必有耳闻,哼!谁忠谁奸,朕知道得一清二楚,什么都瞒不过朕。”
韩星愕然望去,刚捕捉到朱元璋嘴角一现即敛高深莫测的冷笑,暗忖看来楞严也像胡惟庸一样,是他刻意培养出来打击功臣的棋子,有用完即弃的打算。只不知楞严乃庞斑之徒这件事他知不知道。
朱元璋又微笑道:“朕虽不清楚自己的眼如何,但看到你的眼,使朕能感觉到你有点像以前的朕,充满了不甘于人下的傲气。只是欠了一样东西,那就是野心;没有野心,休想做得成皇帝。”
韩星下意识的道:“我又不想当皇帝,要那种野心做什么?”
朱元璋微微一怔,打量他一下后,又笑道:“文正说得好!”
心中却想到:“这人虽跟我一样有不甘于人下的傲气,但却没有任何野心和权欲,这样的人应该会当个逍遥世间,游离在朝野之外的隐士才对,怎会做到那么大的官呢?”
随即又想到假专使的传闻,但马上又让他晒然一笑,这样的人更不会为了那点钱财就劫了专使团。
朱元璋忽然叹道:“要做皇帝当然是天大难事,但要长保江山则是更难事,为帝之道,首先便是绝情绝义,凡有利的事,便须坚持去做;无利之事,则碰也不碰。所以朕最讨厌孔孟之徒,哼!‘何必曰利,只有仁义。’天下间再没有比这更虚伪的言词了。自古以来,秦皇汉武,谁不是以法家治国,懦家的旗号,只是打出来作个幌子而已!法家就是只讲法,不论情。”
韩星点头道:“儒家那仁义之说,乃孔孟观察人与人之间相处所得的道理,套用在国家大事上确实不适合了。最多只适合作为一种道德观念,作为法治的辅助和补充。”
朱元璋双目一亮,大笑道:“文正有此见解,果非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