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农具之一,已经有了雏形,只需要进行升级。
他画出的图纸上,在现行一组齿
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组,这样可以加大动力。
除此之外,增加零件,使得在水量不够丰沛的时节,可以用畜力弥补水力的不足。
一切准备就绪后,只差知县到达的那一
的接待工作了。
这一天,是所有石坎村的
后来念叨了一辈子的记忆。
上午巳时三刻左右,一直守在村
,随时预备回村报信的几个半大孩子,终于瞧见了自远处驶来的两架马车。
其中跑得快的,连忙飞奔离开,一个往村长家去,一个往严之默家去。
等到村长和严之默领着一众村
去村
迎接时,庞知县已经身穿便服,乐呵呵地从马车里下来了。
身后,跟着尤鹏山这个攒典,还有两个六房掌事。
大家呼啦啦地跪了一地,又在庞知县的“免礼”声中慌忙起身。
而这些
里,村长和严之默,是庞知县亲自扶起来的,显得他这个县官老爷,格外地平易近
。
因需赶在当
回县衙处理公务,庞知县表示不必多做客套,他今
来,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想看看严之默当初落在纸面上那些个计划,是否真的有可行
,究竟真的是利民利国的好办法,还是读书
夸夸其谈的空架子。
故而说了几句开场白后,便直接步行进村。
村长和严之默在一旁跟随,以严之默为首,时不时讲解一二。
庞知县承认,这石坎村带来的第一印象就很是不错。
道路相对平整,不似那般坑坑洼洼,尘土飞扬,马车行驶其上,也不过分颠簸。
大多数村民,身上的衣服自不可能都是新衣,可大都体面齐整。
道路两侧经过的
家,有些炊烟未散,有些院里传来孩童嬉笑之声。
这都是严之默提前拜托村长嘱咐下去的,要紧的,就是给知县大
展露出村子里的烟火气,如此,才更能引起这位出身乡野间的大
的共鸣。
至于各家田地里,也都有认真做农事的
在。
知县大
走近时,方才纷纷放下农具跪拜行礼。
而这一路的重点,就是严之默家的十亩田。
田地之上,尤以那些大棚最为醒目。
庞知县迫不及待地加快步伐,想要上前一探究竟。
至于蒋元龙一家,早就齐齐跪了一地,他们哪里知道东家老爷竟还有本事请到堂堂知县来参观!
两个孩子年纪小,跪不住,身形难免摇晃,慌得夫夫二
忍不住小声叱责,生怕惹了官老爷不快。
不过很快,庞知县就免了他们的礼数,还指名要看他们演示新农具的使用方法。
这些农具,整个村就数蒋元龙和荆双用得最熟练,虽说面对官老爷,难免还是有些束手束脚,可真的
起活来,渐渐就放松下来。
庞知县在一旁看了半天,竟也跃跃欲试起来。
并不嫌弃田地会污了鞋子,直接招呼随从的几
,都亲自上手试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