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看似很简单。
但问题是,化学制浆需要碱,需要比草木灰更高浓度的碱。哪怕有造纸术配方,但若是没有碱这种实物,也全都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
曜初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发现,她无需去解决这个问题了——姨母在城建署时,为了水泥混凝土,已经解决过了。
而她再往前走——
出版署实验过许多造纸的原材料,除了树皮、竹子、甘蔗、芦苇等物外,还有……棉花。
而蜡版印刷所需要的蜂蜡则又有荞麦有关。
曜初想起她给姨母寄过荞麦花后,姨母很快回信道荞麦是很好的蜜源作物,可以顺带试试发展养蜂业,毕竟除了蜂蜜,蜂蜡也有很多用处。
那时候,姨母就在设想出版署和蜡版印刷之事了吗?
而除了蜡板外,出版署印刷报纸所需要的特殊油墨里,用的棉籽油也跟之前的棉花脱不了干系。
……
除了这些前期技术外,姨母提前留给她的,还有玻璃制品带来的银钱支持。
若无资金支持,出版署这种前期多实验,并不太挣钱还很烧钱的署衙,她如何维持下去。
说来,这一年多,除了几封报平安的信,曜初都没有得到姜沃旁的消息。
但曜初在出版署每次发现姨母留下的‘礼物’。就总觉得,姨母似乎从未离开她。就像儿时一样,她看书不解之时,就可以捧着书去寻一个答案。
曜初低头看着碗里的乳酪和樱桃:“我真是很想姨母了。”
媚娘倾身拍了拍女儿的手。
她与曜初的心思一般。
皇帝见女儿伤感,就安慰道:“曜初,别伤心了,若是姜卿从海外回来可通音讯,那么一定会尽快赶回京城来的。”
毕竟……
**
登州。
姜沃再次拿起报纸。
她想起《天工开物》中有一句关于造纸改良术后的记载,亦是她的期盼:“万卷百家……基从此起。”
书能万卷入万家,亦能万卷留后世。
*
“咱们估计要赶回长安了。”
姜沃听到这句话,不由看向门口再熟悉不过的身影——她出海是跟着师父李淳风去的。
“师父怎么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