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卢承庆也告老还乡……可以说从此后朝上林立的重臣,就都是皇帝登基后才提拔的官员了。
姜沃感慨的是渐行渐远渐无书的贞观朝,而王玉感慨的则不同:“卢相也真是的,才七十五岁,何必急着致仕告老呢?刘仁轨比他也小不了两岁啊。这点上,他真该学学刘相。”
姜沃:……
都快上了八百封致仕奏疏的王相,您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王玉丝毫没有‘丈八烛台’的自觉,而是语重心长对姜沃道:“总之,如今中书省、门下省两个相位空缺——你得先应下我,若天后问起你的心意,你得选中书省。”
经过上次裴行俭事件,王玉深刻吸取了教训:他当时让刘仁轨别跟他争没啥用啊,得争取到本人的意见才行。
他说完后,却见姜沃沉吟片刻,并未应下。
王玉甚至停下脚步,向来风雅色上难得露出几分惊讶:“怎么?难道你更愿意去门下省?”
难道比起他来,姜相更愿意去跟辛茂将搭班?
王玉惊讶过后,忽然发现,也不是不可能——反正辛茂将应该是很乐意姜相过去的,两人可以一起愉快为国库收支谋划。
那也不是门下省了,估计可以改成高级户部了……
姜沃道:“只是中书省掌天下军国政令拟诏,我其实并不太擅长拟规制各异的诏书。”
需知诏书光大类,就有七种,册书、制书、敕书等各不相同。
王玉丝毫不以为意:“我又不是没见过你的公文和奏疏,再无疏漏的。诏书不过多些雅丽用词罢了。”
“你就当写应制的官体诗差不多,我记得每年元宵,你的应制诗,二圣都是称赞的。”而且每回都能得到帝后格外赏赐的宫灯。
姜沃:……这,这就有点回旋镖了。
她只得再次强调了下自己不太会写辞藻繁丽的诏令,见王玉坚持,姜沃想了想接下来的朝堂,也就点头:“好。”
王玉这才欣然而去。
姜沃独自走入了紫宸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