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那样的梦。
而柳芳已在年前与陈秀杰顺利成亲,因陈秀杰有意去京中参加工部的木工选拔,夫妻二这次会随他们一起上京。
所以他才会试探着问柳平那个问题,柳平坚定拥护大安的反应,也不出他的预料。
可是梦中的柳平对朝廷的愤恨,尚历历在目,这一切更加让沈卓感到迷茫,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遇上这种事。
而他在梦中学到的那些东西,包括一些治理地方的施政经验,也都是真的。
可是大安如今可谓是一派兴盛繁华,朝廷不仅花大价钱在各地修路铺桥,修建各种水利措施,极大的增强了各地应对各灾害的能力。
朝廷甚至还免去让百姓不堪重负的税与徭役,减免赋税的力度之大,可谓是史无前例。
在这种况下,朝廷还能增加大安军队防务的投
,近两年来,边境与沿海地区频有捷报传出。
这些让先帝早年开创的盛世都显得黯然失色,连各地的匪徒都消声匿迹,更加不存在什么起义造反的迹象。
所以沈卓实在不明白自己的那些内容诡异的梦,都是从何而来。
确定不仅他自己,连柳平也与梦中的心态截然不同后,沈卓决定将梦中那些内容全都抛之脑后,遵照本心做现实中的自己,再不去纠结那些梦中经历与现实中的不同。
做出这个决定后,沈卓那一直有些茫然无措的心,终于彻底踏实下来,也真正变得更沉稳与通透。
按照约定的好子,提前两天带着家
去陈阳府,住到怀安客栈中,等着与怀商队一起上京。
每次的会试主考官,都会引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何殊心里明白他们都在争什么。
拉帮结派的现象在她的打压下,现已变得更为隐蔽,她知道是这顽疾,不可能彻底消失。
但她会将之逐步分化,让他们变得不成气侯,不会给他们留下可以继续发展壮大,成长为庞然大物的机会。
所以何殊等到他们争到后来,在私下里达成某些利益置换与共识后,才让正宁帝当众宣布,他已将几位书院的山长招京中,令他们秘密出题,共同主持这场会试。
这出意料的一招,让朝堂上的众
都有些措手不及,也瞬间引起大臣们的质疑与反对。
“陛下,这怎么可以?参加会试的生员基本都来自各大书院,让那些山长主持会试,难免会有所偏袒,而且他们很了解自家学子的况,在出题时,也容易出现不公现象。”
“是啊,陛下,科举取仕关系重大,不容出错,此举从无前例,实在不可轻易改动规则。”
“请陛下三思!”
对于这些大臣而言,这是侵害他们利益的一项改变,当然不能,也无法接受,所以反对的绪十分激昂。
这些大臣们的抗议反应早在预料之中,只是正宁帝态度坚定的回道。
“众卿的顾虑,都很有道理,朕也曾反复思量过,但是朕相信几位山长,他们虽然没在朝中任职,却都是饱学之士,教育经验丰富,也为朝廷提出过许多极具建设的意见,朕认为他们有能力胜任此职。”
那些官员出题循规蹈矩,已然形成固定模式,何殊如今想要做的就是打这种现有的规则,逐步给科举增添一些新变化。
等到大家慢慢习惯并适应那些变化,尤其是今后的这些官员都会在这些变化中成长,等到她将来要对科举做些较大的调整时,受到的阻力肯定会比较小。
挖墙角从来都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漫长过程,何殊曾经是个急子,可是这辈子的出身与所处位置,都不容许她急。
如何把握好做事张驰有度的分寸,是需要她用心研究一辈子的大事。
已邀请京的几位山长都是
品道德确定可靠,才学绝对不输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的
,毕竟能在朝堂上走到高位,这些大臣们往往都更擅长权术。
由他们出题并主持会试,固然是一次新尝试,也有用来对付朝臣的政治目的,但是何殊相信,他们一定能给科举带来一些更纯粹的东西。
为了确保不泄题,不会出现他们出的题对自家学子有利的现象,是由正宁帝给他们指出命题范围,让他们每个都在相应范围内出题。
到考试那,再由正宁帝指定的
在考场当众抽取几道考题,确保在没有解开封条前,不会有任何
知道确切的考题。
在此期间,几位负责出题的山长也处隔离状态,没有机会与任何打
道。
所以正宁帝在面对众位大臣的质疑与反对时,表现得底气十足。
第五十一章
沈卓一家是跟着怀安商队的一起上京, 所以他们刚抵达京城,何殊这边就已接到消息,是冯立出面接待的沈家一行。
“公子让我代他向沈兄弟说声抱歉,会试在即, 他最好要避嫌一下, 他还说, 等到沈兄弟金榜提名后,一定会亲自登门道贺。”
听说商谨恒需要避嫌,沈卓以为是对方家中的长辈会主持这次的会试, 除了感激对方这份细心,没有多想什么。
“谨恒兄如此细心周到, 还请冯大哥帮我代为致谢。”
简单的寒暄过后, 冯立将他们带到一片房屋建设得错落有致,看着十分净整齐的住宅区域。
“这个院子是公子提前让准备好的,隔壁院子是公子给家里一个亲戚准备的,他也是上京参加大考的生员, 这里已经简单收拾了一下, 缺什么你们可以尽管提,我随时都能让
安排。”
只是简单扫了眼, 再联系刚刚一路过来看到的环境况,沈卓就知道特意为他家准备这处院子的
,确实用了心。
四合院结构房子正房有四间,两侧还有两排耳房, 房屋很充足,足够他们一家住, 连他表姐夫妻在内。
房子还带有一个不大的后院, 院里种有几颗果树, 还有一套石桌石椅,后院空着的地方可以种花,也能种些菜。
“谢谢冯大哥,这房子很好,处处都很妥帖,卓感激不尽,就是不知这个房子的租金多少?”
冯立也没有与他客气的说什么不要租金,坦然回道。
“这是户部投资统一改建的廉租房,有资格租住在这里的,除了像沈兄弟这样有功名在身的士子,还有就是京中一些资历够,或是立下功劳的官吏,租金是每月二百文。”
这个租金绝对是非常优惠,尤其是这房子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不仅闹中取静,购买生活物资方便,距离朝廷的各处衙门,也都十分近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