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
至于那些流落为寇盗的那些亡命之徒有多凶残,正宁帝早从一些奏报中见识到。
出海的水师还没回来,倒是派去福江调查与寇盗有勾结的内贼一案的大理寺官员们,已经带着调查结果回京。
除了与那些寇盗有勾结的‘内’们,带回的还有几个在那场袭击事件中,因受伤没能及时逃掉的寇盗与大安出身的海盗。
看着大理寺提上来的那些
证物证,说声完美也不为过,那些
都是福江本地
,有家
或是亲戚加
海盗团伙。
甚至连他们自己也签字画押认罪,承认自己确实出借过衣服与身份文书,或是留宿过那些寇盗,给那些寇盗指过路等。
正当所有都以为这桩内外勾结的案子已经了结时,正宁帝却在此时拿出了另一份调查结果。
里面确实有大理寺调查出的这些,更多的却是在大理寺提供的调查结果中,提都未提到过的
。
那些无一不是士绅豪族或是大商家出身,而每家背后,还都与京中一些官员,或是王公大族有牵绊与联系。
听到汪林念出涉案员,以及分别与其有勾连的
员名单,在场被点名的那些
都纷纷喊冤,真正与此案没有牵涉的官员们,则都
感不可置信。
最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大理寺的几位高层,竟有近半都被牵涉其中,连寺卿与少卿在内,罪名大多都是结党兄营私的包庇与贪污受贿之罪。
有忍不住出列道。
“启奏陛下,李寺卿为官多年,向来是两袖清风,刚正不阿,虽与那黄家有些渊源,但他本并未亲自参与福江遇袭案的调查事宜,就这般定其罪,恐难让
心服啊。”
有了这个带的,接下来又有一批官员站出来,维护涉案官员。
甚至还有质疑正宁帝拿出的另一份调查结果的来历,理由是那些地方豪族享受朝廷恩泽,完全不必冒险行下此等恶事。
而且汪林念出的名单上,有的士绅大族还曾以被抢掠的受害者身份出现在福江的奏报上。
早知道这些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正宁帝懒得与他们分辩,只是派
传召来九门提督崔景怀,与其一起带进殿的不仅有更多更为详实的证据,还有一些半死不活,模样凄惨的寇盗。
第六十二章
这些都是定海水师派先送回临海, 秘密受审并压送回京的寇盗。
有了那封秘信中提供的一些信息做帮助,定海水师找到并剿灭这些寇盗,并没有费多长时间。
只是当他们从这些寇盗们中得知,他们除了与大安的一些士绅豪族势力有勾结外, 在其本土, 还有其本国的大势力支持后, 派船将他们押送回大安,挥师前往这些寇盗所在的岛国海域征战去了。
虽然知道赵晋仁应该不是冲动冒失的,但是接到定海水师去岛国的奏报, 何殊还是非常担心。
毕竟水师与船队一出海,就相当于是无根的浮萍, 遭遇什么危机的可能都存在。
虽然知道那些寇盗团伙多是因得到岛国中大势力的支持, 甚至是豢养,才会层出不穷。
所以那些岛国也是何殊将来的目标,可是以定海水师目前的规模与武器装备实力,还不具备远征海外作战, 在别占据本土优势的
况下, 可以取得胜利的实力。
可是等到她这边接到消息时,水师估计已经抵达目标岛国所在的海域, 何殊纵然不支持也无济于事。
心不好、压力大的何殊只能将这些负面
绪,都发落在这些吃里扒外,勾结外贼,以及以权谋私, 胆敢用国家的执法权卖
的家伙们身上。
李寺卿是个资历的老臣,这些年也确实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
所以何殊虽然早就看出他面直内滑, 表面上哪边不站, 是位值得信任的纯臣, 实则暗地里是站士族豪门势力,在调查处理某些案子时,也会多有包庇与遮掩。
只是这心机
,很少亲自出手,让
拿不到把柄,而且在朝堂上的根基很
,何殊才不得不容忍。
早几年甚至还要摆出毫无所觉的样子,直到崔景怀接掌九门提督之位后,才开始露出自己的一些态度,近几年陆续将几桩大案给九门提督府负责调查。
外界都认为这是因为崔景怀是天子近臣出身,受宠幸,皇上有意帮助他坐稳位置,才能为九门提督府争取到直接查案立功的机会。
只有何殊自己心里清楚,她一直在等着可以将大理寺清理一遍的机会。
作为大安的最高执法机构,若不能保持绝对的公正无私,如何彰显国法的公正与威严?
这次的福江遇袭一案,就是何殊一直等待的机会。
能在福江官方毫无察觉的况下,陆续防数量多达上千的寇盗登岸潜
,事后还能抓住时机顺利逃离,绝对不是普通内贼所具有的能量。
在清理并整顿临海府时,何殊根据下面递上来的调查信息,就已看出沿海一些富得流油的豪门大族,看似是靠着垄断渔业市场,才能赚得盆满钵满。
实际上,不仅他们中的不少家发家史不清白,发家后,暗地里仍然在做一些不
净的生意。
朝廷正式组建船队,开展海外商贸之前,流大安境内舶来品,基本都是来自这些势力。
而这些势力在民间商船因海盗团伙太多,来历背景复杂,根本不敢远航后,都是通过与那些海盗做易,才能有机会拿到那些货。
只要他们安分守己,何殊可以不与他们计较那些充满血腥算计的前尘往事,因为计较不过来。
可是不管他们是因为被拿住手柄,还是因为利益方面的原因,才会做出与海盗勾结,抢掠大安境内百姓的恶行,何殊都不能容忍。
然而执掌大理寺的那些,显然能忍,还帮忙包庇遮掩。
将这次的案件由大理寺负责调查,既有试探大理寺之意,又何尝不是她在给对方机会。
只是他们终究还是让她失望了,没能抓住最后的机会,选择继续包庇涉案的那些恶行累累的豪门大族。
只因他们不仅受到京中一些同僚与勋贵所托,他们中本身也有是出身自那些士绅家族势力,或是有
。
官官相护,合起伙来欺上瞒下的事,他们已经做得十分熟练。
这次被毫不留的当朝揭出老底后,朝堂上一些大臣才知道自己只看到表面,还真以为李寺卿等
执法公正严明,查案能力出众,不畏权贵、敢于揭不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