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他们兄弟在京城过两次年,都是与隔壁沈家一起过的,何昌逸也颇为感慨。龙腾小说 ltxsba @ gmail.com
“文山府那边的雪灾善后事宜不容易,沈贤弟临危受命,对那边的况不熟悉,身上的责任与负担却很重,顾不上回来很正常,我们只要有时间,多去隔壁陪陪两位老
便是。”
左书意难掩羡慕的感慨道。
“也是,而且沈状元这是升官,是大好事,就算他不能回来过年的事,让沈爷爷他们感到有些遗憾,但是心里还是高兴的。”
“你对自己的职务多上些心,今年若有晋升机会,也可以试着争取一下,顺利的话,说不定也能升一两阶。”
左书意嘿嘿笑着挠挠道,“我也有这个想法,就是那些个国法条令太多了些,想要晋升,必须将那些都给记得倒背如流,我还差了点。”
听他提起背国法条令的不易,何昌逸就忍不住想起那位,记忆力强大到让感到难以置信。
“你多用些心,再耐心些,肯定能背得下,趁大理寺现在有缺职,机会多,争取能尽快升上去,等到都满员了,你再想要晋职,哪怕资历够了,也不一定能有合适的位置。”
像左书意这种通过大招录进来的官员,既不如科举仕的官员起点高,若没有特别能拿得出手的专长,晋升空间也会有限。
何昌逸希望他能抓住现有的机会,争取一个容易立功,让上官注意到的好位置,就像他所在的门下省。
只要有合适的位置,或是关键时刻需要用时,上面首先想到就是门下省的
,而关键用
时刻,往往也会意味着能得上面重视的立功建业的机会。
像沈卓这次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哪怕他因此而失去与家在过年之际团圆的机会,可他所能得到的收获与回报,绝对不小。
对他们而言,这个收获不仅仅是升官这么简单,重点是处理这类民生事务的经验与教训,机会非常难得。
见完宋太师回到宫里后,何殊还在为宋太师曝出的那个消息感到震惊。
她实在没有想到,一直被鼓吹为盛世的先帝朝,在其花团锦簇的表象下,还隐藏着如此让难以置信的屈辱与荒诞之事。
而先帝不仅没有反省到自己的错误,也不敢正视那些,还试图掩耳盗铃的直接抹去那一切,这种无能又懦弱的做法,简直是在挑战何殊的三观。
不过若联系起自打她爹登基继位后,曾让她感觉违和的那些地方,好像都能解释得清。
例如先帝选继承的考量,例如当初那空空如也、寅吃卯粮的国库,先帝那穷得让
难以置信的私库等。
第一百零七章
知道自己的父皇竟然不惜代价地瞒下这么一桩事, 正宁帝感不可思议,也难以理解。
“这……这怎么可能呢?这说不过去啊,那么一段真正存在并发生过的历史,怎么可能就这么被生生抹去, 变得毫无痕迹呢?”
何殊也觉得做这件事的, 简直是丧心病狂, 为了掩盖自己所犯下的愚蠢错误,竟然如此不择手段。
“不愿这么做,与做不成这件事的, 不是罢官,就是被贬离, 剩下如宋太师之流, 当然要不遗余力地办成这件事,所以我们一直以来所接受的,都是在先帝的示意下,被篡改过的历史而已。”
是的, 在抹去理山国在大安舆图上的存在与过往的同时, 宋太师等还曾顺便篡改过一些其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美化先帝的登基经历, 大肆鼓吹先帝的功绩等。01bz.cc
正宁帝难以置信的以双手抱,有种三观都被颠覆的不真实感。
他虽然总会在心里暗自吐槽他爹到死都不让位,不会享福,还把自己的那些儿子都弄得下场凄惨, 还给他留下一个难以收场大摊子的事。
可是内心里,他对自己的父皇还是充满敬畏与钦佩的, 认为对方是位文韬武略, 虽然对不住许多大臣与儿子, 却是位有大功于百姓和大安的皇帝。
而他为何会对自己的父皇心存这种认知呢,当然是来自他一直以来所接受的教导,看到过的那些书籍文章。
结果活了大辈子才发现,他所接受的那些教导,都是经过为篡改并
饰得光鲜亮丽的虚假表象,这个打击与刺激,着实有点大。
“幸好皇儿不曾过宫学,要不然,你现在就能体会到父皇这无法言喻的心
了,所以先帝选朕继位,既不是看中朕的
格品
,也不是因为看出你天资不凡,而是因为看中朕,是最不可能揭穿这一切的
?”
正宁帝十分清楚,若无太子,他这辈子可能到死都被蒙在鼓里,不可能有告诉他这一切,他也没有揭穿这一切的能力与魄力。
毕竟他的母族与妻族都无能,还都是那种只知为自己的私利蝇营狗苟的
,与先帝抹去的那段历史没有任何牵连,知道的事
也少,不可能有机会提醒他什么。
瑞王这个不仅知,有手段有实力有魄力,对当年那些有异议的王爷,被先帝废黜并发配边关不说,还被下令‘永不回京’。
剩下这些在京中的王公,要么是与他一样没经历过,或是对那段历史毫无印象的,要么都曾是帮助先帝一起完成这件事的帮手。
而他自己从始至终都只知道理山国的存在,并不知道理山国与大安的渊源,对理山国是不是大安国土一事,没有任何感触,不争不抢的温软格,都注定了他坏不了先帝的事。
可是先帝算漏了一件事,他有太子,而且还是一位有手段、有谋略、有魄力的太子,所以他现在知道了。
他知道了也的确不打算做什么,但他知道太子肯定会做些什么,他则不会有任何异议。
这就是先帝本看不上他,却又因看不上他的那些原因而选他继位,该得到的福报。
见他那满脸愤愤不平的模样,何殊笑着安抚道。
“父皇不必为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感到和烦扰,反正现在的结果就是我们不仅知道了真相,还会还大安与后世
一个真相。”
“可是他们将这些事做得滴水不漏,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让这些已经接受虚假历史的
相信,我们所公开的这些才是真的?”
何殊对此却是十分有信心。
“先帝那些能得他重用的大臣,都会留一手,当年曾参与那件事的,又怎会不留一手?”
而且据何殊猜测,除了那些参与这件事的王公大臣们留一手,民间肯定也有不少还留的有被禁的相关典籍。
正宁帝闻言,顿时眼睛一亮,抚掌笑道。
“对啊,宋运林可曾告诉你他留的那些在哪里?”
何殊笑着摇道,“没有,不过儿臣在回来的路上,已经派
去挖他为自己准备的陵墓了,据儿臣估计,那里肯定会藏有大惊喜。”
正宁帝对此感到颇为不解,“你是认为,宋运林会将自己偷偷留下的一些原件存在自己的墓中?他竟然算计到如此地步?”
在正宁帝的心中,陵墓从来都是非常庄严而又肃重的存在,也能用来做这些算计?
“以儿臣对宋太师的了解,他肯定能做得出来这种事,因为知道大家都会习惯的对陵墓这等存在心存忌讳,从而将主意打到自己的陵墓上,也就不足为了。”
正宁帝狐疑地看着她,“那你怎么一点都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