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歌功颂德,缅怀他所开创的盛世繁华,唾骂他那亡国的儿孙不肖。
可是,若历史真相表明,先帝给当今留下的江山,其实只是个一贫如洗的空壳呢?
他梦中的那对背负着千古骂名的亡国父子,岂不是有些冤?
想到自己在门下省时,曾看到过的正宁初年的那些支出账目,说是寅吃卯粮也不为过。
继位后,一边利用惩处大量贪官污吏的方式抄家捞钱,一边赶紧开店、开工坊做生意赚钱的皇帝,恐怕古往今来都只有当今圣上这一特例。
可是想到这些,沈卓莫名感到有些违和,正在翻阅邸报的手也不禁一顿,努力抓住那抹那个突然浮现出的灵感。
他为什么会感到违和?因为他们这些门下省出来的,都知道一个大秘密,就是真正执掌朝政的
,其实一直是太子。
以当今圣上的格,如何能有魄力在其登基之初,就能做出一手提刀,一手抄家的强硬举动?
当今若真像有些暗自揣测的那样,是个善于隐忍,心机城府特别
,还很有魄力与手腕的
。
又如何甘心当个任由年少的太子执政,毫不在意自己只当台前摆设,配合太子的要求,在前发号施令的皇帝?
可是,若当今登基继位后所做的一切,都是由旁指点,那个旁
又如何舍得放弃可以代掌皇权的机会?
若是帮助当今执政的,从来都是太子?这又怎么可能!
世皆知,当今登基之时,太子年仅三岁!
面对这些让他自己都感到匪夷所思的猜测,沈卓感到有种脑发蒙的感觉。
可是当他的心中生出这个猜测后,再去看大安这些年发生的事,就能看出,当今登基之后的执政风格看似复杂多变,给一种仿佛想一出是一出,没有什么具体脉络的感觉,实则从来都是遵循着某些相同的核心宗旨。
这个核心宗旨就是以百姓利益为根本,全力为百姓减负增收,增强军队投和建设。
为此,上面一直想方设法地从有钱的
袋里掏钱,投
到大安的各项基础建设中,打压那些为富不仁、欺压百姓的豪族势力。
从开始到现在,朝廷的各项政令,都是围绕着这些核心宗旨,从不曾改变与偏离。
第一百一十三章
何殊不知道继宋太师之后, 又有发现某个让外
感到匪夷所思的真相,不过跟正宁帝现在的心态相似,随着她已长大成
,已经不太在乎这些。
在可以的况下, 她要做的事, 从不会拖延。
拿到正宁帝写下的几个最让他介怀的名单后, 她立刻安排下去,先让打听那几家的家庭成员,成员之间的关系, 以及亲朋邻居们都知道的一些信息。
这些要求都不难,尤其是对暗卫营的而言, 可谓是毫无压力。
前后不到两天时间, 何殊想要的这些基本信息,就已送到东宫,比要求得还要更为详尽一些,让她十分满意。
对各家信息进行分析过后, 何殊便划出重点, 让暗卫营的根据她的要求,进行重点观察与盯梢。
何殊不像先帝, 想要对付谁,没本事找到把柄时,不惜让无中生有,派
栽赃陷害。
她若有了目标, 只会凭本事找证据,找不到证据她就宁愿不动, 也绝对不会去做那些违反她的做原则的事。
只是截至目前, 还真没有被她盯上后, 可以全身而退,让她感到敬佩的。
因为那要么代表对方的确清白无瑕,要么就是心机手段实在高到一定层次。
而她目前还没有遇上过前者,至于后者,为免打惊蛇,她压根就不会轻举妄动。
因为在没有足够把握的况下,不仅达不成目的,还容易引起对方的防备与反噬,从而用各种算计与内斗来拖住她的
力,耽误她要做的正事。
像此前的宋太师,就是这么一个。
至于这几个不知轻重,敢跑到正宁帝面前膈应的官员,不是何殊小看他们,就凭他们这短视而不自知,还自以为是的言行,就能看出他们属于哪一类
。
看到暗卫营提上来的这些调查信息,何殊也确实能够一眼看出其中的不正常之处。
于是没过几天,暗卫营就递上另一份调查资料,有位官员的父亲年轻时抛妻弃子,考上进士后停妻再娶,年老后,在外豢养外室与私生子
。
另一位官员的父亲一大把年纪,还喜欢逛暗门子,与寡不清不楚。
还有一位官员,他自己与家里的儿媳有首尾不说,最关键的是,为了不因丁忧而辞官回乡,不惜瞒报其父母死亡之事。
何殊对于这种遇上丁忧,就需回乡守孝三年的制度,并不怎么支持,这些年给不少能臣夺。
但在这种况下,对方的这种瞒报父母丧事,就是他自己大不孝在先,却来指责正宁帝所做之事不孝的把柄。
这几位官员在对待自己的父母,或是其父母对待其祖父母,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的问题,都是真要较起真来,都能算得上不孝的那种。
除此之外,就是他们在任职期间犯下的一些可大可小的错误,只要认真计较起来,每个都不清白。
正宁帝看到这些调查结果,心中的烦闷顿时一消而空。
“看完这些,再想想那些劝勉朕时的嘴脸,真是既无耻又可笑,可悲的是他们还不自知。”
想到自己竟然为这等小的话而介怀,正宁帝就有种恼羞成怒的感觉,对他而言,这相当于是耻辱。
眼看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何殊的心很好。
“这个世上最不缺就是这种只知挑别的错,不知自省,意识不到自身错误的
,父皇若为此动怒,相当于是拿别
的错误惩罚自己,实在不划算。”
正宁帝对此以为然,
吸一
气,尽量平复好自己的
绪后,他才有些不大好意思地指着其中一条。
“像这种丑事,肯定做得很小心吧,怎么也能查出来?”
何殊看了下他说那件事,正是其中一位官员与儿媳在外面幽会的事。